小米上市讓做極致單品服裝企業看到瞭未來

USB CONNECTOR

近日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近4000億港元的市值引發廣泛關註。創立僅8年的小米,其逆勢崛起不僅僅是資本圈盛事,也是整個手機行業的標志性事件,這對國內服飾行業同樣將帶來啟發。

無論是手機業,還是服飾行業,創新能力一度是中國企業的短板,國內品牌都免不瞭被國外同行質疑。不過短短幾年來,小米已向市場證明價值,成為一種全新商業邏輯和邊界突破的代表。

小米老板雷軍表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公司每一寸血管裡都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但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輕輕松松得來的。沒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創新,也沒有不經歷無數挫折的創新,更沒有不承受誤解甚至非議的創新。

從這番話來看,小米的目標是蘋果這類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全球科技公司,通過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的多元化商業模式,還有極高的性價比征服消費者心智。在此之前,傳統商業邏輯隻能通過技術和品牌拼殺,從某種意義上說,小米的出現代表著科技品牌離消費者更近瞭一些。

隨著中國服飾制造和零售正在逐漸崛起,陸續出現超過100億營業額的服飾集團,但目前,市場上顯然還未出現國內服飾版的“小米”。

商業效率低下將會被淘汰

雷軍指出中國商業核心問題是效率低下。他不認為中國人缺少工匠精神,也不缺少創新精神,更不認為中國人不能把東西做好。但商業效率低下的時候,為瞭把產品價錢做便宜就一定得砍成本,把成本砍到底的時候就成瞭山寨。他認為,不能改善品質,不能改善效率,不能改善設計的公司,全部會被淘汰。

在供應鏈上,小米一直秉持“便宜要好貨”的策略。雖然服飾和手機行業不盡相同,但這對服飾行業同樣適用。

雷軍也舉例男士襯衣,最貴的生產成本隻有120塊錢,最便宜的是15塊錢,但品牌進商場的時候賣的都是1500塊起。越來越多消費者認識到,他們購買的東西其實成本是非常低的,這將嚴重影響大傢的幸福感。遺憾的是好像每個人都不掙錢,一個十塊錢的東西賣給消費者幾百、上千塊錢,最後卻沒有人掙錢。問題就出在每一個環節的效率低下,看著加瞭十幾二十幾倍的價錢,消費者不買單,進商場的人少瞭,買的東西少瞭,攤銷不掉,每一層都不掙錢,就要求定更高的價錢,結果就成瞭死循環。

商業效率低下在服飾行業體現為高庫存,這通常也是國內服飾企業最棘手的問題。

在存貨和供應鏈管理上,小米借鑒瞭戴爾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力圖實現零庫存,按需定制。而以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傢、安踏等國內服裝品牌為代表,中國服裝品牌的發跡模式是“明星代言人+中央臺廣告+代理商銷售渠道”,比拼的是誰的聲音大、誰的渠道能力強。2011年到2012年間,高庫存、零售疲軟重創中國服裝產業,國內服飾企業業績幾乎都陷入困境。

佐丹奴、班尼路以及堡獅龍曾經並稱為時尚服裝的三巨頭,也比不少國際品牌更早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如今沒有一個品牌的日子是好過。 為瞭轉型,國內品牌紛紛號稱引入瞭Zara的模式。

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建成早年創立子品牌Me&City時,就想效仿Zara的供應鏈,甚至深入其代工廠做調查,但是這個品牌最終沒能如願做大。

這傢紅極一時的服飾企業在2014年因庫存壓力被迫關閉瞭近800傢門店。僅在美邦宣佈新品牌形象和上半年600%凈利潤增長的2011年,同年一季度末的存貨超過30億元,較2010年底增加瞭6億元。 供應鏈體系對於品牌的利潤起著決定性作用。周建成曾拿美邦與國外快時尚做比較:“它們有些產品和美邦價格一樣,美邦沒錢賺,但它們卻還有利潤,這是供應鏈做得好。”

值得關註的是,海瀾之傢意識到瞭“快”的重要性,去年8月,海瀾之傢宣佈1億入股號稱”中國Zara”的UR。

區別於其他國內本土女裝品牌 ,UR的創始人李明光公開表示自己就是“Zara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將UR按照Zara的模式來經營。與優衣庫、MUJI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快時尚相比,UR更加重視快速供應鏈的基礎上來融合當季的潮流趨勢。 “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與品牌美學的打造能力,這也是UR的核心競爭力。”李明光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現在UR將以每年60至100傢店鋪的速度保持增幅,預計2020年國內外門店數量將超過400傢,營業規模超過100億。

不過,對於這傢正在快速成長的服裝品牌來說,面對如何成為“中國的Zara”這個問題之前,它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中國服裝品牌在邁過100億元營收這道坎之後,就會進入實體店的天花板。

分銷模式是商業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小米的銷售方式也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以電商渠道為主。一方面小米不斷挖掘供應鏈上的優質單品,一方面隻要稍微改裝一下,就會變成一個現金流產品,每年產生上億的銷量。

據鋅財經早前報道,小米直接對接瞭用戶和供應商,根據用戶的反饋,直接將要求傳遞到代工工廠,在減少瞭代理商和中間流轉環節之後,也有效的避開瞭傳統模式的“牛鞭效應”。

如今過多實體店已經成瞭傳統零售的包袱,連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開始將電商市場視為新的轉機。中國不斷躍進的互聯網技術和電商市場實際上為國內服飾品牌帶來新的機遇。

去年9月,海瀾之傢曾與阿裡巴巴簽訂協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的戰略合作將成為公司在中國乃至全球業務最重要的和可持續的銷量與利潤增長引擎。

不過今年1月,海瀾之傢轉投騰訊,獲騰訊25億元投資,還有傳聞京東和唯品會將繼續跟投。早前美團外賣也宣佈將與海瀾之傢開展合作,由美團外賣人員前往海瀾之傢線下門店拿貨,承諾一小時送達用戶。

值得關註的是,太平鳥也在去年9月宣佈與阿裡巴巴達成新零售合作,目標年銷售額在3年內突破200億。

有業界人士指出,騰訊和阿裡巴巴分別入股兩大服飾巨頭,對於雙方而言戰略層面的意義都大於財務層面。這不僅意味著騰訊和阿裡巴巴卡位戰滲透進服飾領域,對服飾品牌來說,可以效仿小米模式,借助互聯網資源加速增長的市場機遇。

上述兩大服飾品牌不僅通過電商平臺提高渠道分銷效率,另一方面也受到目前中國市場仍然缺乏依托大數據對銷售進行預測的技術影響。國內科技公司原本具有數據跟蹤技術,但是品牌目前還沒有抓住這一優勢,而Zara和優衣庫均已開始新一輪創新技術佈局,開展更加精準的零售預測。

國內服飾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小米”,或許正是因為缺乏“實現商業終結形態”的野心。打破跟隨Zara的思維定勢,建立全新的商業邏輯,才是新的出路。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6/286506.shtml

work_outlinePosted in 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