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到底強大在哪裡?

USB CONNECTOR

一分鐘,28人踏入世界之窗享受浪漫美景;一分鐘,0.16噸水產為全球餐桌打造舌尖上的美味;一分鐘,457人往來於深圳口岸;一分鐘,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額達769.59億元……

這些數據來自《人民日報》官微不久前發佈的短片《深圳一分鐘》。

一個國產手機品牌也出現在短片中:一分鐘,311臺OPPO手機完成生產,銷往35個國傢和地區。

簡單的陳述耐人尋味。1分鐘,展示的是中國制造的效率,311臺展示的是中國制造的能力,而35個國傢和地區,展示的是中國制造朝國際化企業邁進的步伐。OPPO,是中國制造在下一個發展階段的縮影。

OPPO如何快速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主流手機廠商?真如國內很多人誤解的那樣是因為營銷做得好?OPPO到底強大在哪裡?這篇文章會帶你走近你並不真正瞭解的OPPO。

如果說哪些企業能代表中國近10年的發展與逆襲路徑,OPPO絕對是值得研究的案例之一。

十年前,OPPO的第一臺手機“笑臉手機”面市。同年,國產手機前三名銷量總和僅為5300萬部,僅占全球霸主諾基亞的九分之一。

十年後,OPPO年銷量已經過億,僅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便出貨3120萬部手機,雄踞全球前五智能手機出貨品牌。

可以說,OPPO的十年,見證瞭國產手機的攻守易勢,也在其中為自己謀得瞭一個難以撼動的霸主位置。

這背後,OPPO憑什麼?

“三”鳴驚人

論出身與資歷,相較其他品牌,OPPO進入手機市場時間並不長。可偏偏,“貌不驚人”的OPPO卻以三場標志性戰役,讓行業不得不敬畏起來。

2016年,OPPO首次拿下中國市場銷量冠軍和全球第四,憑借當年的爆款產品R9,將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單機銷量冠軍的蘋果手機斬落馬下。

2017年,OPPO憑借一系列創新功能,如廣泛普及的VOOC閃充,成為中國“千禧一代”品牌忠誠度排行榜冠軍。

2018年,OPPO Find X在法國巴黎盧浮宮發佈,以“雙軌潛望式結構”顛覆瞭蘋果“劉海定式”,引發一波行業跟隨。

OPPO通過創新和銷量不斷刷新著外界對它的認知。

但同時讓我們大為好奇的是,作為中國制造實業,銷量從“一”到“千萬”,再到“過億”,OPPO的生產制造如何承得起、hold得住這全球前五之名?

智造的“方寸之難”

智能制造早被我國提上日程,可“智造”二字在僅有手掌大小的手機上實現,卻有著天然的難度。

其中,第一道阻礙就是手機零配件的繁雜與精密。通常來講,一部手機有數千零部件,可以說是一個微型帝國,不止貼片環節對精度要求極高(達到數十微米),在總裝環節也需要裝配不少小到(或窄至)1mm的小零件。

與此同時,行業技術快速變化、產品迭代創新,也給手機行業制造自動化提出瞭新的挑戰。尤其現在手機行業增長紅利終結,馬太效應加劇,各手機廠商不斷創新以求自保。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同比下跌瞭6%,已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

盡管市場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手機創新和工藝提升沒有停止,僅全面屏一項,就有iPhoneXs的劉海屏、Find X雙軌潛望結構、R17水滴屏、小米MIX2大下巴等多種解決方案,而每種設計方案都對智能手機廠商的自動化提出瞭差異化需求。

回到國產手機來講,這種挑戰更為艱巨。過去,我國手機制造業一直對海外模式和代工模式依賴嚴重。尤其山寨橫行的年代,拿來主義的生產技術更是缺失制造把控與測試,更沒有經濟動力去創新工藝。這就意味著,當企業選擇擁抱“智造”時,並沒有過多的行業經驗供借鑒。

長久以來,對於制造的輕視,使得研發投入受限,很少有廠商能在生產研發上擁有話語權。想要邁過這道坎,唯有求助於自主創新,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而OPPO偏偏選擇走這“窄行門”。

擁抱“智造”,偏走那道“窄門”

這不是條好走的路,它要求OPPO在“智造”上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要從用戶需求出發,從企業決策者內心出發,在不斷地否定與超越中淌出一條創新大路。

OPPO能夠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巨頭、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代表,主要做瞭以下這幾點:

1.理清目標,問題就解決瞭一半

通常認為,智能制造一方面源於新興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受迫於勞動力成本提升的無奈之舉。剛開始OPPO也是這樣想的,但從2012年往後,OPPO的思路卻有所不同。

2013年智能手機蓬勃發展,全球出貨量第一次超過10億臺。這時OPPO發佈R系列開山之作R1, 更在隨後推出的OPPO R1S和R1C中對攝像頭進行提升並新增寶石藍配色,吸引瞭用戶的追捧,OPPO整體產能也躍升至千萬級別。

但就在這時,OPPO中高層探討後一致認為,“節省人力”不應是智能制造的唯一考量,而“提升產品表現力”、“增強產品一致性”才應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當然,從根源上來說,這也與OPPO追求“至美”與極致體驗的企業文化密不可分。

設計先行,體驗先行。為此,OPPO內部流行一種說法,“品質源於設計”,意指當OPPO產品開發部門從消費者體驗出發“設計”出一種新特性時,OPPO各部門、全員都要為這種“設計”對生產不斷再“設計”,以保障每部產品的高品質,這包括不斷調整選料、工藝、測試標準。

以R9的研發為例,為瞭解決2.5D屏幕易碎的問題,產品經理、相關研發人員、高管即便春節也沒有休息,持續一個月每天晚上10點鐘開始開會,開到12點。各方總結當天實驗的狀況,當即做出調整決策,工程師再隨即去產線做安排。Find X驚艷外觀的背後亦是如此。

理清“目標”,不僅給OPPO智造從“知”到“行”照亮瞭道路,也讓“智造”成為OPPO領先業內的一道利器。

2.在實踐中淌出一條路

OPPO智能制造有兩個關鍵,一是自動化,二是信息化。這兩面都不是朝夕建成,而是隨著OPPO的生產歷程步步完善。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OPPO的信息中樞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早在2011年,OPPO引入的第一個MES系統僅能解決單廠生產的信息采集和生產統一;

而隨著2014年OPPO生產規模不斷增加,廠區增加,跨廠管理進入議程,這也是OPPO第二代信息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如今,OPPO已經在全球建立9大工業園,生產信息復雜度、管理難度也逐步提升,為此OPPO又將MES升級為MES+系統。

最新的MES+系統已經成為統一管理OPPO全球生產的“大腦”,不止可以防呆防錯,提升人工效率與正確率,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做到全局、即時反饋,以信息化的方式實現瞭全球可追溯、統一管理、品質一致。

如今每天MES+上都新增上百GB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正成為OPPO持續提升改進生產的重要利器。

生產自動化也是一樣。以SMT自動化為例,在2008年OPPO SMT僅有貼片是自動化的,其它像點膠、貼輔料都是靠手工作業。

同樣在生產躍進的2014年,OPPO決心對SMT進行全面自動化,而當時行業卻沒有成熟的自動化技術可參考,因而OPPO將SMT自動化分階段進行:2015年完成自動測試,2016年完成輔料自動化,2017年完成上下板自動化。

如今,SMT除瞭上料環節基本實現瞭全程自動化。

3.第一口“螃蟹”

在手機行業中,OPPO高自主化生產比例是少有的,今年這一比例達到70%。這意味隨著產品線的增多、生產規模的增加,很多新增生產問題不可回避,唯有自己動手解決。也正如此,OPPO往往成為手機生產制造中的創新者,行業學習的標桿。

2016年,OPPO為在R9上實現業界最小邊框1.66mm,隻能通過自主創新、定制設備,實現窄邊框自動化噴膠,這一點膠技術也在行業內得到瞭推廣。如今,在行業普遍1mm的點膠技術上,OPPO又再求極致達到0.45mm,相信這一技術又將繼續推動行業工藝向極致全面屏更近一步。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OPPO總裝的測試自動化。在行業普遍局限於單功能測試的2014年,OPPO就開始瞭全功能單機測試探索,並開行業先河於2016年在測試中引入機械臂,成為瞭行業中首個實現聯機自動化的廠商,到2017年OPPO的聯機測試自動化已普及到59條產線。

OPPO在聯機測試自動化中創新采用機械手搬運與傳輸帶結合的方式,在行業裡被跟進和學習。要知道,自動化測試規避掉瞭人工測試可能導致“漏測”和“標準不一致”的風險,這也是OPPO完成超高直通率的關鍵環節。

OPPO測試自動化的另一個可取之處還在於模塊化的精巧設置,方便瞭在產品創新時的增減與順序調整,為新品迭代快速的生產現狀提供瞭高效的解決方案。

不止如此,OPPO還通過創新提升瞭標準並改良品質,為整個行業推進自動化掃清道路。譬如為瞭方便自動化生產中的吸嘴結構抓取矽膠散熱片,OPPO推動供應商去掉傳統散熱片原有的薄膜,化繁為簡。

4.“魔鬼在細節”

OPPO“通行世界“的“高品質”背後,是OPPO奉行的嚴苛的品質管理。據OPPO內部人員介紹,一款產品從PCB到最終包裝入庫,需要經歷長達6個月的時間,以及多達130多項全面測試。

這段從“樣品”到“產品”的漫長旅途,從選料就開始瞭。

OPPO的物料認證需要經過選型、設計、試產、可靠性試驗四大步。

即便在“選取全球最好的物料”標準下,每項物料依舊要面臨殘酷的審核,譬如高低溫儲存試驗(最高溫度150度)、冷熱沖擊試驗、化妝品試驗、人工汗液試驗等模擬環境試驗。

此外還有非常暴力測試——通過拆解、DPA分析、切片等手段,把電子類、結構類物料拿到高倍顯微鏡下面細細觀察,讓不良品和假料無所遁形。

而嚴於國際標準的公司標準,則覆蓋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從SMT環節上高於國際要求的射頻信號測試標準,到整機模擬測試上遠高於業界的1.8米高度自由跌落,再到130多種場景的用戶使用模擬測試,OPPO的測試標準升級從不止步。

OPPO工程師甚至會時常到訪用戶傢裡,探求手機問題出現的個別案例,不計成本地不斷探索更能貼近用戶使用的實驗方法。

為此,OPPO背後的割舍也是巨大的。為瞭成就一臺高品質手機,OPPO在量產前要進行四輪試產,累計損失幾萬臺。像OPPO這種每年用於檢測報廢掉的成本數以億計,這樣的規模在行業裡也是首屈一指的。

5.敢最大程度放權

在OPPO生產系統,還有一個權力最大的部門獨立存在,不受出貨壓力的影響,可以暫停出貨、暫停生產,這就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品質部。

汽車工業巨擎豐田把這種“一票否決權”稱作“零缺陷管理”,在豐田的制造車間,每臺設備都裝有智能感應系統,任何一環的設備隻要發現不良信息數據,就將自動停止。

在現代質量管理理念方面,可以說,OPPO在趨近工業頂端標準。

“品質是產品的尊嚴”是OPPO全員的信仰。而品質部部長張磊提出瞭獨特的正負號理論,這樣解釋起來就更為生動:品質是信譽前面的正負號,品質好、做得量越多,正面的聲音越大;品質差,就是負號,賣得越多口碑越差。

所謂權力大、責任也大,鐵面無私的品質部員工,也必須是最熟悉生產的人。他們不僅要熟悉高於國際標準的產品質量檢驗技能、質量改進方法和工具,熟悉公司產品性能和工藝、制造過程,更要熟悉新項目、新產品的專業知識。

可以說,這種創新管理是智能制造在管理制度上反向提出的新要求,但真要如此放權,卻不是任何企業都能做到的。而OPPO確確實實就這麼做瞭,而且這一管理理念一直堅持瞭下來。

6.永無休止的上升螺旋

如今,OPPO的智能制造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例如SMT環節的自動化幾乎已經達到100%,而總裝環節的測試自動化也超過99%。

在智能制造的助力下,OPPO全球九大工業園,產能最高峰時一天可生產70萬臺終端,一分鐘約合600臺。

但即便如此,智能制造卻像一個永無休止的上升螺旋,不斷考驗著OPPO人的智慧。

產品創新帶來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就拿Find X來說,為瞭給Find X創新式的雙軌潛望結構騰出空間,OPPO對Find X內部進行瞭“空間重組”,這對測試與組裝都提出瞭新挑戰。而R17的上市,也要求OPPO在總裝自動化模塊和測試模塊中加入“指紋識別”,這要求自動化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迭代性。

另一方面的挑戰,來自於全球市場差異化。不同市場需求不同,會導致對產品的結構、裝配、測試都需要做定制化調整。

比如在多雨的印度,手機的防水防潮性能是用戶非常關切的問題,OPPO做瞭在手機的保護殼上添加膠塞的設計。同樣是在印度,OPPO拜訪過生活在那裡的用戶,獲知當地電網波動頻繁,常常會停電,OPPO為此制定瞭適配器品質的改良計劃以應對那裡的復雜狀況。

獨特和復雜的市場挑戰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上出現“水土不服”的原因,OPPO的出海成為對“中國企業隻在中國市場具備競爭力”這一論調的有力反駁。

與此同時,OPPO還在嘗試很多行業未涉足的自動化領域,例如物流的自動化。自2017年起OPPO就投建瞭業內第一個立體存儲倉庫,這將大大提升倉儲效率,並成為OPPO智能物流的關鍵一環,並在2018年全面投入使用。

在一些廠商看來並不必要的投入,OPPO卻堅持瞭多年,而且還將繼續下去。無疑,OPPO式智能制造是“做別人不願做的,做成別人做不到”,這也將成為OPPO的一道護城河。

“智造”下的匠心與本分

像OPPO一樣,在不到十年之間就位列行業的世界TOP5排名,這是很多企業所向往的,而OPPO實現這一目標,絕非簡單依靠營銷和渠道能輕易達到的,事實上,實現生產與市場的“全球折服”經歷的是——制造能力的非凡挑戰。

OPPO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在現代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今天,制造業的“匠心”並不是靠著幾個人拿著錘子敲敲打打就能實現的。真正的匠心需要高科技、現代化生產線的支撐,這種理念也支撐著OPPO在智能制造的路上越走越踏實。

不到十年,全球手機市場風雲變幻,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場地位份額不斷攀升的背後,是制造能力的同步提升。可以說,OPPO的“智”造見證瞭中國手機制造業的崛起,而中國手機制造業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縮影。

正因如此,在近日人民日報聚焦改革開放的《深圳一分鐘》視頻中,OPPO以智能制造代表者出鏡。短短5秒,“一分鐘,311臺OPPO手機完成生產,銷往35個國傢和地區”背後是,OPPO多年的努力、創新與投入。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06/305391.shtml

小米英國首傢授權店開業:當地米粉搶購

USB CONNECTOR

11月8日,小米正式宣佈進入英國市場,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翔在倫敦發佈會現場介紹,英國第一傢小米授權店11月18日將在倫敦開業。

英國時間18日中午12點,首傢小米授權店在倫敦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Westfield開業。

據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翔官方微博消息,小米英國的首傢小米授權店開張可謂是場面火爆。王翔微博發文稱,開業時間還有數個小時,已經有數百名米粉聚集米店排隊等候,以求先睹為快。

王翔在11月8日的倫敦發佈會曾表示:“我們見證瞭小米全球發展歷程的新篇章,我們很高興給英國消費者帶來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我們希望讓越來越多的讓英國人通過小米的創新技術享受簡單的生活。”

2017年11月小米進入西班牙,正式進軍歐洲市場,隨後小米擴展至法國及意大利,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的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00%,成為西歐市場排名前四的手機廠商。

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介紹小米的全球佈局分為幾個階段:最開始是印度,接著是東南亞和俄羅斯,現在重點是歐洲。

根據小米財報,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同比增長達150%,進入瞭82個海外市場,其中在25個國傢成為行業前5。截至2018年10月26日,小米官方宣佈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突破瞭1億臺,提前兩個月完成瞭全年目標。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9/308299.shtml

小米CFO周受資在電話會上一口氣曝瞭這些料

USB CONNECTOR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稱,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是“小米承前啟後、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突破的一季”。

這一季度中,7月9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9月13日,雷軍親自宣佈小米自創立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同時,小米在強化高端市場表現、加速新零售渠道建設、重點投入AI研發與應用等方面也取得瞭顯著成績。

11月19日下午,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出爐:當季營收50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小米CFO周受資在財報發佈後的媒體電話會中說:“小米總體營收超出瞭市場預估(503.6億元人民幣),也符合小米公司內部的預期。”

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在國際業務、IoT以及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上增長迅猛,同比收入增幅分別達到112.7%、89.8%、85.5%。

截至10月26日,小米智能手機在今年的出貨量也突破瞭一億臺,正式進入億級俱樂部。

財報發佈的同時,小米還公告瞭與美圖手機達成的戰略合作: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獨傢授權。周受資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和美圖合作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小米的女性用戶群體,為智能手機業務提供更多的增長點。

具體而言,美圖智能手機、智能硬件與美圖品牌的30年授權分成兩個階段:前5年,手機賣出去,美圖獲得10%的利潤分成;後25年,小米每年給美圖保底1000萬美元的固定分成。手機之外的智能硬件每年按毛利15%分成。到第二階段時,小米有權利選擇是否繼續進行此次合作。

截至目前,雙方並未公佈股權上的合作安排。

以下是小米CFO周受資與媒體進行的財報電話會實錄(經全天候科技整理):

1

關於智能手機

媒體:小米在10月26日提前完成一億臺出貨量的意義是什麼?目前有沒有明年的出貨量預期?

周受資:完成一億臺出貨量是一個裡程碑的事件,全球很少公司能達到這個量級。關於明年的預期,目前不方便說。

媒體:財報裡說小米已經站穩瞭高端手機市場,小米現在手機的均價是多少?高端手機是以Mix系列作為標準嗎?

周受資:小米手機整體收入和出貨量在財報披露瞭,除一下就知道。關於ASP(平均零售價格),可以補充的消息是,第三季度中國區小米手機均價同比增長瞭16%,環比增長4%,海外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8%左右。為什麼海外ASP增長這麼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進入瞭西歐市場,印度現在經濟發展處於不同階段,用戶會傾向於入門級和中端手機。

我們定義的高端手機是售價2000元以上,以小米MIX系列、小米8、印度POCO(小米在印度推出的高端手機品牌)為代表。目前小米高端手機收入占比31%,增長還是非常顯著的。

媒體:小米2000元高端機定價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目前普遍市場上高端機的價位是大於2000元的。

周受資:7年前小米發佈第一款手機時候,定價就是1999,對於小米來說這就是高端機型的定位。

媒體:目前市場上已有蘋果、華為等對手,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優勢是什麼?如何突破和占有市場?

周受資: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小米在高端機型的優勢,和我們在其他產品線、其他價格段的優勢大致一樣。

第一,我們非常重視創新、質量、用戶體驗、設計,這四方面會繼續保持;第二,我們認為保持效率非常重要,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給消費者,我們堅信要和用戶成為朋友,不是單純的買賣交易的關系。這是一個非常正向的循環。在高端市場,我們做到瞭世界前三的體驗和技術,但還是會用感動人心的價格。

媒體:國內目前智能手機銷量呈下滑趨勢,小米如何看待國內手機市場下滑的現象?

周受資:總體智能手機市場面臨階段性壓力,不隻是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全球市場下滑瞭6%。我們覺得,一定要確保優質的增長,在市場有壓力的情況下不能盲目追求出貨量,而要在產品優化上做瞭大量工作。

目前小米在中國ASP同比增長瞭18%,以小米8為代表,截至10月份已經銷售瞭600多萬臺,2000元以上高端手機已經占瞭31%。我們追求有質量的手機出貨戰略已經得到瞭一些成果。我們也在嘗試多品牌戰略,更好服務每個用戶群的需求,包括與美圖的合作是為瞭更好的服務女性用戶。

媒體:小米2000元高端手機占比約來越多,未來高端手機占比會越來越高嗎?

周受資:高端,我們理解是用瞭比較高配置,而不是拼命加價。小米做瞭很好的產品,但是在價格上是非常厚道的。這是我們要澄清的。

中國市場有階段性的壓力,5G的浪潮之下,產品消費升級是趨勢,我們更關註產品的涉及、用戶體驗、更高端的配置,所以在產品策略做瞭很大調整。

媒體:小米國際業務占比很高,明年國際收入會超越中國市場的收入嗎?增長的動力是西歐還是東南亞這塊?

周受資:我們海外收入增長非常迅猛,達到瞭112.7%,繼續往前發展是大概率事件,海外收入占比會繼續提升。目前小米海外有三個重要市場:西歐、印度和印尼,我們要繼續在這些市場夯實我們的基礎,提高效率。

媒體:小米在美國市場的進展如何?

周受資:大傢都很關註美國市場,美國是非常大、也是很重要的市場,對於美國市場,我們目前是在保持關註和積極準備的狀態。

2

關於小米與美圖的合作

媒體:小米和美圖的合作是出於什麼考慮?會對小米業務帶來什麼幫助?

周受資:基於幾方面考慮,這個合作對小米的意義非常重大:一是美圖在女性用戶群有品牌優勢,小米可以充分利用來提高我們用戶群的多元化;第二,美圖手機做瞭這麼多年,在相機、算法上有一定優勢,我們會充分體現在產品裡;第三,這個業務對於小米來說,相當於在細分品牌戰略上能夠多一張牌來打。

媒體:小米和美圖未來會不會有資本上面的合作?

周受資:我們這一次公告是和美圖戰略上的合作,其他不方便評論。今天除瞭三季度業績公告,還有一個和美圖的公告,美圖也會有他們的公告。

總體來說,我們把這個授權分成兩種: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的品牌授權,都是30年期,第一個階段,是手機賣出去,美圖按毛利10%的分成,原則上持續5年時間;第二階段是按固定費用定價,我們和美圖說的是保底1000萬美金每年,其他智能硬件是用瞭毛利15%的分成。美圖的手機算法的技術也會帶進這個項目裡。我們會從投入硬件、軟件、互聯網、供應鏈等方面來把這個合作做起來。

媒體:和美圖合作後,是不是以後美圖的手機都是小米做研發?品牌名稱怎麼定?

周受資:美圖手機除瞭V7手機,整個品牌授權獨傢給小米。美圖提供品牌和技術,其他都是小米的。手機產品名稱我們有靈活性,還在討論,但品牌已經授權給我們用瞭。

媒體:小米和美圖合作為什麼會簽30年這麼長時間,有股權上的合作嗎?

周受資:我們希望在品牌上持續投入,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合作。在第二階段時,小米可以選擇性地決定是否繼續這個合作。目前沒有公告股權上的合作。

媒體:預計小米與美圖的合作在業績上會對小米有哪些明顯貢獻嗎?

周受資:美圖的合作今天才公告,銷量跑上來需要一段時間,暫時不方便說。

3

關於互聯網服務和IoT

媒體:小米三季報中互聯網服務占比和前兩個季度一樣的,這個比例什麼時候會提高再多一點呢?

周受資:互聯網服務在第三季度持續瞭高速增長,比例不是我們最關心的,關心的是總體的互聯網收入有沒有增長,三季度互聯網收入達到瞭47億,增長85%,已經相當大瞭,在行業排名很靠前。我們的IoT的變現也有初步驗證,目前電視的收入已經占到瞭5.4%,海外互聯網收入也慢慢開始實現。我們覺得總體這些數字都非常健康。

媒體: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的構成和增長勢頭是怎樣的?

周受資:互聯網收入中,廣告收入增長109.8%,遊戲增長12%,其他互聯網服務增長98.6%,包括金融服務、有品平臺,我們對廣告和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是樂觀態度。遊戲行業在調整,長期也保持樂觀。

媒體:小米IoT在三季報中收入占比也沒有太大改變,未來將如何加速增長?

周受資:IoT消費品在Q3增長表現還是很好的,收入達到108億,同比增長接近90%,在這個體量上增長還是很大的。過去幾年小米在AI上有很大投入,IoT有規模,在AI推動下,未來IoT想象空間非常大。小米電視產品增長瞭199%,我們7月份也發佈瞭空調,未來我們的空調隻要堅持“感動人心的價格”戰略,我們對空調的發展也是保持樂觀的。

媒體:小米IoT的生活消費品牌有哪些頭部產品?

周受資:IoT很多產品賣得很好,頭部是什麼意思大傢定義不一樣。除瞭筆記本,還有滑板車、手環、移動電源、掃地機器人、凈水器、電飯煲,產品還是比較多的。

媒體:小米電視在5年內沖到電視銷售第一位,那麼小米空調方面將如何產生協同效應沖到第一位呢?

周受資:總體來說,現在用戶追求的已經不單純是產品的硬質量,軟質量(產品體驗)也在提升。例如小米小愛音箱月活超過瞭3400萬,通過AI推動,搭建互聯互通的產品、提高用戶的體驗,是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媒體:為什麼公司最近對小米有品這個平臺如此重視?

周受資: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在規模迅速發展的階段,有品的口碑還是很好的,需求很旺盛。我們在雙十一的時候也有很多產品得到瞭銷量冠軍。

媒體:現在美元很強勢,公司如何對沖短期毛利率下調的壓力?

周受資:美元目前很強勢,導致我們成本有一定壓力。我們非常關註這個話題,適當的時候會采取方式應對挑戰。但是我們也不會亂調價格,首先會逼著自己去控制成本。

媒體:小米將如何進行線下拓展、佈局,目前進一步的打法是什麼?

周受資:線下拓展下沉三四線,這個工作相對容易,因為已經有無數人嘗試過這個工作。高效的線下渠道的拓展,背後是堅持效率,確保我們做到很高的品質,並在各個環節優化成本。目前小米授權體驗店達1183傢,覆蓋瞭全國567個區縣,接下來我們會在優化成本的前提下繼續拓展新零售。

媒體:在小米9月份組織架構調整之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周受資:組織架構調整是雷總在9月公佈的,過去幾個月調整非常順利,還是符合預期的。小米把之前4個大事業部拆成10個,優化瞭組織架構,讓整體運作更高效,把年輕負責人都提拔上來,我們覺得還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421.shtml

小米集團Q3營收508億 利潤達29億

USB CONNECTOR

小米集團(01810.HK)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小米集團營收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報告期內,小米手機業務營收3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1%,智能手機銷量達3330萬部,較去年同期增長20.4%。截止10月26日,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全年突破一億臺,正式進入億級俱樂部。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小米8系列出貨量接近600萬部,高端手機收入占比達31%。

《聯商網》瞭解到,此前盛傳的“小米收購美圖手機業務”的消息在財報中得到瞭證實。小米集團公告稱,已與美圖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獨傢授權。小米在公告中表示,這一舉措,將有助於提升拍照體驗、贏得更多女性用戶。

此外,小米第三季度海外收入223億,同比增112.7%,占集團總營收43.9%。第三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繼續增長至47億元,同比大漲85.5%。其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09.8%。第三季度MIUI月活躍用戶達2.24億人,同比增長43.4%。

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方面,第三季度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8%。智能電視方面,第三季度智能電視銷量同比增長198.5%,前9個月銷量超過520萬臺。

第三季度,小米在鞏固線上渠道的同時,不斷深化線下渠道。截至今年9月30日,小米已經在中國大陸設立瞭499個小米之傢,主要分佈在一二線城市,並發力授權店的拓展,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國內設立超過1100傢授權店。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431.shtml

小米畫地為牢

USB CONNECTOR

11月19日,小米2018年交出瞭上市後的第二份答卷。

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集團(01810-HK)當季營收50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小米CFO周受資在財報發佈後的媒體電話會中說:“小米總體營收超出瞭市場預估(503.6億元人民幣),也符合小米公司內部的預期。”

對於小米F輪融資之前的多傢投資者來說,獲利早已是5倍多到800多倍之間。

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表示,展望小米IPO後的股價表現,在上市6個月後仍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

但市值縮水的“噩夢”仍在繼續。

截至11月19日收盤,小米集團(01810.HK)報13.68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近20%。

11月15日,美銀美林表示,決定下調對小米的投資評級,由原來“中性”降至“跑輸大市”,以反映新興市場匯率風險等影響因素,並將其目標價由原來17.6港元下調至11港元。

雷軍“市值翻倍”的承諾依舊遙遙無期,而小米為瞭實現“互聯網企業”的願景,卻在倔強而無奈地畫地為牢。

盈利之梏

牢籠的第一層鐵網叫做利潤。

小米官方發佈的“一圖看懂小米集團2018 Q3財報”表示,小米手機已站穩高端市場。

但圖中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出貨3330萬部收入350億元,這意味著小米的手機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平均售價僅為每部1052.0元。雖與2017年第三季度的每部930.7元相比有著13.1%的提高,但以“千元機”的水平自居“站穩高端市場”,未免太過牽強。

值得註意的是,小米在財報中多用“平均售價”這一指標來證明其品牌的成長性,換言之,單價是用來衡量品牌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當下,對高端機的發力卻又是國產商傢在智能手機市場寒冬中收割利潤的唯一途徑。

因此,小米選擇瞭結盟。在第三季度財報中,小米宣佈,該公司與美圖公司於2018年11月19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是關於所有日後發佈的美圖品牌智能手機及某些智能硬件產品相關的美圖品牌全球獨傢授權,以及若幹技術和域名的全球授權。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是想通過美圖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但後者的影像算法和技術能否實現雷軍期待的助力,尚且不得而知。畢竟,在華為和OPPO的圍攻下,小米在相機上的競爭優勢並不顯著。

與此同時,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由2017年第三季度的11.7%,降至瞭2018年第三季度的6.1%。

小米CFO周受資強調,美元走勢強,公司成本有一定壓力,但小米不會去隨便上調價格,首先要做的是優化成本。“很多公司是把成本專傢給消費者,我們會采取優化,不是那麼容易專傢給消費者,畢竟匯率變化是短期的。”

但這掩蓋不瞭其對於主營業務利潤下滑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事實。

畢竟,自上市以來,小米智能手機的毛利率接連下滑。2018 Q2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8.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6.7%。

當出貨量和營收同比大幅增長,手機毛利率卻反而出現瞭大幅下滑。這為小米未來的盈利埋下瞭隱患。

互聯網之殤

牢籠的第二層,是小米沖不出的“硬件公司”外殼。

財報顯示,小米互聯網收入在第三季度占總營收比例為9.3%,即便坐擁85.5%的同比增長,但不及10%的份額依舊不夠體面。

而在招股書中,2017年第一季度該數字占比已經達到10.9%。因此,雖然雷軍一直在強調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屬性,但現階段,公司的互聯網收入仍跑輸大盤且遠遠低於硬件。

此外,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經調整利潤29億元,預計全年凈利潤不足百億。而截至發稿,小米的市值折合人民幣3070億,其30倍的市盈率顯然不是以硬件為主的小米能夠支撐的。

“小米根本圓不瞭它的故事。雷軍說自己是互聯網企業,結果整體數據表示,它還隻是個制造業企業,出貨量最大的產品是低端產品,利潤極低。”某知名互聯網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對投中網說道。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道,“所以它的利潤收益率大概隻能維持在10%左右,即估值為凈利潤的10倍。今年小米大約會是100多億人民幣左右凈利潤,那估值超過2000億人民幣已經是很不錯瞭。”

這與目前小米的估值,相差1000億人民幣。

同時,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硬件的盈利模式仍然以互聯網收入為主,即通過MIUI的廣告變現。

而對於小米的MIUI業務,在2018年第二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速為42%,落後去年同期的46%,而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數字稍有回升至43.4%,但增速變緩的壓力仍然較大。

在互聯網服務業務尚未穩定步入正軌之時,這一情況值得警惕。

但不容忽視的是,小米整體毛利本季度實現65.8億,同比增加26.4%。在整體毛利中,互聯網業務貢獻占比高達73%,首次超過50%。

“從收入來說,這算是小米最能證明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一份財報。”見智分析師說道。

出海之戰

牢籠的第三層,是小米出海戰略的不確定性。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國際市場的表現非常出色。國際市場收入達223億元,同比增長112.7%,占總收入的43.9%,占比首次超過四成。而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海外收入占比為36.3%,2017年占比為28%。

此外,根據Counterpoint數據,第三季度小米手機海外出貨量增長83%,是四大廠商中增速最快的一傢。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小米在財報中屢次將“品牌成長性”與高端機銷售相綁定。而毋庸置疑的是,對於小米來說,高端產品才是其品牌塑造和盈利的源泉,也是其研發實力的體現。

但目前為止,小米8系列等高端產品,主要僅在國內市場發售。而在已經貢獻瞭接近一半手機出貨量的海外市場,考慮到稅收、匯率以及當地市場價格等因素,同款低端機(以紅米系列及A系列為主)的海外價格要高於國內。

換句話說,小米財報中提到的“平均單價提升”的原因並不在品牌溢價,而是在於海外國傢的CPI推動。“(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占比接近一半,用如今的單機平均售價對比國內市場時期,這也是不客觀的。”互聯網評論員稱。

其次,以手機為基礎的小米互聯網業務和IoT業務的主戰場在中國,而這是支撐小米高市值的重要一環。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即便手機出貨量接近一半,海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占互聯網收入僅為4.4%,這充分說明瞭小米在海外增加互聯網收入的艱難。

而究其原因,“小米出海,要在安卓應用市場與Google Play等巨頭搶奪市場,面臨的壓力顯而易見。”上述評論員如是說道。

寫在最後

畫地為牢的小米,未來沖破束縛的最大助力將來源於IoT。

上市後的兩份財報中,IoT業務都是小米財報中最亮眼的部分。

第三季度,小米IoT的表現相較上季度再次呈現增長,貢獻收入1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8%。截至目前,該業務2018年前三個季度總收入達289億元人民幣,已超去年全年的IoT及生活消費品總收入234.5億人民幣。

這其中,來自智能電視的貢獻最為巨大,其第三季度銷量同比增加瞭198.5%。

小米IoT業務會持續給互聯網業務輸血,這一點已經初步在智能電視的業務板塊得到瞭驗證。而從技術生態上來說,小米AI+IoT的戰略已受到認可,且與小米的軟硬件一起,初步形成瞭整個小米的生態體系。

看似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因金山和卓越網數次錯失東風的雷軍也終於踩在瞭風口上。

“在風口上順勢而為”,雷軍的一部自傳如是命名。今天來看,這也或將成為小米未來突圍的信條。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456.shtml

金融這塊蛋糕 vivo 不想讓小米獨食

USB CONNECTOR

原本涇渭分明的國產手機廠商,如今的打法卻日益趨同。

小米們開始深入線下渠道、請流量明星代言,而OV們也會推出些追求性能和新技術的產品,同時也瞄上瞭互聯網增值服務的盤子。

互聯網增值服務的一大優勢,就是盈利能力強,比起需要在研發和渠道上高額投入的硬件,互聯網服務幾乎是“沒本的買賣”。昨天小米的Q3財報文章中就曾提到: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僅占9.3%,但是毛利達到瞭32.3億元,貢獻接近一半。

而互聯網金融,又是其中的營收大頭。

據“新流財經”報道,從多個消息源獲悉,原網易金融總裁王磊已加入vivo金融,負責牽頭vivo的金融業務。同時,vivo金融在各大招聘網站發力招聘包括金融支付架構師、貸後風險政策崗、風險策略分析師、反欺詐分析師等多種金融人才,同時也有消息表示,vivo已拿到小貸牌照,金融服務上線在即。

明確一點,手機支付和金融零售是兩個概念,支付隻是獲客手段和入口,手機錢包給用戶帶來便捷的消費體驗(NFC刷卡),而廠商獲得一個新戶。在獲客之後,分期、貸款、保險、理財等,才是金融業務的核心。尤其是網貸,這是互金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

小米是互聯網模式的先行者,也是國產廠商最早嘗試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和生態鏈企業的玩法一樣,小米通過投資和自建子公司,完成瞭互聯網金融鏈條的全佈局。民營銀行牌照、網絡小貸、保險經紀、商業保理等牌照一應俱全。

小米金融如今也已獨立分拆,成為小米集團重要的一部分,由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洪鋒領導。

而華為等友商,目前主要以支付業務為主,在消費金融領域還比較保守,在貸款等業務上,大多是開放入口給第三方服務。

“華為錢包”提供的金融服務很有限,借款界面是跳轉到第三方,並且明確表示華為不參與借錢業務

小米畢竟一直在講自己的互聯網手機故事,搶先發力也是情理之中,但現在,友商們似乎不再想看小米“吃獨食”瞭,vivo邁出瞭挑戰小米金融的第一步,“錢景”是誘人的,但這其中的坑,可能也要再趟一遍。

相較於互聯網金融企業,手機廠商做有兩個優勢。

第一是數據。

作為每天不離手的設備,手機承載瞭最多的用戶使用數據和習慣。遊戲的時長、搜索的記錄、偏好App的種類,這些都可以作為參考。比起單純看消費和征信記錄,通過手機的使用數據,更能完整地判斷用戶實際的金融能力和需求。

如此一來,廠商不僅可以定制化地為用戶推薦產品,也可以用相對低的一套成本(畢竟年輕人們還沒什麼征信記錄),去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從而判斷用戶的償還能力,降低不良貸款率。小米金融團隊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傳統金融做征信是從“金融到金融”,從過去的還款情況推測未來的還款情況;電商做征信是“從交易到金融”;小米做征信則是“從行為到金融”。

第二是場景。

一傢互聯網公司,擁有瞭用戶基礎後,都會選擇進入金融,這是已成型的變現手段。但類似今日頭條這樣的App上線一個現金貸業務,就屬於單純的蹭自傢流量,缺少場景。

手機廠商則不同。首先,自帶的“錢包”就是天然的優勢,輕松獲客,也能提供支付場景。而電商平臺,也給瞭分期貸生長的土壤。比如,你在小米商城分期購物,那麼小米分期是默認的選項,利率比起花唄稍低,且免息的活動也會更多。用戶通過購物使用到瞭這項服務,就有可能會去選擇帶息分期,同時平臺也鎖定瞭目標人群,向其推薦消費貸的成功率也會更高。

而報道中提到的vivo,和小米一樣,其用戶也都是以學生或是剛畢業的年輕人為主,這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目標人群,且vivo的銷量和平均售價也都要領先小米,這讓其金融業務會有更大的基本盤,且用戶的消費、償還能力(可能)會更強。

Counterpoint的 Q3國產手機銷量數據,vivo次於華為+榮耀,排名第二

但挑戰也是看得見的。手機廠商的金融業務有明顯的短板,跨行業的競爭對手過於強大,且監管的風險就擺在眼前。

就和所有的新晉互聯網金融公司一樣,手機廠商們也面臨著難以轉換用戶這個最大難題。雖然在分期業務上有場景優勢,但在理財方面,用戶們習慣瞭傳統銀行或支付寶等渠道,小米金融設想中的“定制化推薦”目前還沒展現出效果,想拉新幾乎隻能靠更高的利息,或是綁定自傢的運營活動,如此一來,盈利能力就會打折。

其次,手機廠商們的金融業務,更多的是作為自身的補充,雖然小米也把“小米貸款”“小米金融”做成瞭獨立的App上架,允許其他品牌的用戶下載,但希望它“出圈”,去開拓非自傢手機用戶以外的新客戶還是有點困難,能把自傢的手機用戶轉換為金融用戶就算完成瞭任務。這決定其天花板天生就不會太高——小米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稅前凈利潤分別占集團收入及稅前凈利潤約0.7%及0.2%,比重還很低。

最後,互聯網金融行業如今監管趨嚴,網貸更是敏感中的敏感,後來者趕上瞭“地獄模式”。而且金融的敏感性對自身品牌形象也是一種考驗。小米P2P的“暴雷”,就使其承受瞭相當大的輿論壓力。

金融,是手機廠商們在互聯網增值服務上收益最高,但風險也最大的一種營收模式。小米邁出瞭第一步,vivo選擇瞭跟進,而OPPO、華為等,也都虎視眈眈。雷軍在2017小米公司年會上說道,“將來,所有的商業巨頭都是互聯網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金融這塊蛋糕,誰都想吃一口。但能吃到多少,吃下去甜不甜,可能就隻有自己知道瞭。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578.shtml

友達光電第二季度營收167億 凈利潤2.78億

USB CONNECTOR

臺灣面板廠商友達光電日前公佈瞭2018年第二季度財務報表。報告顯示,友達光電第二季度營收為新臺幣750.5億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元),凈利潤為新臺幣12.5億元(約合人民幣2.78億元)。

友達光電2018年第二季大尺寸面板(大尺寸面板系指10寸(含)以上之面板)出貨量約2,798萬片,較2018年第一季減少2.1%。2018年第二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4,532萬片,與2018年第一季相比減少2.7%。

友達光電合計2018年上半年合並營業額為新臺幣1,495.0億元,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臺幣55.6億元,上半年基本每股盈餘為新臺幣0.58元。

友達光電2018年第二季合並財務報表摘要:

營業額為新臺幣750.5億元

營業凈利為新臺幣21.0億元

歸屬母公司凈利為新臺幣12.5億元

基本每股盈餘為新臺幣0.13元

毛利率為9.7%

營業凈利率為2.8%

EBITDA(即折舊攤銷前的營業凈利)獲利率為13.5%

顯示器事業單位營業凈利率為3.6%

顯示器事業單位EBITDA獲利率為14.8%

友達光電稱,回顧第二季,雖然電視面板面臨較大的價格壓力,但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線及產品組合,單季營收較上季微幅增加0.8%,單季營業凈利達新臺幣21.0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達新臺幣12.5億元,仍維持相對穩定之營運成果。財務結構方面,庫存天數34天,凈負債比5.6%,均處於健康的低水位。

展望第三季,市場庫存已經回到健康水準;客戶為瞭沖刺年底銷售旺季積極備貨,公司也將做好旺季出貨的充分準備。未來無論產業景氣如何波動,公司都將堅持既定方向,持續推動價值轉型及技術創新,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維持營運穩健。

據官網介紹,友達光電原名為達碁科技,於1996年8月成立,2001年與聯友光電合並後更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再度並購廣輝電子。友達擁有完整的3.5代至8.5代生產線,提供1.1吋至85吋涵蓋各類顯示器應用之面板。截至2018年1月,友達光電累積專利申請量已達23,900件,獲核準之全球專利總數超過17,800件。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7/288664.shtml

Canalys:Q2 Apple Watch出貨量同比增長30%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9 To 5 Mac報道,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佈瞭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Apple Watch的出貨量為350萬隻,同比增長30%。

LTE版Apple Watch Series 3看起來很受歡迎,尤其是在亞洲。第二季度,在亞洲(不包括中國),智能手表的出貨量超過瞭25萬臺,其中LTE版約占60%。

Canalys表示,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總出貨量為1000萬隻。不過,像Fitbit和Garmin這樣的競爭對手在第二季度也表現強勁,它們實際上擴大瞭市場份額。先進的心率指標和智能訓練等功能幫助這些競爭對手將它們的設備與Apple Watch區別開來。因此,盡管Apple Watch的出貨量有所增加,但其總體市場份額從第一季度的43%下滑至34%。

有傳言稱,蘋果計劃推出更大屏幕的Apple Watch Series 4。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7/288665.shtml

Q2蘋果預計銷量4160萬 略低於華爾街預期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華爾街分析師在蘋果公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之前對公司業績進行瞭預測,分析師認為,二季度蘋果iPhone的累計出貨量大約為4160萬。

Loup Ventures知名分析師Gene Munster表示,這一數字將略低於華爾街預期的4200萬,但基本上比較接近。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為3%。

Munster認為,iPhone已經逐漸開始成為一種趨於穩定的業務,表現更接近於軟件而並非是硬件。具體來說,Munster認為未來幾年,iPhone業務的表現會呈現一種緩慢並且可預測的增長趨勢,主要是因為市面上活躍iPhone用戶基數越來越大,會維持一個相對穩定更新周期,留存率超過瞭90%。

另一方面,Munster預測服務部門的二季度營收會有19%的增長,比華爾街普遍的共識高出1%。雖然傳統上來說蘋果的盈利能力主要來自於硬件,但Apple Music、iCloud和App Store等業務可以為蘋果帶來持續性的盈利。

Munster還預測,蘋果投資者預計會獲得250億美元的資本回報。從長遠來看,對2019年整個的財務狀況預期起到瞭有利的影響。全年iPhone出貨量預期同比增幅3%,高於華爾街預測的2.2億部。

原創視頻、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健康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將成為進一步提升蘋果股價的主要動力。

蘋果將在美股7月31日交易日結束後公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7/288688.shtml

趙明:與小米競爭已結束 自營新零售存風險

USB CONNECTOR

榮耀昨日下午舉行Note10發佈會,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榮耀與小米的競爭已成過去式,榮耀的目標是2020年成為全球前五、中國前三的手機品牌。

此外,趙明在現場還詳細解釋瞭7月初榮耀發佈的新零售3.0戰略,將與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新零售平臺。他認為,完全自營的新零售模式面臨著成本高的難點,將小廠商拒之門外。同時一旦產品遇冷,自營線下店將面臨巨大危機。

與小米的競爭已成過去式

趙明首先在發佈會上介紹瞭榮耀的發展狀況。他介紹稱,在今年京東618期間,榮耀實現手機品類單日和累計銷量冠軍。2018年6月,榮耀已經成為中國整體手機市場銷量份額第三。在海外市場,今年上半年海外銷量同比增長150%,其中印度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00%,英國、西班牙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00%和500%;今年第二季度在俄羅斯成為TOP2品牌。

在采訪中,趙明表示榮耀今年的發展比預期中要好,2018年是榮耀全球化的元年,而榮耀海外的大爆發將會在2019年或者2020年。

小米和榮耀是互聯網手機的兩大代表廠商。小米上個月剛剛完成瞭IPO,這是否會對榮耀帶來壓力?趙明則認為,榮耀與小米的競爭已經結束。他援引數據稱,榮耀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超越小米成為國內第一互聯網手機品牌。“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成為全球TOP5品牌,中國TOP3品牌,而不是往後面對標。”趙明說,“每一個對手都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中國市場是我們最重要的部分,但我們也會把目光放在全球市場來看。”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為華為今年的智能手機發貨量定下瞭接近2億臺的目標,而正在大力推進全球化戰略的榮耀將成為重要支撐。趙明表示,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今年2億臺的目標“好像變得不是挑戰瞭”。7月18日,餘承東剛剛華為nova新品發佈會上宣佈,華為手機2018年發貨量已經突破1億臺。

自營新零售模式存風險

在發佈會上,趙明對7月初發佈的新零售3.0戰略進行瞭進一步的解釋。

他認為,以小米為代表打造的是單形態突破的新零售1.0,阿裡和騰訊作為代表打造瞭資本驅動生態化佈局的新零售2.0,但新零售不應隻是巨頭遊戲,榮耀希望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更開放的新零售3.0。

具體而言,榮耀將通過華為HiLink協議與業界廠商展開深度合作,在保留各自品牌的前提下共建IoT生態。新零售3.0戰略將把零售商店面、榮耀IoT生態產品和榮耀O2O平臺整合流動起來,統一為消費者服務。榮耀將從O2O引流、爆款選品、動態庫存管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賦能零售商,從而降低其試錯成本。

據發佈會現場公佈數據顯示,目前榮耀手機共生品牌達150多傢,共享流量產品超9000款,流量總入口已達億級。

趙明還公佈瞭榮耀在線下渠道方面的進展,榮耀線下體驗店已累計建成740餘傢,榮耀專區專櫃8000餘傢,此外,榮耀線下合作夥伴門店也已經突破萬傢。不過他強調,榮耀目前沒有做一傢自營的線下體驗店,而是交給合作夥伴來做。“小米之傢的模式,一是成本太高;二是一旦自身產品遇冷,自營線下店將面臨巨大風險”。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01/289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