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全球化商業生態夢能否實現?

USB CONNECTOR

作為近些年來快速成長的本土廠商,小米曾經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2018年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成立瞭8年的小米終於正式開啟上市之路。而在小米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僅一個多月後,在6月11日凌晨,證監會官網發佈瞭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並上市》文件。

小米便成為瞭CDR試點第一傢預披露的企業,在這份CDR招股書中,披露瞭小米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業務數據,做到瞭344.12億元的營業收入,如此好的成績在每年手機行業的銷售淡季中算是相當不錯瞭。而從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中,似乎也折射出瞭小米長期以來的痛點,隨著時代的發展,雷軍又會如何帶領小米繼續前行呢?

手機銷量占比居高不下:硬件公司的互聯網故事該如何講述?

在5月3日小米提交上市申請的當天,雷軍就發佈公開信稱:小米不是一傢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傢以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並且雷軍強調:“盡管硬件是我們的重要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而在這次CDR招股書中我們看到,2018年1-3月,小米智能手機合計帶來收入232.39億元,占總收入的67.53%,而小米自稱的“互聯網公司”,盡管毛利率很高,但占比僅為9.43% 的營收沒能撐起這一定位。

其實,小米的互聯網故事在2012年就開始講述瞭,那時小米推出瞭一款小米歷史上最為重要卻沒有成功的產品——米聊,這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和微信極為相似,隻是那時微信還未誕生。而這款被小米視為殺手鐧產品,卻被微信憑借強大的QQ導流戰勝瞭。現在看來,如果當時米聊成功瞭,今天小米是不是一傢互聯網公司這個問題也就無需多言瞭。

當時米聊的擱淺對小米的發展影響很大。在那之後,小米公司不斷試圖開拓其他的互聯網屬性業務,比如小米商城、遊戲等等,現在回過頭來看,雷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把小米打造成一傢互聯網公司。

而現在的小米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傢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或接近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和用戶生命周期,要麼擁有一個像蘋果一樣高認可度的品牌,要麼擁有三星那樣強有力的產業鏈,要麼擁有超越自身硬件的主流互聯網應用和服務,但小米目前在三個層次都沒能建立起明顯的優勢和特長。

通常來講,看一傢公司是不是互聯網公司,最關鍵的指標是PE(即市盈率,是指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這是針對上市公司來說,PE在20以上的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比如國內的BAT,百度24、阿裡45、騰訊42,再看國外的facebook28、谷歌43、微軟63,亞馬遜更是達到瞭198。而對硬件公司來說,比如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PE僅18。

對於那些還沒有上市的公司,並沒有標準的模板和指數來衡量是不是互聯網公司,但是,隨著小米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在我們看到小米的PE值之後,關於互聯網公司的爭論也許就會有個定論瞭吧。

不僅如此,就2017年小米的營收分佈來看,互聯網服務收入為98.96億元,增速51.37%,弱於同期智能手機65.21%和IoT及生活消費品的88.86%。這是否表明小米並非互聯網公司,而是硬件驅動增長的公司呢?小米生態的最終形態是否能夠成為一傢互聯網公司,短至中期內,我們仍然需要觀察其硬件業務的佈局。

說到小米的硬件業務佈局,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以來,小米開始佈局生態鏈產品,也就是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除瞭手機,小米其他的產品從大到小,幾乎是琳瑯滿目,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小米電視、電飯煲、音響、藍牙設備、平板,甚至包括手機貼膜、簽字筆、運動鞋等等等等。今天的小米,什麼都有,什麼都敢做,比起當年的索尼,也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不得不說,雖然近幾年小米在大力佈局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包括線下小米之傢的大力支持,可銷售占比的提升卻依然緩慢,基於如此龐大的品類總量,僅僅20%的銷售占比能夠分在各個品類上的稀少程度可想而知,由此看來,小米的生態鏈佈局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小米創立8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最有“蘋果”氣質的產品,除瞭發佈會上雷軍衣著像喬佈斯之外,蘋果的精品路線、饑餓營銷、軟硬件融合生態、蘋果線下零售店等都被小米在中國活學活用,加之小米智能手機產品的高性價比與不斷進化的“黑科技”,確實獲得瞭一定用戶的認可。

不過,小米和蘋果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在蘋果手機剛推出的時候,全世界為之驚嘆,稱得上是真正的爆款,經過蘋果歷代的更新,多年之後才試探性的推出手表等周邊產品。反觀小米在這方面有些過於激進瞭,而且在如此雜亂無章的手機產品線中,還不停的跨界到其他產品行業中,缺乏爆款且沒有極致專註的產品戰略耐性,才是小米眼下要攻克的硬傷。

要知道,小米的硬件是互聯網服務能夠大受歡迎的基礎,而在小米的生態鏈基礎沒有打好之前,急於跨入“互聯網化”的道路無異於刀頭舐血,在此期間,雷軍也好把圍繞小米及其資本佈局身上的“互聯網+,智能終端,新零售,電商,物聯網,互聯網生態”等多重標簽理理清楚。

消費升級下的智能手機:高端市場或將更具想象空間?

在小米的CDR招股書中,還有值得關註的一點,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1-3月小米的智能手機的銷量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機型,達到瞭92%之多,這就說明瞭小米至今的盈利與受眾群體還是中低檔消費人群。

而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機如今的銷售卻呈現出逐步向中高端靠攏的趨勢,雖然手機行業的產品同質化趨勢嚴重,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全面步入換機潮的疲軟期,但中國手機高端市場仍然擁有巨大的潛力。而雷軍顯然看到瞭這一趨勢,並從小米MIX2開始發力於中高端手機市場,但顯然今天的小米在中高端市場上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

一直以來,小米一直倡導低價策略所帶來的負面結果就是始終被市場貼著“屌絲機”的標簽。而商業世界的普遍規律是,任何時代,任何商業產品,永遠是的中產者的天下,而不是得“屌絲”者的天下,除非是一種高度的快速消費品,具有龐大的消費人群以及極高的消費頻次,比如洗發水、牙膏、衛生紙這種。而作為電子產品,受眾對品牌的認知極其重要。

隨著手機市場的日趨飽和、消費者換機周期的逐漸延長,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手機消費市場逐漸成熟,規模保持穩定。但從兩千檔以上中高端市場需求的增長,中低端和千元機市場的萎縮的趨勢以及當前各大廠商表現,可以看出:存量換機、消費升級時代,智能手機市場新一輪的用戶爭奪戰已經打響。

伴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的激烈競爭,國產手機行業已經進入瞭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殘酷淘汰戰。而消費者需求也在發生轉變,從滿足基本需求到追求體驗、差異化乃至心理認同,我們看到的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的消費需求。而面對消費者需求的動態變化,廠商需要做的是不斷的洞察用戶需求變化,探索差異化創新機會;精準定位消費人群,打造精品爆款;塑造品牌形象,培育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才能在競爭加劇的當下把握時機,抓住消費升級的紅利。

而真正有能力讓消費品升級換代,同時保持銷量不減的生產企業,多屬於行業內市場份額較高的企業,或龍頭企業。消費升級與國內存量替代競爭為主的手機市場將促使國內市場手機廠商間競爭愈發激烈,在存量經濟主導下,前幾年欣欣向榮的上漲勢頭早已不在,消費品的銷量增長空間也越來越有限,行業內的眾多企業一定會出現馬太效應的兩級分化現象。

寫在最後: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技術更新以及人們收入的增加,手機對消費者來說,早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訊工具或社交手段,而是和自己的工作、社交以及生活中緊密關聯的必需品,同時也彰顯著消費者的消費個性及價值追求。從用戶的角度來說。

而小米的上市對於香港股市和國內A股來說也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來看,小米有望成為第一傢通過CDR登陸A股上市的公司。小米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將為後來的科技公司在香港和內地A股上市提供一個可以參照的模板,也是行業的利好消息。所以,我們願意和雷軍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614/282147.shtml

work_outlinePosted in 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