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雜貨鋪”現狀:佈局廣泛 但爆款疲軟

USB CONNECTOR

2013年,雷軍開始佈局他的一塊新版圖——小米生態鏈,並立下flag 5年內成立100傢生態鏈公司,讓劉德擔任掌舵人,將小米的模式與打法帶到不同的行業創造一群“小小米”,圍繞小米手機業務佈局一整片“竹林”,從而讓小米在戰場中存活的更久。

而到今年底恰好是小米生態鏈發展的第五年,小米對外稱小米生態鏈企業已超100傢。根據小米IPO招股書顯示,其中有超90傢企業生產智能硬件。

小米都投資瞭哪些生態鏈企業,這些企業都在生產哪些產品,小米生態鏈企業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先梳理瞭雷軍投資的200多傢公司(投資主體包含小米科技、順為資本、雷軍等)。頗為有趣的是,在雷軍的投資版圖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泛娛樂公司,高達50多傢占總投資數近1/4,涉及遊戲、影視、直播等,不禁感嘆,原來你是為娛樂而生的小米。

此外,雷軍也投資瞭不少媒體、公關公司、測評機構,就連小米手機時常用來炫耀跑分的評測機構安兔兔也是其投資標的,原來雷軍早有佈局。

言歸正傳,由於小米生態鏈企業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智東西根據以下三個標準進行生態鏈企業界定:小米投資為主,A輪以前公司為主;硬件投資為主服務相關;生產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三類產品,從200多傢投資企業中篩選出瞭95小米生態鏈企業。

我們力圖透過這近百傢小米生態鏈企業,看清雷軍在物聯網浪潮中的投資佈局,以及這些小米生態鏈企業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

圍繞生活場景,小米順為攜手投瞭65傢企業

2013年,雷軍看到瞭物聯網的風口,而彼時小米已是近萬人的團隊規模,自身親力親為殺入IoT(物聯網)必然會導致小米體態的臃腫,畢竟雷軍將小米模式的核心歸結為效率。

在此背景下,雷軍選擇瞭小米生態鏈的打法,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將小米模式帶入100個不同的行業,並依靠小米整體的供應鏈優勢、銷售渠道,快速的在各個領域培育一個個“小小米”,構成小米生態所謂的“竹林效應”,從而構築以手機為核心的整體競爭力。

最初小米從手機周邊開始打造生態鏈,比如最先打造的爆款產品就是和紫米科技推出的移動電源;接著擴散到與智能傢居、智慧生活相關的智能硬件,比如空氣凈化器、小米電飯煲等;最後擴展到毛巾、鞋子、枕頭等生活用品,形成小米的品味與價值觀。

通過小米生態鏈近百傢企業的梳理,我們也看到瞭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耗材構成瞭小米生態鏈企業投資的核心邏輯。但為瞭進一步呈現小米生態鏈的投資版圖,我們在此基礎上將小米生態鏈企業拆分為包含手機周邊、智能傢居、生活用品、出行、可穿戴等10個細分領域。

從整體來看,小米IoT主要圍繞手機與生活展開,主要包括智能傢居、生活用品、手機周邊以及出行領域,這四類企業投資總數達75傢,占據瞭小米生態鏈企業投資的核心。這些企業投資目前位於A輪及以下的占73傢,成立時間多是位於2013年~2016年之間。

在這近百傢企業中,小米科技與順為資本這對CP攜手投資的生態鏈企業高達約65傢,構成瞭小米生態鏈企業前行的兩柄“風火輪”。其中,小米科技單獨投資的小米生態鏈企業為19傢,順為資本單獨投資的有6傢,可見小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核心的投資主體,投資企業80餘傢。

而在具體的投資類別中,智能傢居以29傢投資企業位居榜首。這29傢企業又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控制類終端,比如宗匠科技的智能化妝鏡、小蟻的智能攝像頭、Yeelight的智能音箱、奇果網絡的互聯網盒子等,在傢庭中起到控制連接的作用;另一類則以小傢電為主,比如綠米的智能插座、智米的空氣凈化器、雲米的凈水器等。

相對而言,大傢電是小米生態鏈的短板,盡管智米剛剛在今年7月份推出一款智能空調,小吉科技也曾涉獵過冰箱與洗衣機,但是能否達到爆款仍尚需市場檢驗。

至於生活用品領域,小米的投資也同樣豐富多彩,達到26傢,也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耗材,包括毛巾、床上用品、紙制品、文具、衣服、鞋子;另一類是智能硬件,比如像電動牙刷、兒童玩具、智能血壓計、藍牙體溫計等。

有人曾調侃道,小米是一傢雜貨店,小米生態鏈谷倉學院創始人洪華反駁稱,說小米是雜貨鋪的人是不理解小米的模式,小米模式聚焦在用戶上而非產品上。眼下之意小米生態鏈服務的是小米手機的那波“發燒友”用戶。

小米生態鏈投資的第三類企業為手機周邊,主要圍繞細分手機市場,比如遊戲手機、老人手機;以及手機配件,比如藍牙耳機、移動電源等。緊接著的一類是出行企業,為大傢所知的如納恩博推出的小米九號平衡車,除此之外,電動車、自行車、後視鏡等小米也均有佈局。

小米也投資瞭5傢可穿戴設備企業,圍繞智能手表、手環展開,其中為人所知的便是華米科技,據其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4500萬隻。此外,VR/AR、無人機、筆記本及周邊也都有小米的零星佈局。

通過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雷軍在手機業務之外的另一個戰場——物聯網,這個戰場將決定小米的高度與未來。

爆款誕生的頻率似乎在下降

但小米如此重視大力佈局的生態鏈,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

談論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確小米模式這一概念,它對生態鏈企業的打法具有關鍵性的指導意義。雷軍將小米模式總結為“鐵人三項”,即“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用接地氣的話來講就是“硬件獲客,服務獲利”,硬件的體量直接決定流量。

緊接著雷軍拋出瞭更狠的一句話“小米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這便是小米模式最鮮活的例證,同時也意味著,小米想要獲利,必須要有足夠體量的硬件入口承載更多的內容服務。

這句話套在小米生態鏈產品同樣適用,小米生態鏈企業能否持續誕生爆款級硬件,以及硬件帶來的數據價值和變現能力,這二者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小米生態鏈的未來。

先從硬件的維度來看,在小米生態鏈中,一百萬銷量、10億營收的單型號產品,才被稱之為“爆品”,套用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的話來講,生態鏈企業單品沒過100萬臺是不及格。

但從硬件爆品來看,小米生態鏈誕生爆款的頻率似乎在下降。

根據小米給出的數據,目前其IoT平臺已經連接瞭超過1億臺設備(不包括手機和電腦),號稱是全球最大的物聯網設備連接平臺。盡管小米沒有披露這1億臺IoT設備的構成,我們不妨結合幾個大的玩傢拆解來看。

根據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4500萬隻。

2017年9月,小米路由器總經理唐沐曾發微博表示,路由器總銷售已經超過瞭1500萬臺。

2017年12月,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透露,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累計銷量已經突破2000萬臺。此外,小米空氣凈化器在2016、2017年累計銷量也達到500萬臺。

可見,僅僅是手環、路由器、電視、電視盒子、空氣凈化器幾個品類就達到瞭8500萬臺。剩下大約1500萬臺的份額,如果再除去小米AI音箱、VR眼鏡、電飯煲、攝像頭等出貨量早已過百萬的熱銷產品,(再除去小米品牌產品)可以看到小米生態鏈近100傢企業真正打造出爆品的並不多。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監控數據來看,不同的SKU(庫存量單位)表現會相差很大,比如做智能手環的華米、做90分箱包的開潤股份和做電源插線板的動力未來營收都呈現較快增長,但空調、無人機、生活耗材方面的動銷情況就非常一般。

再進一步來看,除去早期的小米手環、空氣凈化器、VR眼鏡等產品,近兩年小米生態鏈“爆款”的時間也在延長,比如智能電飯煲2年銷量百萬,米兔智能故事機也用近兩年時間才拿下百萬銷量,至於至今未公佈銷量的產品或許仍在百萬量級的道路中爬坡吧。

因此,從小米生態鏈企業爆品誕生的總量和速度來看,近年來已呈現出疲軟的跡象。

三入空調能否實現突圍?

而空調市場或許正是小米生態鏈爆品思維沒有打下的一個典型代表。

空調作為一個成熟市場,小米已覬覦良久。早在2015年,小米就與美的合作推出首款售價為2699元的青春版智能空調。接著2017年8月份,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又推出一款4399元的直流變頻空調。

顯然前兩次嘗試小米並不成功,吃瞭兩次“閉門羹”的小米也不甘於小米模式在空調領域的失敗,集結力量卷土重來,在今年7月23日小米又高調發佈瞭一款價格為1999元的米傢互聯網空調。加上前兩次,小米已是第三次踏足這一領域。

據媒體報道,小米第三次殺入空調領域集結瞭更強的戰力。米傢空調所屬的生態鏈公司為智米科技,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合作夥伴珠海三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參與。

而該公司的法人正是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由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100%持股,該公司的總經理為肖友元。他可是米加空調背後的“高人”。

肖友元來自空調行業的“黃埔軍校”格力電器,2015年時任格力電器海外銷售總監、制冷專傢的他攜一眾技術骨幹離開格力組建創維空調,他擔任創維空調總裁。在他的帶領下,創維空調成立一年便創下2億元的銷售業績。在2016年底,肖友元又離開瞭創維空調,成立珠海三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頗為有趣的是,2013年底雷軍與董明珠玩笑式的許下“十億賭約”,今年剛好是賭約中約定的第五年,雷軍又挖來格力背景的技術高人再次紮入空調領域。

經過前兩次試水後,這一次小米集結瞭技術力量,米傢空調更把所有的營銷、市場、定價等都收到自身體系下運作,可謂是下足瞭功夫。三入空調的小米,能否實現空調領域的突圍,成為下一個爆品呢?

數據貢獻能力幾何?

智能硬件隻是小米IoT戰略的基礎,掌握流量才是核心,在物聯網時代流量意味著數據價值和承載內容服務的能力。

根據小米招股書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產品組合中SKU已經達約1600種產品,均來自自研或與生態鏈企業合作研發。但豐富的產品種類並不都代表數據,大量的生活耗材類產品,比如衣服、箱包、文具等等此類物品並不產生數據。

根據智東西統計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名單來看,真正產生數據的主要集中在智能傢居、生活用品中的智能硬件、可穿戴產品以及出行產品中,占據生態鏈企業約六成。

盡管小米號稱有1億臺IoT設備,但是究竟能夠貢獻多大的數據價值可能就要打上一個問號瞭。另外僅僅是小米手環、路由器、電視等幾個大件就占據瞭IoT設備85%的體量,小米生態鏈能夠貢獻的數據又相對單一。

▲數據來自國金證券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對於米傢和小米運動兩個IoT平臺入口APP的監測數據來看,小米運動的月活躍用戶量從2015年底的高峰至今下滑約50%,小米智能傢電產品的用戶活躍度從2015年10月到達高點後便大幅下降。

這反應出用戶對於智能硬件仍是嘗鮮的態度,一段時間後便容易失去興趣回歸產品的基本功能。用戶活躍度的下降,意味著小米IoT設備貢獻數據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小米生態鏈架構大變動

今天傳出消息,小米生態鏈近日進行組織架構的大變動,新成立瞭貴金屬業務部、探索產品部和投資部,並對生態鏈平臺部下設機構進行調整。根據小米生態鏈內部郵件來看,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指出根據生態鏈業務發展需要,經過雷軍批準,對生態鏈組織架構進行的調整。這足以顯現此次調整可謂是小米生態鏈的一次重大變革。

▲小米生態鏈最新組織架構圖

4天前,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通過內部郵件宣佈瞭小米生態鏈組織架構的大變動,新成立瞭貴金屬業務部、探索產品部和投資部,並對生態鏈平臺部下設機構進行調整。根據小米生態鏈內部郵件來看,劉德指出根據生態鏈業務發展需要,經過雷軍批準,對生態鏈組織架構進行的調整。這足以顯現此次調整可謂是小米生態鏈的一次重大變革。

另外,劉德針對生態鏈平臺部也進行相關調整,其中重要的兩個變化在於:1、由平臺部負責人屈恒直接負責產品團隊;2、供應鏈、業務分析、項目、品控、結構團隊合並為運營部,運營部同時會對生態鏈其他部門提供業務支持,趙彩霞為運營部負責人,向屈恒、劉德雙向匯報。

在智東西看來,這一架構大調整向外界傳達2個重要信息,一方面是小米在上市後更加重視小米生態鏈以及IoT業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生態鏈存在一定瓶頸,小米也想借著這次組織架構的調整來一場新的突圍,增強生態鏈產品的創新能力。

而這一定程度上正暗合瞭近年小米生態鏈企業爆品誕生疲軟的跡象。

結語:生態鏈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

回到小米生態鏈本身,其產品高性價比的核心在於砍掉渠道中間環節和供應鏈嚴格管控,集小米生態之力進行“供應鏈碾壓”。但高性價比的背後同樣是小米生態鏈的隱憂。

其一,AI、VR/AR等核心技術儲備堪憂,高技術門檻行業很難穿透;其二,大傢電領域面對核心老牌玩傢對核心零部件的掌控、全品類策略以及龐大的渠道力量,小米難以滲透;其三,小米生態鏈企業獨立品牌之困,華米就是典型代表,缺少小米的支撐,即使重金打造Amazfit系列手環產品,卻銷量慘淡,最終重回小米懷抱。

小米生態鏈能否撐起小米的未來?這關鍵取決於生態鏈企業能否持續誕生爆款級硬件,以及能否帶動更大的數據價值和服務能力。但似乎小米生態鏈誕生爆款是速度在下降。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投資收益已成為小米生態鏈模式重要的變現手段,這會是小米未來幾年營業利潤的關鍵。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02/2897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