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想坐上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交椅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如果你現在走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就會看到華為的廣告和門店幾乎無處不在,這同該公司如今在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密不可分。

從季度出貨量市場份額來看,今年第二季度末華為已取代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報告指出,華為在2018年第二季度總計售出4980萬臺智能手機,占當季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的13.3%,超過蘋果的11.9%。但如今,華為已經將自己的目標放在瞭三星身上,希望能在2020年取代前者,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

“明年,我們將非常接近(全球智能手機)第一廠商的位置,甚至可能會同三星不相上下。再過一年,我們將有望成為業內第一廠商,也就是在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CEO餘承東說道。

快速崛起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已經將重點放在瞭可折疊手機、5G移動技術和增強現實眼鏡等領域。但其實華為直到2010年才首次推出瞭自有品牌智能手機,也就是在蘋果推出iPhone的三年後。

得益於移動網絡設備業務的快速增長,華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之一,因此也成為瞭中國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同時,華為也是原始設計制造商(ODM),這意味著它還可以幫助其他公司設計和制造設備。

2010年,華為推出瞭首部自有品牌智能手機“IDEOS”。該機運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制造成本約為60歐元(約合67.50美元)。到2018年,該公司已經開始推出內置AI芯片和許多先進功能的智能手機,售價則超過瞭1000美元。

應該說,正是在餘承東的帶領下,華為才完成瞭從ODM轉向智能手機巨頭的轉變。餘承東曾在華為B2B部門任職,在2012年成為公司消費者集團首席執行官。在此期間,諸如消費者從功能手機切換到智能手機,以及4G移動互聯網逐漸普及等市場風向都讓餘承東看到瞭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

因此他決定華為停止生產功能手機,專註於擁有更大電池容量和屏幕的高端智能手機,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不懼沖突

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的牌面,餘承東經常需要親自負責產品發佈事宜,而華為的產品發佈則已成為公司最盛大的市場營銷活動之一。雖然餘承東的名字在科技圈以外或許並不知名,但在圈內他卻是一位非常坦率的實幹派人物。

餘承東表示,自己十分鼓勵冒險,因為正是勇於冒險幫助華為實現瞭迅速增長。

“我鼓勵團隊要勇於創新,敢於做一些讓人感覺有點瘋狂、挑戰自己和整個行業的事情。”餘承東說道。

一直以來,B2B業務都是華為的業務重點所在,因此在餘承東大力推廣自己消費者集團的時候,他難免會同集團其他高管產生沖突。

“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在於我們整個公司都是基於B2B業務,我們所有的經理、管理層都是各個B2B業務的負責人。但我們試圖推行的卻是B2C業務,因此這裡面會有很多爭論、很多障礙。人們往往會說‘你這樣做是錯誤的,我們這樣做才是正確的方式’,這就是其中最大的障礙。”餘承東說道。

AI和可折疊手機

如今的華為一直在努力推進自己的消費者產品,該公司到目前為止的成功同基於新技術的智能手機密不可分。同時,華為也在努力模糊價格和先進技術之間的臨界點。比如,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推出瞭P20 Pro,該機型擁有全面屏+徠卡三攝的配置,零售價格則控制在瞭1000美元。

此外,華為還在自主設計人工智能芯片,並將其搭載在自傢智能手機中。

餘承東表示,人工智能將是一個關鍵技術,會將智能手機帶到一個全新層次,並幫助公司實現未來發展。

“人工智能已經來瞭,該技術將成為未來所有服務的發動機。AI會成為許多設備的標配,它將負責連接所有的應用,你可以從AI中調用幾乎所有的服務。”餘承東說道。

除瞭AI以外,華為還在研發一款可折疊手機。該機預計將於明年推出,並將是公司的首款5G手機。餘承東還告訴CNBC,華為正在研發AR眼鏡。

可以肯定的是,這傢中國科技巨頭從不懼怕涉足全新領域,包括筆記本和智能音箱,因為他們深信這些技術能為華為的未來增長提供足夠動力。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6/308123.shtml

小米英國首傢授權店開業:當地米粉搶購

USB CONNECTOR

11月8日,小米正式宣佈進入英國市場,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翔在倫敦發佈會現場介紹,英國第一傢小米授權店11月18日將在倫敦開業。

英國時間18日中午12點,首傢小米授權店在倫敦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Westfield開業。

據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翔官方微博消息,小米英國的首傢小米授權店開張可謂是場面火爆。王翔微博發文稱,開業時間還有數個小時,已經有數百名米粉聚集米店排隊等候,以求先睹為快。

王翔在11月8日的倫敦發佈會曾表示:“我們見證瞭小米全球發展歷程的新篇章,我們很高興給英國消費者帶來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我們希望讓越來越多的讓英國人通過小米的創新技術享受簡單的生活。”

2017年11月小米進入西班牙,正式進軍歐洲市場,隨後小米擴展至法國及意大利,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的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00%,成為西歐市場排名前四的手機廠商。

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介紹小米的全球佈局分為幾個階段:最開始是印度,接著是東南亞和俄羅斯,現在重點是歐洲。

根據小米財報,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同比增長達150%,進入瞭82個海外市場,其中在25個國傢成為行業前5。截至2018年10月26日,小米官方宣佈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突破瞭1億臺,提前兩個月完成瞭全年目標。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9/308299.shtml

小米CFO周受資在電話會上一口氣曝瞭這些料

USB CONNECTOR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稱,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是“小米承前啟後、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突破的一季”。

這一季度中,7月9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9月13日,雷軍親自宣佈小米自創立以來最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同時,小米在強化高端市場表現、加速新零售渠道建設、重點投入AI研發與應用等方面也取得瞭顯著成績。

11月19日下午,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出爐:當季營收50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1%;經調整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17.3%。

小米CFO周受資在財報發佈後的媒體電話會中說:“小米總體營收超出瞭市場預估(503.6億元人民幣),也符合小米公司內部的預期。”

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在國際業務、IoT以及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上增長迅猛,同比收入增幅分別達到112.7%、89.8%、85.5%。

截至10月26日,小米智能手機在今年的出貨量也突破瞭一億臺,正式進入億級俱樂部。

財報發佈的同時,小米還公告瞭與美圖手機達成的戰略合作: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獨傢授權。周受資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和美圖合作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小米的女性用戶群體,為智能手機業務提供更多的增長點。

具體而言,美圖智能手機、智能硬件與美圖品牌的30年授權分成兩個階段:前5年,手機賣出去,美圖獲得10%的利潤分成;後25年,小米每年給美圖保底1000萬美元的固定分成。手機之外的智能硬件每年按毛利15%分成。到第二階段時,小米有權利選擇是否繼續進行此次合作。

截至目前,雙方並未公佈股權上的合作安排。

以下是小米CFO周受資與媒體進行的財報電話會實錄(經全天候科技整理):

1

關於智能手機

媒體:小米在10月26日提前完成一億臺出貨量的意義是什麼?目前有沒有明年的出貨量預期?

周受資:完成一億臺出貨量是一個裡程碑的事件,全球很少公司能達到這個量級。關於明年的預期,目前不方便說。

媒體:財報裡說小米已經站穩瞭高端手機市場,小米現在手機的均價是多少?高端手機是以Mix系列作為標準嗎?

周受資:小米手機整體收入和出貨量在財報披露瞭,除一下就知道。關於ASP(平均零售價格),可以補充的消息是,第三季度中國區小米手機均價同比增長瞭16%,環比增長4%,海外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8%左右。為什麼海外ASP增長這麼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進入瞭西歐市場,印度現在經濟發展處於不同階段,用戶會傾向於入門級和中端手機。

我們定義的高端手機是售價2000元以上,以小米MIX系列、小米8、印度POCO(小米在印度推出的高端手機品牌)為代表。目前小米高端手機收入占比31%,增長還是非常顯著的。

媒體:小米2000元高端機定價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目前普遍市場上高端機的價位是大於2000元的。

周受資:7年前小米發佈第一款手機時候,定價就是1999,對於小米來說這就是高端機型的定位。

媒體:目前市場上已有蘋果、華為等對手,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優勢是什麼?如何突破和占有市場?

周受資:這個問題特別重要。小米在高端機型的優勢,和我們在其他產品線、其他價格段的優勢大致一樣。

第一,我們非常重視創新、質量、用戶體驗、設計,這四方面會繼續保持;第二,我們認為保持效率非常重要,可以把省下來的錢給消費者,我們堅信要和用戶成為朋友,不是單純的買賣交易的關系。這是一個非常正向的循環。在高端市場,我們做到瞭世界前三的體驗和技術,但還是會用感動人心的價格。

媒體:國內目前智能手機銷量呈下滑趨勢,小米如何看待國內手機市場下滑的現象?

周受資:總體智能手機市場面臨階段性壓力,不隻是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全球市場下滑瞭6%。我們覺得,一定要確保優質的增長,在市場有壓力的情況下不能盲目追求出貨量,而要在產品優化上做瞭大量工作。

目前小米在中國ASP同比增長瞭18%,以小米8為代表,截至10月份已經銷售瞭600多萬臺,2000元以上高端手機已經占瞭31%。我們追求有質量的手機出貨戰略已經得到瞭一些成果。我們也在嘗試多品牌戰略,更好服務每個用戶群的需求,包括與美圖的合作是為瞭更好的服務女性用戶。

媒體:小米2000元高端手機占比約來越多,未來高端手機占比會越來越高嗎?

周受資:高端,我們理解是用瞭比較高配置,而不是拼命加價。小米做瞭很好的產品,但是在價格上是非常厚道的。這是我們要澄清的。

中國市場有階段性的壓力,5G的浪潮之下,產品消費升級是趨勢,我們更關註產品的涉及、用戶體驗、更高端的配置,所以在產品策略做瞭很大調整。

媒體:小米國際業務占比很高,明年國際收入會超越中國市場的收入嗎?增長的動力是西歐還是東南亞這塊?

周受資:我們海外收入增長非常迅猛,達到瞭112.7%,繼續往前發展是大概率事件,海外收入占比會繼續提升。目前小米海外有三個重要市場:西歐、印度和印尼,我們要繼續在這些市場夯實我們的基礎,提高效率。

媒體:小米在美國市場的進展如何?

周受資:大傢都很關註美國市場,美國是非常大、也是很重要的市場,對於美國市場,我們目前是在保持關註和積極準備的狀態。

2

關於小米與美圖的合作

媒體:小米和美圖的合作是出於什麼考慮?會對小米業務帶來什麼幫助?

周受資:基於幾方面考慮,這個合作對小米的意義非常重大:一是美圖在女性用戶群有品牌優勢,小米可以充分利用來提高我們用戶群的多元化;第二,美圖手機做瞭這麼多年,在相機、算法上有一定優勢,我們會充分體現在產品裡;第三,這個業務對於小米來說,相當於在細分品牌戰略上能夠多一張牌來打。

媒體:小米和美圖未來會不會有資本上面的合作?

周受資:我們這一次公告是和美圖戰略上的合作,其他不方便評論。今天除瞭三季度業績公告,還有一個和美圖的公告,美圖也會有他們的公告。

總體來說,我們把這個授權分成兩種: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的品牌授權,都是30年期,第一個階段,是手機賣出去,美圖按毛利10%的分成,原則上持續5年時間;第二階段是按固定費用定價,我們和美圖說的是保底1000萬美金每年,其他智能硬件是用瞭毛利15%的分成。美圖的手機算法的技術也會帶進這個項目裡。我們會從投入硬件、軟件、互聯網、供應鏈等方面來把這個合作做起來。

媒體:和美圖合作後,是不是以後美圖的手機都是小米做研發?品牌名稱怎麼定?

周受資:美圖手機除瞭V7手機,整個品牌授權獨傢給小米。美圖提供品牌和技術,其他都是小米的。手機產品名稱我們有靈活性,還在討論,但品牌已經授權給我們用瞭。

媒體:小米和美圖合作為什麼會簽30年這麼長時間,有股權上的合作嗎?

周受資:我們希望在品牌上持續投入,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合作。在第二階段時,小米可以選擇性地決定是否繼續這個合作。目前沒有公告股權上的合作。

媒體:預計小米與美圖的合作在業績上會對小米有哪些明顯貢獻嗎?

周受資:美圖的合作今天才公告,銷量跑上來需要一段時間,暫時不方便說。

3

關於互聯網服務和IoT

媒體:小米三季報中互聯網服務占比和前兩個季度一樣的,這個比例什麼時候會提高再多一點呢?

周受資:互聯網服務在第三季度持續瞭高速增長,比例不是我們最關心的,關心的是總體的互聯網收入有沒有增長,三季度互聯網收入達到瞭47億,增長85%,已經相當大瞭,在行業排名很靠前。我們的IoT的變現也有初步驗證,目前電視的收入已經占到瞭5.4%,海外互聯網收入也慢慢開始實現。我們覺得總體這些數字都非常健康。

媒體: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的構成和增長勢頭是怎樣的?

周受資:互聯網收入中,廣告收入增長109.8%,遊戲增長12%,其他互聯網服務增長98.6%,包括金融服務、有品平臺,我們對廣告和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是樂觀態度。遊戲行業在調整,長期也保持樂觀。

媒體:小米IoT在三季報中收入占比也沒有太大改變,未來將如何加速增長?

周受資:IoT消費品在Q3增長表現還是很好的,收入達到108億,同比增長接近90%,在這個體量上增長還是很大的。過去幾年小米在AI上有很大投入,IoT有規模,在AI推動下,未來IoT想象空間非常大。小米電視產品增長瞭199%,我們7月份也發佈瞭空調,未來我們的空調隻要堅持“感動人心的價格”戰略,我們對空調的發展也是保持樂觀的。

媒體:小米IoT的生活消費品牌有哪些頭部產品?

周受資:IoT很多產品賣得很好,頭部是什麼意思大傢定義不一樣。除瞭筆記本,還有滑板車、手環、移動電源、掃地機器人、凈水器、電飯煲,產品還是比較多的。

媒體:小米電視在5年內沖到電視銷售第一位,那麼小米空調方面將如何產生協同效應沖到第一位呢?

周受資:總體來說,現在用戶追求的已經不單純是產品的硬質量,軟質量(產品體驗)也在提升。例如小米小愛音箱月活超過瞭3400萬,通過AI推動,搭建互聯互通的產品、提高用戶的體驗,是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媒體:為什麼公司最近對小米有品這個平臺如此重視?

周受資: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在規模迅速發展的階段,有品的口碑還是很好的,需求很旺盛。我們在雙十一的時候也有很多產品得到瞭銷量冠軍。

媒體:現在美元很強勢,公司如何對沖短期毛利率下調的壓力?

周受資:美元目前很強勢,導致我們成本有一定壓力。我們非常關註這個話題,適當的時候會采取方式應對挑戰。但是我們也不會亂調價格,首先會逼著自己去控制成本。

媒體:小米將如何進行線下拓展、佈局,目前進一步的打法是什麼?

周受資:線下拓展下沉三四線,這個工作相對容易,因為已經有無數人嘗試過這個工作。高效的線下渠道的拓展,背後是堅持效率,確保我們做到很高的品質,並在各個環節優化成本。目前小米授權體驗店達1183傢,覆蓋瞭全國567個區縣,接下來我們會在優化成本的前提下繼續拓展新零售。

媒體:在小米9月份組織架構調整之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周受資:組織架構調整是雷總在9月公佈的,過去幾個月調整非常順利,還是符合預期的。小米把之前4個大事業部拆成10個,優化瞭組織架構,讓整體運作更高效,把年輕負責人都提拔上來,我們覺得還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421.shtml

小米預計10月底手機出貨量將超1億臺

USB CONNECTOR

10月25日,小米集團發佈公告,稱基於公司目前可得資料,預計截至十月底,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億部。市場調研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小米去年全年的手機出貨量為9240萬臺。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還預計,小米智能手機今年出貨量將達到1.277億部,同比上漲38.2%。

2017年10月13日,雷軍曾在小米手機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公佈瞭2018年全年出貨量1億臺的目標。這就意味著,小米已經提前兩個月完成2018年全年目標,成功邁入“億級俱樂部”。

“提前達成全年目標,年出貨量跨過一億臺門檻,是小米發展史上意義重大的裡程碑,同時也是小米多年來在技術創新、品質提升方面持續努力的成果。”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示。

雖然公告並未透露太多信息,但小米提前完成任務與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IDC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在印尼市場的出貨量上升至第二,市場份額為25%,在西歐的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00%。

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日前發佈的印度手機市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受新款紅米6系列和線下渠道擴張的雙重影響,小米以27%的市場份額位列印度手機市場三季度出貨量第一。

據小米方面透露,截至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已經進入瞭80個國傢和地區,在其中的25個國傢和地區進入瞭前五,海外市場收入已占總收入的36.3%,達164億元,同比增長151.7%。

不過,由於小米的擴張重心已經轉至印度等新興市場,隨著這些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小米在這些市場的業績增速也存在疑問。

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促使小米的策略轉為提升產品結構,強化高端旗艦產品。據小米第二季度財報,高端旗艦成為小米新的亮點,小米手機銷量達3200萬部,同比增長43.9%。

但德銀和摩根大通此前發表報告,稱由於中國市場需求減緩,降低小米盈利預測。摩根大通還認為,由於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存貨增加,再加上主要品牌新款手機需求降低,預計小米未來數季的出貨量難有明顯增長。

隨著小米上市、出貨量獲得新的突破,雷軍的財富值也突飛猛進。福佈斯發佈的最新《2018福佈斯中國400富豪榜》顯示,雷軍身傢已從一年前的68億美元,上升到119億美元,今年排名第11位。據悉,小米今日還會在故宮舉行小米MIX 3的發佈會,屆時雷軍也會如約而至。

其他國內手機廠商中,據Strategy Analytics預計,華為今年出貨量將達1.994億部,位列全球第三,較2017年的出貨量增加4640萬部,同比增長30.3%;OPPO出貨量為1.203億部,較2017年的1.118億部,同比上漲7.6%。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25/303215.shtml

分析師預計第四財季iPhone平均售價800美元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將在下周四發佈2018財年第四財季(自然年第三季度)的財報,而分析師預計這一財季iPhone的平均售價將提升至800美元,同比增長29%。

預計第四財季iPhone平均售價增至800美元的,是伯恩斯坦的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Toni Sacconaghi),其在當地時間周三的一份報告中給出瞭這一預計。

iPhone單個財季800美元的平均售價,也創下瞭新高,2017財年第四財季,iPhone的平均售價為618美元,托尼·薩科納吉預計的2018財年第四財季iPhone 800美元的平均售價,較之是高出瞭182美元,同比提升29%。

而在上一財季,iPhone的平均售價為724美元,托尼·薩科納吉預計的第四財季iPhone的平均售價,較之也高出瞭76美元。

iPhone平均售價同比環比預計均有提升,還是與蘋果推出瞭售價更高的iPhone有關,蘋果在9月12日推出的iPhone XS系列的起售價為999美元,iPhone XS Max的售價最高更是達到瞭1449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iPhone XS系列在9月21日就已正式上市,第四財季有10天的銷售時間。

iPhone XS系列在蘋果第四財季雖然隻有10天的銷售時間,但在上市初期,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較高,因而會有可觀的銷量,而在iPhoneXS系列發佈之前,蘋果在售的還有999美元起售的iPhone X,即便其最高售價不及iPhone XS Max,但較之前的推出的iPhone也要高出不少。

雖然蘋果在9月12日還推出瞭749美元起售的iPhone XR,但其在10月19日才開始接受預訂,26日正式發售,因而其銷量會計入蘋果2019財年的第一財季,在蘋果2018財年第四財季的財報中並不會有體現。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25/303227.shtml

OPPO到底強大在哪裡?

USB CONNECTOR

一分鐘,28人踏入世界之窗享受浪漫美景;一分鐘,0.16噸水產為全球餐桌打造舌尖上的美味;一分鐘,457人往來於深圳口岸;一分鐘,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額達769.59億元……

這些數據來自《人民日報》官微不久前發佈的短片《深圳一分鐘》。

一個國產手機品牌也出現在短片中:一分鐘,311臺OPPO手機完成生產,銷往35個國傢和地區。

簡單的陳述耐人尋味。1分鐘,展示的是中國制造的效率,311臺展示的是中國制造的能力,而35個國傢和地區,展示的是中國制造朝國際化企業邁進的步伐。OPPO,是中國制造在下一個發展階段的縮影。

OPPO如何快速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主流手機廠商?真如國內很多人誤解的那樣是因為營銷做得好?OPPO到底強大在哪裡?這篇文章會帶你走近你並不真正瞭解的OPPO。

如果說哪些企業能代表中國近10年的發展與逆襲路徑,OPPO絕對是值得研究的案例之一。

十年前,OPPO的第一臺手機“笑臉手機”面市。同年,國產手機前三名銷量總和僅為5300萬部,僅占全球霸主諾基亞的九分之一。

十年後,OPPO年銷量已經過億,僅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便出貨3120萬部手機,雄踞全球前五智能手機出貨品牌。

可以說,OPPO的十年,見證瞭國產手機的攻守易勢,也在其中為自己謀得瞭一個難以撼動的霸主位置。

這背後,OPPO憑什麼?

“三”鳴驚人

論出身與資歷,相較其他品牌,OPPO進入手機市場時間並不長。可偏偏,“貌不驚人”的OPPO卻以三場標志性戰役,讓行業不得不敬畏起來。

2016年,OPPO首次拿下中國市場銷量冠軍和全球第四,憑借當年的爆款產品R9,將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單機銷量冠軍的蘋果手機斬落馬下。

2017年,OPPO憑借一系列創新功能,如廣泛普及的VOOC閃充,成為中國“千禧一代”品牌忠誠度排行榜冠軍。

2018年,OPPO Find X在法國巴黎盧浮宮發佈,以“雙軌潛望式結構”顛覆瞭蘋果“劉海定式”,引發一波行業跟隨。

OPPO通過創新和銷量不斷刷新著外界對它的認知。

但同時讓我們大為好奇的是,作為中國制造實業,銷量從“一”到“千萬”,再到“過億”,OPPO的生產制造如何承得起、hold得住這全球前五之名?

智造的“方寸之難”

智能制造早被我國提上日程,可“智造”二字在僅有手掌大小的手機上實現,卻有著天然的難度。

其中,第一道阻礙就是手機零配件的繁雜與精密。通常來講,一部手機有數千零部件,可以說是一個微型帝國,不止貼片環節對精度要求極高(達到數十微米),在總裝環節也需要裝配不少小到(或窄至)1mm的小零件。

與此同時,行業技術快速變化、產品迭代創新,也給手機行業制造自動化提出瞭新的挑戰。尤其現在手機行業增長紅利終結,馬太效應加劇,各手機廠商不斷創新以求自保。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同比下跌瞭6%,已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

盡管市場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手機創新和工藝提升沒有停止,僅全面屏一項,就有iPhoneXs的劉海屏、Find X雙軌潛望結構、R17水滴屏、小米MIX2大下巴等多種解決方案,而每種設計方案都對智能手機廠商的自動化提出瞭差異化需求。

回到國產手機來講,這種挑戰更為艱巨。過去,我國手機制造業一直對海外模式和代工模式依賴嚴重。尤其山寨橫行的年代,拿來主義的生產技術更是缺失制造把控與測試,更沒有經濟動力去創新工藝。這就意味著,當企業選擇擁抱“智造”時,並沒有過多的行業經驗供借鑒。

長久以來,對於制造的輕視,使得研發投入受限,很少有廠商能在生產研發上擁有話語權。想要邁過這道坎,唯有求助於自主創新,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而OPPO偏偏選擇走這“窄行門”。

擁抱“智造”,偏走那道“窄門”

這不是條好走的路,它要求OPPO在“智造”上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要從用戶需求出發,從企業決策者內心出發,在不斷地否定與超越中淌出一條創新大路。

OPPO能夠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巨頭、中國制造業國際化的代表,主要做瞭以下這幾點:

1.理清目標,問題就解決瞭一半

通常認為,智能制造一方面源於新興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受迫於勞動力成本提升的無奈之舉。剛開始OPPO也是這樣想的,但從2012年往後,OPPO的思路卻有所不同。

2013年智能手機蓬勃發展,全球出貨量第一次超過10億臺。這時OPPO發佈R系列開山之作R1, 更在隨後推出的OPPO R1S和R1C中對攝像頭進行提升並新增寶石藍配色,吸引瞭用戶的追捧,OPPO整體產能也躍升至千萬級別。

但就在這時,OPPO中高層探討後一致認為,“節省人力”不應是智能制造的唯一考量,而“提升產品表現力”、“增強產品一致性”才應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當然,從根源上來說,這也與OPPO追求“至美”與極致體驗的企業文化密不可分。

設計先行,體驗先行。為此,OPPO內部流行一種說法,“品質源於設計”,意指當OPPO產品開發部門從消費者體驗出發“設計”出一種新特性時,OPPO各部門、全員都要為這種“設計”對生產不斷再“設計”,以保障每部產品的高品質,這包括不斷調整選料、工藝、測試標準。

以R9的研發為例,為瞭解決2.5D屏幕易碎的問題,產品經理、相關研發人員、高管即便春節也沒有休息,持續一個月每天晚上10點鐘開始開會,開到12點。各方總結當天實驗的狀況,當即做出調整決策,工程師再隨即去產線做安排。Find X驚艷外觀的背後亦是如此。

理清“目標”,不僅給OPPO智造從“知”到“行”照亮瞭道路,也讓“智造”成為OPPO領先業內的一道利器。

2.在實踐中淌出一條路

OPPO智能制造有兩個關鍵,一是自動化,二是信息化。這兩面都不是朝夕建成,而是隨著OPPO的生產歷程步步完善。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OPPO的信息中樞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早在2011年,OPPO引入的第一個MES系統僅能解決單廠生產的信息采集和生產統一;

而隨著2014年OPPO生產規模不斷增加,廠區增加,跨廠管理進入議程,這也是OPPO第二代信息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如今,OPPO已經在全球建立9大工業園,生產信息復雜度、管理難度也逐步提升,為此OPPO又將MES升級為MES+系統。

最新的MES+系統已經成為統一管理OPPO全球生產的“大腦”,不止可以防呆防錯,提升人工效率與正確率,還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做到全局、即時反饋,以信息化的方式實現瞭全球可追溯、統一管理、品質一致。

如今每天MES+上都新增上百GB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正成為OPPO持續提升改進生產的重要利器。

生產自動化也是一樣。以SMT自動化為例,在2008年OPPO SMT僅有貼片是自動化的,其它像點膠、貼輔料都是靠手工作業。

同樣在生產躍進的2014年,OPPO決心對SMT進行全面自動化,而當時行業卻沒有成熟的自動化技術可參考,因而OPPO將SMT自動化分階段進行:2015年完成自動測試,2016年完成輔料自動化,2017年完成上下板自動化。

如今,SMT除瞭上料環節基本實現瞭全程自動化。

3.第一口“螃蟹”

在手機行業中,OPPO高自主化生產比例是少有的,今年這一比例達到70%。這意味隨著產品線的增多、生產規模的增加,很多新增生產問題不可回避,唯有自己動手解決。也正如此,OPPO往往成為手機生產制造中的創新者,行業學習的標桿。

2016年,OPPO為在R9上實現業界最小邊框1.66mm,隻能通過自主創新、定制設備,實現窄邊框自動化噴膠,這一點膠技術也在行業內得到瞭推廣。如今,在行業普遍1mm的點膠技術上,OPPO又再求極致達到0.45mm,相信這一技術又將繼續推動行業工藝向極致全面屏更近一步。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OPPO總裝的測試自動化。在行業普遍局限於單功能測試的2014年,OPPO就開始瞭全功能單機測試探索,並開行業先河於2016年在測試中引入機械臂,成為瞭行業中首個實現聯機自動化的廠商,到2017年OPPO的聯機測試自動化已普及到59條產線。

OPPO在聯機測試自動化中創新采用機械手搬運與傳輸帶結合的方式,在行業裡被跟進和學習。要知道,自動化測試規避掉瞭人工測試可能導致“漏測”和“標準不一致”的風險,這也是OPPO完成超高直通率的關鍵環節。

OPPO測試自動化的另一個可取之處還在於模塊化的精巧設置,方便瞭在產品創新時的增減與順序調整,為新品迭代快速的生產現狀提供瞭高效的解決方案。

不止如此,OPPO還通過創新提升瞭標準並改良品質,為整個行業推進自動化掃清道路。譬如為瞭方便自動化生產中的吸嘴結構抓取矽膠散熱片,OPPO推動供應商去掉傳統散熱片原有的薄膜,化繁為簡。

4.“魔鬼在細節”

OPPO“通行世界“的“高品質”背後,是OPPO奉行的嚴苛的品質管理。據OPPO內部人員介紹,一款產品從PCB到最終包裝入庫,需要經歷長達6個月的時間,以及多達130多項全面測試。

這段從“樣品”到“產品”的漫長旅途,從選料就開始瞭。

OPPO的物料認證需要經過選型、設計、試產、可靠性試驗四大步。

即便在“選取全球最好的物料”標準下,每項物料依舊要面臨殘酷的審核,譬如高低溫儲存試驗(最高溫度150度)、冷熱沖擊試驗、化妝品試驗、人工汗液試驗等模擬環境試驗。

此外還有非常暴力測試——通過拆解、DPA分析、切片等手段,把電子類、結構類物料拿到高倍顯微鏡下面細細觀察,讓不良品和假料無所遁形。

而嚴於國際標準的公司標準,則覆蓋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從SMT環節上高於國際要求的射頻信號測試標準,到整機模擬測試上遠高於業界的1.8米高度自由跌落,再到130多種場景的用戶使用模擬測試,OPPO的測試標準升級從不止步。

OPPO工程師甚至會時常到訪用戶傢裡,探求手機問題出現的個別案例,不計成本地不斷探索更能貼近用戶使用的實驗方法。

為此,OPPO背後的割舍也是巨大的。為瞭成就一臺高品質手機,OPPO在量產前要進行四輪試產,累計損失幾萬臺。像OPPO這種每年用於檢測報廢掉的成本數以億計,這樣的規模在行業裡也是首屈一指的。

5.敢最大程度放權

在OPPO生產系統,還有一個權力最大的部門獨立存在,不受出貨壓力的影響,可以暫停出貨、暫停生產,這就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品質部。

汽車工業巨擎豐田把這種“一票否決權”稱作“零缺陷管理”,在豐田的制造車間,每臺設備都裝有智能感應系統,任何一環的設備隻要發現不良信息數據,就將自動停止。

在現代質量管理理念方面,可以說,OPPO在趨近工業頂端標準。

“品質是產品的尊嚴”是OPPO全員的信仰。而品質部部長張磊提出瞭獨特的正負號理論,這樣解釋起來就更為生動:品質是信譽前面的正負號,品質好、做得量越多,正面的聲音越大;品質差,就是負號,賣得越多口碑越差。

所謂權力大、責任也大,鐵面無私的品質部員工,也必須是最熟悉生產的人。他們不僅要熟悉高於國際標準的產品質量檢驗技能、質量改進方法和工具,熟悉公司產品性能和工藝、制造過程,更要熟悉新項目、新產品的專業知識。

可以說,這種創新管理是智能制造在管理制度上反向提出的新要求,但真要如此放權,卻不是任何企業都能做到的。而OPPO確確實實就這麼做瞭,而且這一管理理念一直堅持瞭下來。

6.永無休止的上升螺旋

如今,OPPO的智能制造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例如SMT環節的自動化幾乎已經達到100%,而總裝環節的測試自動化也超過99%。

在智能制造的助力下,OPPO全球九大工業園,產能最高峰時一天可生產70萬臺終端,一分鐘約合600臺。

但即便如此,智能制造卻像一個永無休止的上升螺旋,不斷考驗著OPPO人的智慧。

產品創新帶來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就拿Find X來說,為瞭給Find X創新式的雙軌潛望結構騰出空間,OPPO對Find X內部進行瞭“空間重組”,這對測試與組裝都提出瞭新挑戰。而R17的上市,也要求OPPO在總裝自動化模塊和測試模塊中加入“指紋識別”,這要求自動化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迭代性。

另一方面的挑戰,來自於全球市場差異化。不同市場需求不同,會導致對產品的結構、裝配、測試都需要做定制化調整。

比如在多雨的印度,手機的防水防潮性能是用戶非常關切的問題,OPPO做瞭在手機的保護殼上添加膠塞的設計。同樣是在印度,OPPO拜訪過生活在那裡的用戶,獲知當地電網波動頻繁,常常會停電,OPPO為此制定瞭適配器品質的改良計劃以應對那裡的復雜狀況。

獨特和復雜的市場挑戰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上出現“水土不服”的原因,OPPO的出海成為對“中國企業隻在中國市場具備競爭力”這一論調的有力反駁。

與此同時,OPPO還在嘗試很多行業未涉足的自動化領域,例如物流的自動化。自2017年起OPPO就投建瞭業內第一個立體存儲倉庫,這將大大提升倉儲效率,並成為OPPO智能物流的關鍵一環,並在2018年全面投入使用。

在一些廠商看來並不必要的投入,OPPO卻堅持瞭多年,而且還將繼續下去。無疑,OPPO式智能制造是“做別人不願做的,做成別人做不到”,這也將成為OPPO的一道護城河。

“智造”下的匠心與本分

像OPPO一樣,在不到十年之間就位列行業的世界TOP5排名,這是很多企業所向往的,而OPPO實現這一目標,絕非簡單依靠營銷和渠道能輕易達到的,事實上,實現生產與市場的“全球折服”經歷的是——制造能力的非凡挑戰。

OPPO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在現代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今天,制造業的“匠心”並不是靠著幾個人拿著錘子敲敲打打就能實現的。真正的匠心需要高科技、現代化生產線的支撐,這種理念也支撐著OPPO在智能制造的路上越走越踏實。

不到十年,全球手機市場風雲變幻,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場地位份額不斷攀升的背後,是制造能力的同步提升。可以說,OPPO的“智”造見證瞭中國手機制造業的崛起,而中國手機制造業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縮影。

正因如此,在近日人民日報聚焦改革開放的《深圳一分鐘》視頻中,OPPO以智能制造代表者出鏡。短短5秒,“一分鐘,311臺OPPO手機完成生產,銷往35個國傢和地區”背後是,OPPO多年的努力、創新與投入。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06/305391.shtml

手機業務面臨壓力 羅永浩攪局小米生態鏈

USB CONNECTOR

在手機業務進展緩慢、行業整體出貨量不增反降的背景下,羅永浩終於選擇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自2017年底空氣凈化器以來,錘子科技先後發佈瞭多款非手機類產品,隻不過,這些產品並非由錘子科技研發,而是來自錘子投資或控股的公司。因此,昨晚他們在成都的發佈會確實是“錘子科技和TA的朋友們”新品發佈會。

說得直白一點,羅永浩是在利用自己的個人IP為眾多關聯公司站臺。昨晚發佈的三款產品市場表現如何尚待驗證,但是兩個多月前羅永浩在發佈會上力推的子彈短信APP卻一度是最耀眼的明星。

據悉,子彈短信由快如科技打造,羅永浩創辦的錘子科技是其投資方,因為羅永浩一場發佈會而名噪天下,在短短6天,獲得51傢VC,7傢科技巨頭戰略投資部的關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下載量太大,子彈短信還曾被蘋果誤會有刷榜行為,觸發瞭蘋果軟件商店的自動驗證機制,為此羅永浩不得不在微博公開求介紹蘋果中國區的人。

子彈短信的快速火爆,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羅永浩在發佈會上的大力推薦,而不是產品本身的亮點所帶來的追捧。更早前,羅永浩曾在發佈會上強推訊飛輸入法,第二天訊飛輸入法APP就成功登頂蘋果App Store榜首。

由於羅永浩的個人號召力在這兩款產品上得到充分體現,他甚至曾通過個人微博打趣說,很多朋友已經在勸自己改行做投資和孵化器瞭。對於羅永浩而言,這確實是一條可以考慮的路。畢竟要很多羅粉花掉至少一兩千元去買一臺堅果手機支持羅永浩,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但是如果隻是下載一個好用的APP或者買個兩三百元的旅行箱就能支持羅永浩,又變得沒那麼難。

錘子或徹底轉型

以往羅永浩在手機新品發佈會後,總是會聽到別人的一句嘆息——“這次總是要成瞭吧”。但遺憾的是,他一次也沒有成,至少在手機銷量上是如此。

如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早已步入飽和,處於出貨量負增長狀態中,頭部品牌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集中,對錘子這樣的廠商而言機會已越來越渺茫。因此,和其他所有非一線手機廠商一樣,錘子也面臨著戰略轉型的抉擇。

此前有消息傳出,錘子科技成都分公司倒閉。不過,昨晚老羅在發佈會上公開反駁說,錘子成都分公司一直在,請不要相信謠傳。“錘子在成都的研發資源,公司確實進行瞭重新整合,成都的研發中心被挪到瞭另一個辦公地點,有部分研發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就被裁掉瞭,但是與成都分公司倒閉完全不是一回事。過幾天應該還有消息傳我們上海公司倒閉瞭,其實是我們上海團隊也被調整到北京瞭。”

還有一則傳言指向瞭錘子科技COO吳德周的離職,隨後吳德周在個人微博進行公開辟謠。不過,騰訊《一線》通過查閱工商資料發現,一位名叫“吳德周“的人已經在上個月與他人一起註冊瞭一傢公司——“北京優升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吳德周為兩大股東之一,目前尚不明確這樣的舉動意味著什麼。

騰訊《一線》還通過一位羅永浩的朋友得知,今年初錘子科技還在四處借錢,為手機備貨做準備。而今年上半年360手機與錘子科技準備考慮合並時,360創始人周鴻禕一瞭解才得知,錘子自身就生存困難,拿出足夠的資金做大品牌隻是空談,於是合並隻好作罷。要知道,這還是錘子在去年已經獲得瞭近10億元股權或債權融資/借款之後的生存狀況,否則這傢公司都不會堅持到今天。

一路走來,錘子科技走得太過艱難,羅永浩過去幾十年面臨的壓力、謾罵和委屈,也不如他創辦錘子科技這六年。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必須向前看,為錘子選擇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言,錘子科技或許將全面轉型,而手機業務將逐漸被邊緣化,不再是最核心的業務。去年底,羅永浩在發佈會上力推錘子投資的公司帶來的空氣凈化器,有可能是一個轉身的開始。

小米迎來攪局者

從錘子科技過去這一年的動作來看,盡管其手機業務依然不見起色,但是在其他品類的硬件上,卻是邁出瞭幾大步。從錘子發佈的硬件品類來看,這傢公司所做的事越來越像小米。

2014年,小米創始人雷軍開始頻繁提及“生態鏈”這個詞,他稱小米模式可以在其他領域復制,公司已經提出瞭一個復制100傢“小米”的計劃。

隨後,在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的帶領下,小米生態鏈團隊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大量項目進行投資,這才有瞭後來的手環、移動電源、凈化器、加濕器、平衡車、拉桿箱等產品。其中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等品類更是做到瞭全球銷量第一。

如今再看羅永浩所做的投資和站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米生態鏈,二者就連品類選擇也是驚人的一致。小米通過投資的子公司做瞭凈化器、加濕器和旅行箱,自己又做瞭小米AI音箱,錘子則全部通過投資或控股的形式涉足以上四個品類。

小米生態鏈企業中,已上市的華米科技和雲米科技的市值均超過5億美元,華米主要做手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而雲米主要做冰箱、空調、洗碗機等傢電類產品。

一位熟悉錘子的人士向騰訊《一線》透露,錘子科技上一輪融資中,整體估值在20-30億元人民幣(約合2.8-4.3億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小米生態鏈企業中,已經有多傢公司估值(市值)超過錘子科技。

在手機業務進展不順的情況下,錘子科技轉型做非手機品類產品的投資、孵化和宣發,未必不是一條出路。畢竟,硬件行業的競爭遠遠不如手機行業那樣激烈,這個領域也還未到飽和的時候。

根據小米第二季度財報披露,其IoT及生活消費品是全公司增長最強勁的業務,實現營收104億元,同比大漲104%,而IoT及生活消費品主要就來自小米生態鏈投資和小米AI音箱。小米手機業務盡管同期也實現瞭68%的增長,但這一增長幾乎全是來自海外市場的功勞。

從錘子科技的一系列投資佈局來看,接下來這傢公司還可能會在傢庭物聯網、可穿戴、日常消費品等領域繼續加大投資。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款名為堅果移動電源、堅果自行車這樣的產品,請不要吃驚。

對錘子科技而言,這些參投項目一旦有一部分大獲成功,就意味著錘子轉型成功。但同時也意味著,這將直接威脅小米在這一領域的統治地位。

小米生態鏈的直接締造者是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他是全球工業設計界的資深專傢,曾擔任過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因為他的存在,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產品設計一直擁有不錯的口碑。或許,這也是羅永浩和錘子科技想學的。

在昨晚發佈會的最後,羅永浩特意補充說,希望通過錘子科技的設計理念,聯合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國門,讓世界見證中國設計的魅力。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07/305455.shtml

蘋果利潤高增長的背後:向貪婪致敬

USB CONNECTOR

目前的蘋果,確實遇到瞭一些不好邁的坎。

首先是“雙落”,其次是“雙下調”:銷量放緩換機頻率下降、供應鏈砍單產能下降;分析師則下調出貨預期,供應商開始下調業績預期。這一系列負面消息帶來的陰雲,從本月初公佈第三季度財報之後就一直籠罩著整個蘋果。

最近一周,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有點兒一邊倒。一周以來包括美銀美林、野村證券、摩根士丹利、KeyBanc等金融機構均不同程度下調瞭對蘋果的各項預期。其中,美銀看衰蘋果在應用商店及大中華地區的營收,對Q4的銷量也持悲觀態度,並將蘋果未來12個月的股票目標價從235美元下調至220美元;摩根士丹利將蘋果的目標價從247美元下調至瞭226美元;KeyBanc的分析師不僅對蘋果重申“持股觀望”評級,同時將蘋果目標價定為212美元;最“悲觀”的野村證券,更直接將目標價從215美元下調至185美元。

而在本周一,J.P.摩根的分析師沙米克·查特吉雖然給與蘋果股票“增持”的評級,但他也將目標股價從270美元下調到瞭266美元,這是他一個月之內連續兩次下調蘋果的目標股價。同時,他還下調瞭iPhone的預期銷量,將iPhone在2018年的預期銷量從2.16億(部)下調到瞭2.14億,並將2019年的預期銷量從2.18億(部)下調到瞭2.08億。沙米克作為摩根大通專門研究蘋果公司動態的知名分析師,過去一年多持續看好蘋果的表現,此番罕見的看衰影響力可想而知。

在一片看衰聲中,蘋果本周一股價大跌5.04%,市值蒸發489億美元,創下3個半月來新低。

屏蔽銷量究竟是不重要還是不好意思

蘋果股價的疲軟迅速波及到瞭全球一眾供應商們。11月12日,美股蘋果供應商股價全線重挫,周一亞洲股市低開後,蘋果概念股也全線走弱。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外界對蘋果新一代iPhone未來潛力的“不信任”。

究其原因,應該與蘋果突然宣佈未來不再公佈iPhone等三大硬件的具體銷量有關,這也導致眾多金融機構普遍降低瞭對蘋果未來兩年的盈利預期。

在11月1日蘋果公司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中,營收達到629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這一點高於此前華爾街預期的615.7億美元;凈利潤高達140億美元,同比增長32%,創下歷史新高(有61%來自國際市場);收入增長最強勁的日本市場,同比增長34%,亞太地區整體增長22%,美洲、中國和歐洲均同比增長16%~19%。

可以說,這是一份非常耀眼的成績單,但為何會遭到華爾街眾多投行的“看衰”和“降級”?我們仔細分析一下蘋果決定不再公佈三大硬件在全球范圍內銷量的背後,就可以發現持續的銷售增速已經不再,尤其是主力軍iPhone系列增長停滯,而iPad產品線則出現瞭負增長。

具體到數據方面,根據財報顯示第三季度iPhone系列手機共出貨4689萬部,同比增長0.45%,共計營收371.85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59%;iPad出貨量為969.9萬部,同比下降15%,共計營收40.89億美元;Mac出貨量為529.9萬部,同比增長3%,共計營收為74.11億美元。另外,如果加上Apple Watch 3等其他產品,蘋果在這一財季的iOS設備出貨總量為20億臺。

眾多分析機構對財報的解讀,普遍是“蘋果手機銷量增長率基本上持平,而iPad和Mac的銷量在繼續下滑”。尤其那個不再公佈“成績單”的決定,明顯是為瞭掩飾“Q4乃至明年日益下滑的硬件銷量”。

各方分析機構,也從蘋果供應鏈及經銷商方面傳出的消息進行瞭分析,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懂懂筆記表示:“富士康與和碩作為新款iPhone的主要代工方,各自有不同分工。富士康主要負責OLED面板的iPhone XS、MAX訂單,和碩主要負責LCD面板的iPhone XR。但是目前蘋果方面已經砍掉瞭富士康與和碩各10%的訂單。”由此可見,新iPhone的銷售狀況並不樂觀。

除瞭砍單之外,部分代工廠甚至因此采取裁員措施,以此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據第一手機界的消息,目前玻璃蓋板生產商伯恩光學已經被曝裁員5000人;蘋果代工廠偉創力旗下子公司偉創力塑膠也傳出因訂單銳減,將分批次安排員工放假。另據孫燕飚透露,以往iPhone銷量很好的時候,蘋果對代工企業曾有每一批訂單降價5%的要求,現在隨著新iPhone銷量的下滑,蘋果對代工商的這個要求也已經取消。

在這樣的情勢下,盡管蘋果新財報顯示瞭不錯的成績,但最終仍然決定未來將不再公佈iPhone、iPad和Mac的季度銷量。市場的擔憂還有另一層,未來蘋果是不再將重心放到iPhone的銷量上,還是預見到未來iPhone的銷量也會隨iPad和Mac進一步下滑?

對此,美國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科技分析師丹尼爾·艾維斯在其投資報告中表示:“蘋果的這一決定令人難以接受,因為蘋果業務的透明性將受到嚴重影響。過去10年,追蹤iPhone銷量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必修課。”

庫克的策略是否與喬佈斯的夢想相左

很多果粉明顯感覺到,與iPhone新品系列不斷下降的銷量成反比的,是其不斷上漲的價格。

今年最便宜的新款iPhone售價已經達到瞭749美元,根據蘋果財報顯示,上個季度iPhone的平均售價為793美元,同比增長28%。這一數據不僅要遠高於去年同期的618美元,而且也要高於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的750.78美元。

隻有更貴,沒有最貴?這樣的高定價策略,其實是幫助蘋果在iPhone銷量增長停滯的同時,將其整體銷售額和利潤成功推高。

當然,蘋果再一次向業界展示瞭其用戶極強的品牌忠誠度。以國內市場為例,我們不能否認現階段新款iPhone的售價對於相當一部分用戶而言並不友好,更何況,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銷售情況還處在一個下滑過程中。

但即便在這樣的狀態下,蘋果上個季度大中華區的營收依然同比增長瞭16.4%。雖然這一數據要低於前兩個季度,但在整體市場不景氣的前提下實現兩位數增長,已經非常難得。

那麼,蘋果在大中華區未來的銷售前景又會怎樣呢?對此,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蘋果的高售價必然會嚇走一部分用戶,但是這並不能代表iPhone的影響力不如從前,一旦其價格出現松動,它依然是那些潛在用戶的首選。這一點從雙十一期間,優惠的iPhone手機受到熱捧就已經有所體現。”

在價格方案的制定上,相信蘋果公司比誰都清楚高價格會“嚇退”部分用戶,但是在利潤和銷量面前,作為頂尖職業經理人的庫克顯然更在意前者。畢竟不斷上漲的營收和利潤,是一個公司最基本的追求,更何況很多人並不會因為漲價而停止“買買買”。

近幾年,相比眾多競爭對手,蘋果的創新一直都被外界詬病。雖然果粉們依然在買買買,但是擠牙膏式的創新也似乎體現出,當初喬佈斯時代最優先級的“顛覆性創新”已經不再是蘋果的首要目標。未來,蘋果更在意的是要迎合市場需求,保證自身“全球最賺錢企業”的地位。

但這樣的做法同樣伴隨著極高的風險。從長遠來看,iPhone的價格上漲同時,為瞭平衡公司產品的定位,其他硬件產品線的價格必然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前不久剛剛發佈的新款MacBook Air和iPad上面略窺一二。

庫克任期還有多久?蘋果逃的開自然法則?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iPhone等硬件產品的價格將會進一步上漲。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的確能夠讓蘋果的利潤和營收繼續保持庫克期望的高增長,但是果粉們的寬容度究竟在哪裡?庫克領導下的蘋果仍在不斷試探。

換一種角度來看,對於蘋果而言,某種意義上用戶基數應該比每一臺iPhone利潤都更重要。因為在蘋果為用戶提供的生態閉環中,每一個用戶在軟件服務方面所帶來的利潤,或許要遠高於硬件銷售,並且這是一個長時間可持續性的發展過程。蘋果自己不是也提出要將軟件服務作為接下來的發展重心嗎?

財報顯示,包括iCloud,APP Store應用商店、Apple Music和Apple Pay支付服務等業務,在第三季度一共貢獻瞭近100億美元的收入(去年同期為8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7%。但是,現在“舍銷量、保利潤”的發展策略很可能會限制用戶基數的增長,這對於軟件服務業務而言絕不是好兆頭。

庫克想讓企業獲取更高的利潤,這無可厚非,畢竟這是他作為職業經理人最本分的事,也是自身收入增長的前提。不過,我們不應該忘記喬佈斯在199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所作出的警示:“毀滅蘋果的不是增長,而是貪婪。”

註:文/懂懂筆記,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5/307919.shtml

外媒:蘋果iPhone的利潤率正在持續下降

USB CONNECTOR

TechInsights公佈的數據顯示,盡管去年蘋果iPhone X作為第一款售價1000美元的手機而獲得瞭更多的關註,事實上,iPhone的利潤率在2009年iPhone 3GS觸頂後一直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蘋果一直在iPhone中使用更先進的技術和質量更高的零部件,這降低瞭iPhone的利潤率。

利潤率最低的一直都是上代乃至上上代iPhone設備,比如現已停產的蘋果iPhone SE。該機2016年3月推出時,每臺售價399美元,每臺成本186.70美元,其利潤率為53%。在鼎盛時期,蘋果公司每賣出1美元iPhone,就有74美分的利潤直接入賬。

但不要以為蘋果公司就一直在虧錢,根據投資銀行公司Canaccord Genuity給出的數據,雖然蘋果iPhone的出貨量不到行業總出貨量的20%,但卻占據瞭87%行業利潤的。

“蘋果正試圖把越來越多的功能裝進手機。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設計手機變得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昂貴。”TechInsights成本分析經理Al Cowsky,如是說道。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5/307937.shtml

三星正加大對5G和人工智能領域技術的投資

USB CONNECTOR

在推進可折疊手機的同時,三星也渴望在5G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近日在加州舉辦的華爾街日報D.Live會上,三星明確表示目標在2020年在5G技術領域至少擁有20%的市場份額。外媒SamMobile透露三星每年生產5億臺電子設備,從營收上來說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去年公司已經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不過在網絡設備方面,三星位居第五,僅次於華為、中興、愛立信和諾基亞。

2018年第2季度報告顯示,在4G網絡設備占比中三星達到瞭11%。三星渴望在5G領域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並加大瞭前期市場投入 。除5G之外三星還在人工智能、汽車零件等方面積極探尋突破。

在D.Live大會上,三星網絡業務部門負責人Youngky Kim表示:公司同時在推進5G和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發展,並且加大瞭對這兩項技術的投資。Youngky表示,5G可以說是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氧氣”,而人工智能需要大量關於你的數據,而數據可以由5G來提供。

此外外媒SamMobile還註意到三星已經加大瞭這兩項技術的投資。例如,這傢科技巨頭剛剛收購瞭網絡分析公司Zhilabs,以便於更好的從4G邁入到5G時代。在5G方面三星和日本的NEC簽署瞭合作協議;在人工智能方面,三星本月早些時候剛剛在蒙特利爾開設瞭全球第七傢研發中心。此外還有消息稱,三星即將在奧斯汀半導體工廠內部署5G功能。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6/308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