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收購網絡數據分析公司加快推出5G產品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三星電子準備推出5G聯網設備和移動服務產品之際,這傢公司周三表示收購瞭網絡數據分析公司Zhilabs,幫助這些產品快速處理數據。

三星沒有透露這筆交易的價值。這是自今年8月三星集團承諾在人工智能、5G、汽車電子元件和生物制藥領域投資25萬億韓圓(合168億英鎊)以來,首次宣佈新的技術收購。

三星看重的是,Zhilabs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網絡數據將幫助其過渡到5G新設備,後者使用自動網絡分析工具能夠快速處理數據。

Zhilabs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巴塞羅那,為大約50傢電信公司提供網絡狀況、性能和數據流量分析。三星將完全持有Zhilabs,後者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三星周三還表示,它“還將探索並投資於其他由新興技術推動的商業機會”。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17/301802.shtml

秋季智能終端市場高端機現狀:國產四強爭霸

USB CONNECTOR

總體上看,國內智能機市場廝殺依舊激烈,三星已經滑落至2.9%瞭,小米也滑到9%瞭。蘋果相對堅挺,維持在25%以上。OPPO、華為、vivo激烈廝殺,OPPO目前以18.1%居於國產品牌第一位,不過近期也進入下滑趨勢,能撐多久?值得觀望。

廝殺之下,賣點噱頭切換相當迅猛,沒有高屏占比、拍照優化、功能AI,已經不好意思出門說自己是高端手機瞭,這大概也是為什麼OPPO、華為新機在國內的關註度、表現都要優於蘋果的原因瞭。

當然,從換機情況看,20個月換機規律仍然存在,各傢相差不大,不過換機去向差別挺大:華為相對穩定,45%以上仍舊選擇華為;vivo和OPPO好兄弟相愛相殺,用戶換機互流的較多。

不妨看報告吧。

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品牌現狀及新款高端旗艦機型上市表現

1、TOP3品牌市場占有率比去年增加5.3%,品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OPPO暫時超越華為成為國產第一大品牌,兩者對市場的爭奪愈演愈烈

2、整體上,2000-3000價格段仍為當前的升級主力,華為及OV系對高端市場的爭奪加強

OPPO在3000-4000元高端機市場發展較好,而4000元以上市場中華為仍然領跑國產品牌。千元以內價格段低端手機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減少3.1個百分點。

3、蘋果仍有多款手機占據TOP機型榜單前五,但領跑的兩款均為2015年發行的舊機型,將很快進入換機周期

4、屏占比提升、拍照效果優化和功能AI化是各品牌的高端旗艦機推陳出新的主要競爭方向

5、OPPO和華為的高端旗艦機型在上市一月後的表現十分亮眼

OPPO Find X和華為P20以及P20 Pro定價均在4000-6000元左右,約為蘋果新機價格的一半。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導致果粉換機的“觀望期”拉長。

6、一二線發達地區30歲以下的人群為高端旗艦機的核心用戶,擁有零界全面屏的vivo NEX受到24歲以下年輕人的青睞

安卓用戶換機情況及動機分析

1、國產四大品牌用戶換機周期比較接近,均為1年半左右

2、從安卓用戶的換機行為來看,華為的自傢技術優勢帶來瞭較高的用戶忠誠度;而OPPO和vivo互換比例較高,潛在用戶重疊比例大

3、華為、小米高端機的用戶主要來源於本品牌用戶的終端升級需求

4、OV兩傢用戶流動比較頻繁,除瞭終端升級需求,也有部分vivo NEX用戶會選擇換到OPPO Find X

5、玩遊戲,看視頻是華為P20用戶換機的主要動機

換機到華為P20後,用戶在在線視頻及手機遊戲類應用的活躍度明顯提升。

註:文/Mr.QM,公眾號:QuestMobile(ID:QuestMobile),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3953.shtml

互聯網電視:如何從喧囂走向衰退

USB CONNECTOR

沒有等來47歲的生日,李懷宇便在今年3月離開瞭自己一手創辦的微鯨。

作為百視通的創辦人,李懷宇曾在2011年一手將它帶上瞭A股,功成名就後,退居幕後。但僅僅過瞭三年,不甘寂寞的李懷宇又重出江湖,拉上華人文化,成瞭互聯網電視領域的攪局者。

那是2014年。互聯網電視的鼻祖樂視電視,剛剛經歷長達一年的產能爬坡,當年年底,他的始作俑者賈躍亭從美國“渡劫”而歸時,其年銷量已經突破瞭150萬臺。

這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數字。那時,一傢主流電視廠商的年銷量也不過近千萬級,樂視電視的狂飆猛進,讓這些打瞭幾十年的老冤傢們靜瞭下來,一齊將目光投向互聯網電視這一嶄新的細分領域。

覬覦這塊肥肉的,更不僅僅是傳統電視廠商們。不久後,互聯網電視項目接二連三湧現,2014年底成立的微鯨也是其中一員。

在2015年產品發佈時,微鯨帶著背後堪稱豪華的大佬資源高調亮相,其陣仗足以讓競爭對手們膽寒;而華人文化基金等資方帶來的20億元啟動資金,更是堪稱創業者之中的頂配。

然而,僅僅不到三年,微鯨的“星光”就黯淡瞭。今年1月,是李懷宇最後一次在媒體亮相,兩個月後,這位自比為“令狐沖”的70後創業者便選擇瞭出走。

這時,他曾經的對手們,要麼早一步離開,要麼尚在苦苦堅持—–整個互聯網電視領域,也不過剩下小米電視活得稍微輕松一點罷瞭。

性價比的“原罪”

互聯網電視自樂視而興。

2013年5月7日,樂視第一代電視X60正式發佈,正式開啟瞭互聯網電視元年。

雖然樂視的PPT上充滿著無數“生態”字眼,但消費者卻完全不在意。真正刺激消費者的是X60前所未有的性價比:60吋大屏幕+四核處理器,售價6999元+490元(490元為視頻會員服務費)。

彼時,同尺寸產品基本都在萬元以上;至於同配置,連對比的對象幾乎都沒有。

市場立刻給瞭積極反應。根據樂視官方公佈的數據,首次開賣的一萬臺X60在不足一小時後即被搶購一空。最終,X60在其生命周期內賣瞭30多萬臺,這在60吋大尺寸上相當出色——-一個可以用來佐證的例子是,作為合作方,富士康給這款產品定下的預期僅有5萬臺。

“開售前,富士康做瞭個儀式,他們在小黑板上寫著賣夠10萬臺富士康降多少錢,再賣10萬臺降多少錢,之後郭臺銘跟我們挨個簽字”,時任樂視致新總裁的梁軍曾告訴騰訊《深網》,事實上,後面的階梯富士康本來就沒打算啟用。

自那時起,性價比就成瞭樂視電視難以無法抹去的重要標簽。

當年10月10日,樂視又發佈瞭50寸電視S50。50吋更加主流,2499+490元的價格也更加低廉,配合上樂視輕車熟路的互聯網公司式營銷,S50成瞭第一代電視裡最大的爆款。

然而,這時的樂視電視還尚未真正引起整個行業的重視。

不同於傳統電視廠商,沒有太多產業積淀的樂視電視團隊在硬件上犯瞭難,當時一位電視行業從業者甚至在接受騰訊《深網》采訪時斷定,樂視電視根本活不過一年。

這並非危言聳聽。雖然X60發佈於5月7日,但梁軍後來告訴騰訊《深網》,拖到當年7月3日,樂視電視才真正開售,“這兩個月當時宣稱是搞營銷,實際上是研發真沒幹完”。

直到2013年9月底,在每天要花兩個小時開用戶反饋會的情況下,樂視電視團隊才把原本“沒擦幹凈的屁股才勉強擦好”。

這時,走過第一階段的互聯網電視,終於在樂視電視團隊堪稱冒險的嘗試下,勉勉強強得站在瞭電視廠商面前—–後者並不知道,眼前這隻“嗜賭成性”的猛獸,即將帶來怎樣的血風腥雨。

內容打法成型

2013年9月,同時也是小米電視面世的時間。

不同於走得踉蹌的樂視,依仗著做手機時積累的品牌效應和供應鏈優勢,小米電視一上來就打出瞭聲勢。

恰逢此時,樂視自己掉瞭鏈子,硬件上的“軟肋”被人揭瞭出來:當人們拆開樂視電視的後蓋,蜘蛛網一樣的佈線讓人大跌眼鏡。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個競爭對手趁機發難,糟糕的做工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樂視電視一度陷入被動。

這時,不少人猜測,樂視所開啟的行業熱度可能將讓位於走的更穩的小米。

然而,“運氣”仍然沒有離開剛從PPT中走出來的樂視電視。

2013年,正是視頻版權時代的隱性轉折。經過數年的發展,盜版模式逐漸消失,買版權成瞭新的關鍵詞。一夜之間,樂視囤積的正版版權成瞭一筆重要財富。反映到電視屏幕,樂視電視上大量高清正版資源,與沒有自有版權、用戶隻能自己通過盜版等方式解決的小米形成瞭鮮明對比。

被性價比吸引過來的用戶也開始逐漸發現這一點。不僅如此,相對於傳統電視廠商,樂視電視在高清資源上的優勢同樣明顯,而互聯網公司在操作系統上的體驗優勢再次幫助樂視拉來不少粉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於是,進入2014年後,意識到這一點的電視廠商們終於開始跟進。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樂視之後,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廠商開始註意到這一風口,互聯網廠商也發現這塊生意有利可圖—–硬件產業和內容產業第一次真正平起平坐,開始籌劃聯姻。

自2014年開始,TCL、長虹等傳統電視廠開始宣佈與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合作,推出對標樂視等互聯網電視產品的智能電視。

但直到年底,樂視電視仍然倚靠其內容+硬件一體的完善體驗,讓大多隻通過所謂合作推出瞭一個定制APP的傳統廠商相形見絀。

那一年,樂視電視成功將銷量突破瞭150萬臺,雖然相比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廠商仍有一定差距,但其勢頭已經讓後者開始焦慮。

而缺乏內容的小米電視,僅僅拿下30萬臺銷量,一度陷入沉寂。

小米反擊戰

眼看著紅利要被樂視一傢蠶食殆盡,眾多玩傢終於按捺不住,裹挾著資本,在2015年這一年集中入場。

包括PPTV、暴風、聯想、微鯨等均在此時入局。一時間,原本隻有個位數玩傢的互聯網電視領域,成瞭幾十個玩傢的大混戰。

起瞭個大早卻又趕瞭個晚集的小米率先回到戰場,並成為這一輪圍剿樂視的急先鋒。

如同小米手機發佈會上常常對標的iPhone,這一時期的小米電視,對樂視電視情有獨鐘,但凡開發佈會,總要把樂視拿出來對比一番。但內容的匱乏,令小米這時隻能打性價比和硬件牌,面對樂視的內容優勢,小米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小米很快采取瞭行動。2014年底,前新浪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在雷軍授意下,手持10億美元內容專項資本的陳彤率領小米軍團奮起直追,到2015年6月時,小米已經用資本構建瞭一個由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等各大產業公司組成的內容聯盟。

這是小米電視打響反擊戰的開始。幾乎在公開內容聯盟的同時,此前一直躲在幕後的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走向瞭臺前,連續向樂視發難,指責其內容不合規、收費政策是騙局。

這打中瞭樂視的“七寸”,合規問題確實是樂視的軟肋。受困於無法接入播控平臺,樂視電視常年遊走在違規的邊緣,相較之下,已經接入iCNYV、GITV的小米並不擔心政策風險。

隻是,小米赤裸的公開發難,多少讓樂視方面始料未及。一位樂視致新高管當時告訴騰訊《深網》,雖然知道小米小動作多,但點名道姓的罵、還專門開溝通會罵,怎麼想也沒想到。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則告訴騰訊《深網》,在電視的問題上,雷軍一直不甘心,但自己站出來,又感覺有些掉瞭身價,最後才讓王川站出來對陣賈躍亭。

但口水戰畢竟隻是口水戰,幾輪攻訐後,最終還是不瞭瞭之。而在銷量上,起死回生的小米依舊沒有占到便宜:截至2015年12月,樂視電視宣佈當年銷量相對上年翻瞭一倍,達到瞭300萬臺;相比之下,小米電視當年銷量約是百萬臺上下。

至於其他玩傢的銷量,除瞭創維旗下的酷開,甚至沒有拿出來對比的必要。

融合、同化

酷開絕對算是個異數。

雖然傳統電視廠商並不是這一輪互聯網電視浪潮的主角,但敢於獨立出新品牌的創維,多少搶瞭些風頭。

根據渠道人士估算,2015年,酷開總銷量約為100萬臺,與小米不相上下,穩居互聯網電視領域前三。但相對於樂視小米的高調,酷開卻長期不溫不火,幾乎在輿論上沒什麼聲量。

究竟誰在買酷開?這一度讓不少行業人士充滿困惑。

當時,互聯網電視幾乎都以電商渠道為主,其服務用戶也大多是年輕群體,無論是電商渠道還是品牌形象上,酷開顯然並不占優。但一位渠道人士此後告訴騰訊《深網》,酷開快速上升的秘訣,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母公司創維的幫助。

“很多人去線下店買創維,導購會告訴顧客,同樣配置的可以更便宜,隻是你得網上下單,不能在店裡提”。而創維自身的物流、倉儲,也為酷開提供瞭便利。

如此,酷開在線上營銷之外,開辟瞭新的戰線。依托於創維本身的渠道優勢,“互聯網品牌”酷開以一種不那麼互聯網的方式在暗地裡攻城拔寨。

而酷開的存在,似乎也模糊瞭互聯網電視與傳統電視之間的邊界。事實上,對於互聯網電視的定義,業內一直沒有準確的說法;一種較為通用的解釋是,互聯網電視由互聯網公司主導,往往使用電商渠道售賣。

但作為公認的互聯網電視龍頭樂視,卻在2015年—–互聯網電視最為大行其道的那一年,大張旗鼓的佈局起瞭線下渠道。對內,樂視電視甚至將其視為當年最重要的戰略。

時任樂視控股副總裁的張志偉,正是樂視線下渠道Lepar的負責人。在接受騰訊《深網》專訪時,他甚至表示,以後隨著線上增速放緩的趨勢加劇,最終線上渠道的占比很難超過30%。

“電視品牌沒有線下店,一定不會成為主流品牌”。

一語成讖,如今來看,這可能是互聯網電視行業逐漸衰落的最佳註腳。

後繼者們

不過,樂視的學徒們,學樂視佈局線下的卻不多——這本身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擅長之處。互聯網電視的主戰場,依舊在互聯網、在電商渠道,這也是長時間內行業的共識。

由於前一年的集中入場,互聯網電視領域終於在2016年百花齊放,李懷宇的微鯨電視、馮鑫的暴風TV等,都在這一年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然而,這些廠商的歷史,卻大都隻是在翻版前輩走過的路。

供應鏈問題仍然是這些新生互聯網廠商的最大障礙。一位行業人士曾告訴騰訊《深網》,由於缺乏供應鏈經驗,很多互聯網廠商在供應商面前十分劣勢。

“以面板為例,面板廠普遍很勢利,誰的量大就會優先供應誰,小玩傢連面板都常常拿不到”。這與在供應鏈上業已耕耘多年的樂視、小米又拉開瞭不小差距。

而在內容層面,以視頻網站起傢的PPTV與暴風,在內容儲備上甚至還不如樂視,而定制APP的粗糙方案早已被證偽。

這時,大多數互聯網電視廠商能拿出的,幾乎隻有性價比這一條路。其結果便是,賣一臺虧一臺,不斷陷入虧損的泥淖。即便是當時綜合實力仍穩居行業第一的樂視,也擺脫不瞭這一宿命。

直到2016年底樂視電視因樂視危機陷入困境,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這條路或許已經走到瞭盡頭。反倒是傳統電視行業,隨著其產品智能化日益提升,渠道優勢與供應鏈優勢又得以重新顯現。

在整個2017年,不少互聯網電視的從業者都在強調盈利。

但隨著樂視電視的迅速衰落,沒有瞭學習對象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即便選擇停掉硬件補貼,也會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消亡?新生?

命運的密鑰又逐漸回到瞭傳統廠商手上。

根據傢電調研機構奧維雲網發佈的監測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延續收縮態勢,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9%,萎縮至10%。而在2017年初,互聯網電視份額一度逼近彩電整體銷售的20%。

顯然,比起2017年前的人聲鼎沸,2017年後,互聯網電視正陷入到長久的沉寂,生存危機也隨之襲來。

多傢廠商開始告急,微鯨便是其中之一。知情人士曾告訴騰訊《深網》,在2017年逐漸減少補貼後,曾經勢頭強勁的微鯨電視銷量便出現瞭滑坡。

在今年3月,有一傢供應商甚至向媒體曝料稱,微鯨科技已經拖欠其近兩年的款項。“法院已經判決瞭,一共分為五期”,截止到今年3月份是最後一期,但微鯨電視還有兩期遲遲不肯交付。另一傢供應商則表示,拖欠的時間也很久瞭,主要原因可能是微鯨科技去年融資出現瞭問題,目前資金吃緊,虧損嚴重。

雖然微鯨此後對其進行瞭否認,但3月開始的公司重組,側面也印證瞭其面臨的嚴峻形勢。

另一傢在2017年迎來發展的企業,暴風TV也在今年因母公司暴風集團財務狀況陷入困境。根據暴風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其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同比下降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0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572萬元。

其財務狀況大幅下滑的原因,來源於暴風電視的硬件銷售帶來的虧損。

與曾經大打性價比牌的樂視相似,暴風電視同樣打起瞭價格戰,硬件銷量越大,利潤越低,這使得去年暴風TV運營公司凈虧損高達3.2億元。

按照暴風集團掌舵人馮鑫的預期,暴風TV將在明年迎來大規模盈利;如若無法實現,整個暴風可能將最終被互聯網電視業務拖入泥潭。。

除此之外,聯想17TV、雷鳥、KKTV、海信VIDAA、風行等曾經跟風的的品牌,也大多不再積極發佈新品,有些甚至完全停止瞭更新。

酷開則逐漸放棄獨立策略,嘗試與創維整合,也不再大打互聯網牌。

至此,在很多從業者眼中,前一波互聯網電視熱潮,已近乎末路。無法盈利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在產業寒冬下,正越發難以生存。

唯一在市場收縮中受益的可能隻有小米。

在樂視轟然倒下後,同樣主打性價比的小米電視接過瞭互聯網電視的大旗,並在今年9月,宣佈二季度在國內市場銷量第一。

或許是讓其他手機廠商有所觸動,榮耀、一加近期也相繼宣佈將進軍電視領域——隻是,在性價比牌和內容牌已逐漸失效的現在,行將入局的手機廠商們還能拿出令人振奮的商業創新嗎?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3958.shtml

蘋果中國零售店“大躍進”未達預期

USB CONNECTOR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成為蘋果公司最重要的市場,貢獻瞭高達翻一番的業務增長,蘋果也制定瞭宏大的零售店擴張計劃,不過據外媒最新消息,受到競爭等因素,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擴張計劃受阻,蘋果也開始進行戰略調整。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報道,八年前,擔任蘋果首席運營官的庫克對於中國市場相當自信,他曾經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中國的四傢蘋果零售店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瞭全世界其他的蘋果零售店。

蘋果不少高管預測,到2011年底,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將會增加到25傢。

然而,受到消費者欺詐等影響,蘋果實現上述目標晚瞭四年,到2016年才開設瞭26傢零售店。從那以後,蘋果對中國的零售計劃踩瞭“剎車”。

據一些蘋果前員工稱,蘋果收縮中國零售店的主要原因是業務表現達不到預期,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的零售店。

實際上,蘋果零售店在中國的困境和該公司在中國的其他巨大挑戰形成呼應。在中國,諸多廠商推出瞭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另外以更快的速度建設小規模零售店,導致蘋果iPhone面臨激烈挑戰。

之前,蘋果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出現瞭多年下滑。本周四,蘋果將會發佈三季度財報,中國區營收可能獲得多年來首次增長。不過分析師表示,蘋果中國區收入的擴大並非來自於手機銷量增長,而是手機平均銷售價格上調。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駐上海分析師康文德(Ben Cavender)表示,十年前,蘋果手機依靠創新吸引瞭中國消費者,不過如今,中國相當多的消費者已經成為國產手機的粉絲。

康文德表示,蘋果過去推出的手機和競爭對手截然不同,消費者自然願意光顧蘋果零售店,但是到瞭2018年,人們看到蘋果產品和市面上的產品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差異。

據一些蘋果前任員工透露,蘋果正在對中國大陸地區的42傢零售店進行調整。蘋果將不再用大規模零售店覆蓋全國,一些中小城市的零售店將更多關註服務本地民眾以及遊客市場。

據悉,美國的人口隻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是蘋果在美國開設瞭270多傢零售店,中國的蘋果零售店數量形成瞭鮮明對比。

早期的成功

今天蘋果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在蘋果零售店購買產品。蘋果的2017年年報顯示,蘋果28%的全球銷售收入來自於直接銷售渠道,其中包括官方商店、直營零售店,其餘的72%來自於其他零售商渠道。

不過,在蘋果過去20多年的重振過程中,直營零售店扮演瞭十分重要的角色。2001年,蘋果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購物中心開設瞭第一個零售店,當時,喬佈斯主要的考量是對外部零售商工作人員對於蘋果電子產品的介紹方式不滿,所以希望直接開店。

蘋果零售店逐步成為蘋果產品銷售渠道的一個黃金標準,其他零售商也開始進行模仿。每當蘋果推出新產品時,直營零售店成為一個培訓消費者的最佳場所。

蘋果並未公開零售店在各國的銷售收入,不過一位前任員工透露,在蘋果中國區的收入中,隻有一成來自直營零售店,其餘九成來自移動運營商或者電商網站。

不過,蘋果在中國的一些零售店獲得瞭巨大成功。比如北京西單的零售店收入持續增長,在2017財年超過瞭1.5億美元,其中一個因素是蘋果手機價格持續上漲。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估計,去年,蘋果每傢直營零售店的平均收入為6200萬美元。

2008年,蘋果在北京市開設瞭在中國的第一傢零售店。據前任員工披露,當時市面上出現瞭一些假冒的蘋果零售店,因此蘋果準備直接開店,這傢零售店也引發瞭媒體關註。

前任員工透露,早期,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完成銷售任務毫無壓力。他們獲得瞭意料之外的巨大成功。

一位知情的前任員工透露,蘋果第一批中國零售店隻用瞭三年就收回瞭建設成本。

蘋果還曾經發生瞭因為消費者排隊購買、人潮擁擠而不得不暫時關店的事件。

蘋果在中國區的收入也快速增長,依托大屏幕手機iPhone 6,2015財年達到瞭600億美元,占到瞭全球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當時,已經擔任蘋果首席執行官的庫克甚至預測,中國遲早會超過美國成為蘋果在全球的最大市場。

開店難度

不過蘋果後來在中國擴張零售店的計劃(包括在四年內開設25傢零售店)遭遇瞭困難。前任員工透露,蘋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確定設計方案和施工企業。

前任員工透露稱,蘋果在中國傾向於開設大規模的零售店,這進一步增加瞭零售擴張的難度。比如蘋果的大旗艦店雇傭瞭100到300名全職員工,營業面積超過瞭1000平方米。

蘋果傾向於在高檔購物中心選址,和Prada、Gucci等奢侈品牌“做鄰居”。這樣的方案使得蘋果零售店選址困難。

前任員工透露,蘋果建設和開設零售店也需要獲得各種政府部門的審批,涉及到施工許可、消防、建材進口審批等。這些審批環節也促使蘋果放緩瞭開店節奏。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也遭遇瞭“黃牛”倒賣的困擾,影響瞭消費者購物體驗。

在香港的蘋果零售店也催生瞭一個灰色市場,香港地區沒有增值稅,一些人員將香港購買的蘋果手機在內地轉售牟利,如果一旦銷售不暢,這些人會在14天退貨期內把手機退給香港零售店。

據報道,在中國大陸地區,蘋果零售店遭遇的退貨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一些消費欺詐現象也讓蘋果高管在是否擴大中國零售店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戰略調整

在巴寶莉首席執行官艾倫茨擔任蘋果零售負責人之前,蘋果宣佈將在2016年之前在中國開設40傢零售店。隨後,前任員工透露,艾倫茨還呼籲蘋果在其他國傢的員工,支援中國的零售店擴張計劃。

不過,中國手機市場出現瞭變化,蘋果手機的銷售開始放緩。

據前任員工透露,2017年,蘋果突然改變瞭中國零售店擴張計劃,一年之內隻開通瞭三傢新店。由於店長的崗位數減少,蘋果之前培訓計劃的畢業生流向瞭上海分支機構。2015年的管理培訓生大部分離開瞭蘋果。

一位知情的前任員工表示,蘋果過去希望在中國市場實現全覆蓋,但是他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戰略是無法盈利的,在一些小型購物中心的零售店中,消費者進來看看,但是不會購買任何蘋果產品。

據監管文件和前任員工透露,蘋果去年曾經註冊湖南長沙市零售店的法律實體,但是最近已經撤銷瞭開店計劃。在黑龍江哈爾濱開店的計劃遲遲沒有進展。

目前沒有跡象證明短期之內,蘋果還會在其他中國城市開設直營零售店。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4030.shtml

一加手機美國探險

USB CONNECTOR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年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的美國是全球準入門檻最高的市場,也是高端智能手機的必爭之地。

華為一直希望能打開美國主流運營商市場,2018年初,雷軍也曾說想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正式進軍美國,但目前還未公佈進展。如今,卻是一直走“小而美”路線的一加手機成功撬開瞭美國市場的大門。

美國時間10月29日,一加手機在紐約舉辦一加6T新品發佈會,並正式宣佈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達成合作;11月1日起,將在美國5600傢T-Mobile線下門店銷售一加手機。

繼中興、酷派之後,一加手機成為第三傢獲得美國運營商銷售資質的中國手機廠商。

從與T-Mobile開始談判到宣佈合作,一加隻用瞭11個月時間。這打破瞭T-Mobile歷史上談判周期最短記錄。一加手機創始人、CEO劉作虎介紹稱:“一般而言,手機廠商與北美運營商的談判周期至少需要16-17個月,甚至兩三年,T-Mobile內部覺得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劉作虎還強調:“一加在T-Mobile銷售的手機價格將近600美元,作為一個旗艦機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得到運營商的認可和認證,我們也覺得這是非常讓人驚訝的一件事情。”

10月29日,美國與一加合作的T-Mobile門店大排長隊

在美國,T-Mobile是僅次於Verizon和AT&T的第三大運營商,平均每季度增長100萬用戶,是繼Verizon之後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同時,T-Mobile也是唯一一傢在歐洲和美國使用統一品牌的移動電話公司。

此次合作的達成,標志著一加手機正式進入北美運營商合作體系,更代表著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第一次在高端價格段贏得瞭北美主流運營商的認可。

在發佈會上,一加還宣佈將與高通合作,於2019年上半年推出5G手機。高通總裁克裡斯蒂安諾·阿蒙(Cristiano Amon)表示,2019年上半年高通會有一系列針對高檔智能手機的全新應用發佈。他說:“我們相信一加手機將在5G的推廣和應用方面起到引領者的作用,我們也希望在2019年實現5G的全面普及。”

打開美國主流運營商市場

美國不僅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高地,也是全球最高端的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部,市場規模高達556億美元,而2018總銷售額預計將達到629億美元。

與中國手機市場不同的是,美國手機市場是由運營商主導的,Verizon、AT&T、T-Mobile、Sprint四大運營商幾乎壟斷瞭72%以上的銷售渠道,剩下少量的手機通過零售商和線上渠道開賣。

而美國運營商在選擇手機品牌時,不僅對手機質量要求非常高,而且看重該手機在美國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正因如此,美國主流運營商體系中,通常以蘋果、三星等老牌巨頭手機品牌為主。

對於新成立的智能手機品牌來說,與美國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非常困難。據一加方面透露,美國運營商對手機質量要求頗高,達成合作通常分為三個階段:談判、內部測試以及接受運營商的測試,整個過程需要一年多時間。在手機上市之前,需要通過美國國傢準入認證(FCC)、第三方認證、運營商在網實測;涉及產品版本的改動,都需要重新走一遍流程,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甚至會直接進入運營商禁售“黑名單”。

劉作虎認為,一加手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美國運營商的認可,最大的原因是產品。“T-Mobile對產品非常看重,而一加今年在美國已經是第五年瞭,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用戶基礎,並且我們的用戶凈推薦值非常高,60%的銷售都是來自於用戶的口碑推薦。”劉作虎說。

但是,應T-Mobile的合作要求,一加也在產品上做瞭一些調整。例如,在美國用雙卡的用戶非常少,在這一點上,一加和T-Mobile達成一致,最終合作款手機采用的是單卡;另外,在美國運營商定制版本預置軟件的問題,一加“基本上能不預裝的都沒有預裝,除瞭跟T-Mobile的服務強相關的,這個我們把它裝上去瞭”,劉作虎表示。

根據IDC調研機構2018年5月份對智能手機行業的最新調研數據,在美國400-600美元價位的手機公開市場中,一加占據44.3%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同時,一加在美國公開市場的銷量年增長率為行業最高。

CNBC援引行業分析師稱,這正是T-Mobile看重一加的原因之一。隨著LG等品牌在美國高端市場份額的下滑,目前美國市場的高端手機產品以三星、蘋果為主。對於T-Mobile而言,高端價位段缺少新鮮、有口碑、有品質的旗艦品牌,一加正好提供瞭這個選擇。

用低端手機沖銷量,用高端手機拼利潤,這是當下手機行業的普遍做法。中國已經是最大的手機市場,但美國市場消費能力強,有助於銷售利潤更豐厚的高端手機。不過,美國運營商主導著手機銷售渠道,要想在美國市場成功,便必須和運營商達成合作。

但是在運營商幾乎壟斷的美國高端機市場,目前中國手機廠商的建樹不多。

獵豹大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市場上占有率前幾位的品牌分別是,中興為在美滲透最高的中國手機品牌,占有率9.27%;摩托羅拉(聯想)排名第二,占有率5.83%。除以上兩傢外,中國手機品牌在美占有率普遍較低,華為與榮耀合並占有率僅0.41%,而小米重回美國手機市場,以線上銷售為主,故暫無顯示數據。

此前,除瞭聯想旗下摩托羅拉之外,在中國手機廠商中,美國運營商與中興、酷派合作較多。

從2011年起,中興多款機型與美國四大運營商達成合作。酷派則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AT&T和Sprint等達成合作。在美銷售期間,酷派推出Rogue、Catalyst等機型,價位段集中在50美元-150美元區間。

2018年2月,小米公司高級副總裁王翔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小米一直很重視美國市場,正非常謹慎地構建為美國消費者提供服務的資源。隨後,雷軍透露一直在考慮進軍美國市場,計劃2018年底或2019年初正式進入美國市場。2018年7月27日,小米旗艦MIX 2S正式上架亞馬遜美國商店。但目前,小米與美國運營商的談判尚未達成具體協議。

而華為與美國運營商AT&T合作以失敗告終。在失去瞭運營商的支持後,華為隻在美國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目前,華為仍在美國線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旗艦與社區策略

2013年末,OPPO前副總經理劉作虎辭職創業,從零開始打造瞭一個全新的品牌——一加(OnePlus)。

與當前大多數國產手機品牌有所不同,一加專註旗艦機。據劉作虎此前提及的信息,2017年12月,一加在京東平臺3000-4000元價位段手機中位居銷量第一。

主攻價位段相對更高,讓一加手機在盈利方面有著基礎優勢。此外,一加選擇聚焦線上渠道,從而降低瞭營銷成本。

根據一加提供的信息,2014年,一加的營收是3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一加的營收在過去三年實現瞭跨越式的增長。2017年,一加手機的銷量接近400萬部,全球營收翻瞭一番,接近15億美元。劉作虎也表示,一加手機在2017年超預期完成目標,其對盈利率和用戶增長方面感到滿意。

同為“小而美”的手機廠商,一加與錘子等手機品牌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互聯網模式、有設計感、主打年輕人群。不同的是,一加的競爭對手們在感受到國內的競爭壓力後,紛紛選擇加速向海外拓展,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從一開始這些海外市場就是占據目前一加手機銷量大頭的市場。

不同於其他手機品牌先征服國內市場再轉戰國外,一加被認為是更重視國際化的公司,一開始就堅持國內外市場雙軌並行的策略。據悉,一加手機從第一代開始就得到瞭美國用戶,尤其是矽谷為代表的極客市場。

2014年9月,劉作虎微博公佈美國亞馬遜有將近兩千個員工購買瞭“一加1”。“一加1”推出時,亞馬遜、Facebook和Google等科技公司的員工是購買主力軍。

數據顯示,2017年,“一加5T”在發佈後的四個月內在美國市場銷售一空,而“一加5T”也是2017年Q4美國400美元至600美元價位公開市場中最暢銷的機型。同時,一加在美國公開市場的銷量年增長率為行業最高。

2017年,一加全球營收近15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增長瞭139%,占一加在線銷售額的25%。今年5月發售的“一加6”上市三周銷量就突破100萬部,已經成為印度400美元以上價位、中高端市場的第一品牌。

據劉作虎介紹,早在2016年一加3T上市時,便有用戶在Twitter上詢問,希望一加能與T-Mobile合作,以便能在T-Mobile的渠道購買到一加產品。同時,在一加社區中,很多美國用戶也留言希望一加能與T-Mobile達成合作。一加社區的首批註冊用戶就是來自於美國。

社區經營是一加的重點策略。截至目前,一加社區註冊用戶突破500萬人,這批來自全球不同國傢、不同背景的社區用戶一起改進和優化一加的產品。

在劉作虎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獨特、多元的社區,來自196個國傢”。社區裡面有很多專傢,很多是行業甚至是企業的經營者,他們會給一加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不僅是產品,包括公司的運營,都會寫郵件、在社區發帖。

劉作虎曾舉例表示,“一加2”曾率先在業內實現瞭USB Type C充電線,當時有個用戶在論壇提出問題,說USB Type-C數據線和適配器在本機上是可以完美使用的,但是有些非標準的電阻器可能會損傷USB配件。針對這個問題,一加迅速做出反饋。一周後,經過反復測試,一加研發同事證實瞭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並在後續迅速做出彌補和調整。後來才知道這個論壇用戶是谷歌Pixel團隊的一名硬件工程師。

2016年3月,一加手機與《紙牌屋》第四季合作,將一加手機植入到劇情中

Lopez Research分析師Maribel Lopez指出,在美國運營商的線下店鋪獲得露出並不能保證一加一定能在美國獲得成功。銷售代表經常向客戶推薦最流行的手機,以實現最快的銷售,這往往是蘋果和三星這樣的設備。

但是,一加更年輕,更極客的消費用戶群與T-Mobile的核心人群十分吻合。 對於一加來說,獲得運營商的支持顯然更有利。

搶先佈局5G

2018年10月26日,劉作虎基於實驗室環境下的5G網絡,發出瞭一條推特。

他在推特上寫道:“向5G問好!”,並附帶圖片描述瞭一加5G項目中一系列重要裡程碑。隨後,劉作虎轉發瞭這條推特,並補充道:“這是世界上第一條5G推特。”

一直以來,一加與芯片巨頭高通合作密切。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加手機每款旗艦機型都采用瞭高通公司的驍龍800系列處理器。與高通的合作關系,也促進瞭一加在技術和5G研發上的發展。

2016年,一加成立瞭5G項目,開始不斷在5G上投入。2017年6月,來自高通的研發團隊正式參與一加的5G項目,雙方就5G設備前端器件和架構展開瞭聯合研究。

在不久前舉行的高通4G/5G峰會上,一加聯合創始人Carl Pei也宣佈瞭一加正深化與高通以及運營商的合作,將於2019年首批發佈5G可商用手機。

10月29日,高通總裁克裡斯蒂安諾·阿蒙(Cristiano Amon)在一加發佈會上指出,美國幾乎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有宣佈建設5G網絡的相關計劃,因為5G能夠為全球用戶帶來多種好處。例如5G毫米波技術將會首先在高端智能手機進行嘗試性的應用,高通一直致力於將更多先進的技術帶給用戶,2019年上半年會有一系列針對高檔智能手機的全新應用發佈。

在2018年全球移動通訊大會(簡稱MWC)上,T-Mobile首席執行官約翰萊格爾也表示,今年在30個城市啟動5G移動網絡的計劃,並在2019年初推出首批5G智能手機,“從紐約、洛杉磯、達拉斯和拉斯維加斯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5G網絡將在2020年覆蓋全美。”

在5G的合作夥伴選擇上,T-Mobile聯合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品牌,一加尚不在此列。

但據一加方面介紹,一加已經開始積極佈局,希望能使5G一加手機成為現實,計劃最早於2019年在美國推出支持5G的手機。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1/304320.shtml

新款iPhone銷量不盡人意 庫存“開始膨脹”

USB CONNECTOR

據外媒報道,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蘋果最新款iPhone的銷售情況並沒有達到預期。KeyBanc資本市場公司的分析師約翰-文赫(John Vinh)稱,由於市場需求疲軟,iPhone XR的庫存“已開始膨脹”。

這款售價749美元的iPhone XR從今年10月26日開售。而蘋果售價999美元的iPhone XS和售價1099美元的iPhone XS Max從今年9月就開始銷售。

“我們最近從無線運營商那裡瞭解的情況表明,iPhone XS/Max的市場需求符合預期,而iPhone XR的需求一直差強人意。iPhone XS/Max的庫存情況基本正常,但是iPhone XR庫存的DOI(庫存天數)指數已開始膨脹到3。”

在周五收盤,蘋果股價下跌瞭1.93%,下跌到瞭204.47美元。

該分析師重申瞭KeyBanc公司對蘋果股票的“持股觀望”評級,並估計蘋果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212美元。

此前,《日經亞洲評論》在周一報告稱,蘋果已讓其供應商取消瞭增設iPhone XR生產線的計劃。

該媒體機構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富士康原本為iPhone XR準備瞭大約60條組裝線,但是現在隻使用瞭45條組裝線,因為蘋果表示它不需要擴大產量。iPhone XR的預期需求也從原先相對樂觀的水平下調瞭20-25%。在周一,蘋果股價應聲下跌瞭2.8%。

上周五,蘋果股價下跌瞭6.6%,因為蘋果對重要假日季的預期營收沒有達到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蘋果預計它在第一財季(也就是今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為890億到930億美元,而分析師的平均預測數字是930.2億美元。

蘋果還在其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它從下個季度起不再公佈其產品的銷量數字。一些分析師表示,此舉表明該公司可能預計到它的iPhone銷量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減弱。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2/307343.shtml

手機廠商雙11大戰背後的變與不變

USB CONNECTOR

雙11是一場例行的狂歡,手機行業也不例外。

手機行業的競爭依然激烈,各傢都拿出大幅的促銷,榮耀、小米互聯網品牌的雙11銷售額也不斷增長。但和往年相比,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各傢廠商的口水戰不見瞭,關於刷單的質疑、排名的撕逼少瞭許多。

手機廠商各玩各的,互不打擾。

小米、榮耀和蘋果是這場大戰最受矚目的手機廠商。雙11當天,榮耀連續三年獲得京東手機銷量、銷售額冠軍。蘋果獲得天貓平臺手機銷售額冠軍,雖然蘋果官方並未調價,但是iPhone XS系列和XR在各大平臺都大幅降價。而小米這次淡化瞭手機的數據,直接拿出一個新零售的銷售額。

線上的競爭格局已定

榮耀、小米是最強勢的互聯網手機品牌,以往兩傢的鬥爭是此起披伏,但今年兩傢不再針鋒相對,火藥味淡瞭起來。

榮耀在京東平臺手機銷售額和銷量上穩穩地占據第一,今年又在天貓平臺的手機銷量中取得第一。榮耀成為國內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後,PK的手法簡單粗暴。

小米PK的重點則發生瞭一些變化,把線下和海外納入雙11狂歡當中。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天貓對於刷單現象進行瞭嚴格的控制,拒絕瞭任何形式的刷單行為。在沒有刷單介入的情況下,手機的銷售數據得以真實的體現,這一次的雙十一堪稱史上最嚴的雙十一。

榮耀和小米顯然已經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因為拋開手機,小米雙11大量的消費級IoT單品,包括小米手環、小米電視、米傢掃地機器人成為增長點。小米在雙十一期間的各種數據更多的是在體現其新零售的成果,而並非是手機上的表現,如果深究今年小米手機在手機上的表現,或許並沒有大傢想象中的那麼好。

而作為榮耀手機老對手的小米,則在榜單上一路緊追榮耀,在手機品牌銷量、手機品牌銷售額、手機品牌累計銷量以及手機品牌累計銷售額四項排名中均進入前三名。同時在天貓平臺,榮耀在品牌銷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位,領先排名第三的小米。

事實上,如果從大盤來看,2016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已經放緩,2017年出貨量首次下滑。進入2018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依舊疲軟,但從榮耀拿下線上銷量冠軍和增長來看,手機市場越發艱難的三年,線上頭部玩傢反而是逆勢增長的。

當然,海外市場也已成為中國頭部廠商競爭的重點,成為華為、小米保持增長的關鍵因素。

雖然小米、榮耀側重點已經不同,但是對於手機產品來說,兩傢依然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戰報中都突出瞭其高端機型的表現。小米、榮耀都在尋求為其原來性價比為主的品牌內涵,註入技術、創新、高端的元素。

榮耀Magic 2在4000-5000元區間,在天貓、京東雙平臺銷量、銷售額獲得第一。小米MIX 3榮獲天貓3000-4000元價格段銷量冠軍,小米8榮獲天貓、京東、蘇寧2000-3000元價格段冠軍。榮耀Magic 2和小米MIX 3均為兩傢旗下最高端機型,迄今發佈不到20天。

變化之後,未來拼什麼?

雙11與生俱來的主題就是性價比,但在這個主題背後,榮耀、小米的改變也預示著,單純的數字比拼對手機頭部廠商意義正在減弱,更多的是對產品和品牌實力的考驗。在性價比之外,核心技術、品牌口碑的比拼將是新的主題。

這種技術的PK也是他們面臨市場擠壓必然作出的選擇。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呈現創新乏力的局面,大多數手機廠商隻敢在配置升級、屏占比提高等方面,做微創新。值得註意的是,這樣的創新極易被復制和模仿,形成新一輪的同質化。而消費者面對眾多“撞臉機”時,購買沖動被大大降低,進而總體銷量繼續銳減,形成惡性循環,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革新產品。

今年榮耀推出GPU Turbo“嚇人”技術刷瞭一把存在感,隨後的液冷散熱、雙Turbo技術、麒麟980的加持又添瞭一把火。這些技術是榮耀於華為2012實驗室孵化和研發,可以說有備而來。從今年雙十一不難看出,兩大頭牌中,榮耀將會繼續在手機行業大展拳腳,朝著“三年前五”的目標全面跨進,而小米未來的側重點或許並不完全在手機上。

除瞭小米、榮耀之外,其他廠商也在努力爭取出貨量,尋找各自有利的營銷陣地。

OV給出瞭Z3、K1的表現。vivo發佈的Z3雙11當天銷量超過30萬臺,在天貓、蘇寧獲得1500-2000元價位段的“銷量&銷售額”雙冠軍。OPPO稱K1的銷量刷新瞭OPPO線上單品銷量紀錄。這說明,OV對低端機線上市場的沖擊有所斬獲。

華為、小米、OV四大廠商都在向不同渠道、不同價位全面出擊。這場全面戰爭在雙11的戰場上也露出端倪。

聯想則強調瞭手機業務的增速,雙11當天在京東手機品牌銷量、銷售額增速都獲得第一。錘子在堅果手機之外,重點披露瞭登機箱的表現:地平線8號旅行箱獲得京東箱包銷售額、銷量第一名。這也顯示出二線廠商求存的努力,但都屬於陪跑狀態。

某種程度上,雙11的戰場也是國內廠商競爭常態的一種濃縮。大廠商放棄瞭口水戰,各玩自己的遊戲。榮耀、小米作為C位上的兩大主角,榮耀在中國線上穩居第一,小米把戰場延伸到線下和海外,講述自己的故事。

與此同時,在性價比的狂歡之際,兩大主角也在悄然轉身,比拼高端產品、核心技術、品牌口碑甚至海外市場,這些或許才是頭部廠商未來的取勝之道。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3/307547.shtml

京東這個大腿 錘子不好抱

USB CONNECTOR

就在一周前的11月 6日,略顯疲憊的羅永浩在發佈會上回應瞭“倒閉傳聞”,和官方口徑如出一轍:並沒有關閉成都分公司,隻是為瞭整合研發資源。

當然,錘子如今的艱難處境無需多言,手機銷量依然少得可憐,下一輪融資遙遙無期。

今天,網易科技發佈瞭一篇報道,似乎成瞭壓垮羅永浩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中提到:

京東每個月的回款占到錘子現金流的60%以上,現在每個月的回款越來越少,不夠員工開支。傳聞京東金融供應鏈貸款提前斷瞭。沒錢啟動手機新品瞭。

錘子大規模裁員已經開始,據說要裁至40%。

不出意外,羅永浩很快就在微博上回應瞭這則報道,而且措辭極其嚴厲:

暫且不論關於裁員、回款等消息的真實與否,這篇報道提到的一個問題,確實值得展開好好聊聊,這也是目前像錘子這樣的國內中小型廠商,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過於依賴京東這個單一渠道。

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中,京東方面表示,根據IDC數據,全網每售10臺手機7.3臺來自京東;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大數據應用與體驗經濟研究院出臺的《2018中國電器線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手機線上銷售市場,京東占比50.3%;去年,GfK報告顯示,2017年下半年市場主要品牌新品首銷渠道的統計,京東占比達到72%……這樣的數據還能舉出來很多,總之,靠3C起傢的京東,如今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硬件銷售平臺,對於手機這個品類尤甚。

對於中小型廠商,以及初創企業來說,京東幾乎是最有效的渠道。像一加、錘子這樣的純線上品牌,在發佈會時幾乎都會用京東的銷售成績來為自己背書,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絕大部分銷量來源。

於是,你能經常能看到手機廠商會在發佈會時請京東的相關負責人來站臺,此前是“流水的發佈會,鐵打的胡勝利”,而胡勝利崗位調動後,“炸不炸”的陳婷接班,繼續出現在各大廠商的發佈會上。

不過,大玩傢們早就開始發展自己的渠道瞭,OV有著深入鄉鎮的代理體系,而小米的電商和直營門店已經成為瞭業界樣本,華為線上線下兩手抓,最近還開啟瞭“致敬”小米之傢的“華為之傢”。因此,你能看到,跟胡勝利這樣握手的,基本上都是錘子、金立這樣的中小型廠商,對於他們來說,沒有資本和經驗去深耕線下,隻能選擇更加短平快的線上平臺,而京東自然是第一選擇,甚至是“爸爸”一樣的存在。

這可不僅僅是手機在京東上線,或者京東“6.18”給你個展示位這樣表面的合作,而是從營銷、渠道、產品節奏、研發甚至資本等各個層面的深層次綁定。

而京東也不僅隻賣手機,作為最大的銷售渠道,京東掌握著海量的用戶數據,從中可以很清晰地總結用戶的喜好及趨勢,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指導廠商的研發方面與節奏。可以說,京東已經是產業鏈內重要的一環瞭。在各個方面,都對手機行業的風向有著指導和推進的作用。比如,遊戲手機這個品類,京東就在其誕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京東電子文娛事業群總裁閆小兵就曾介紹,手機廠商有的要用戶,有的要利潤,有的要渠道,京東希望能給這些廠商提供量身定制的銷售策略。

《財經》曾報道,錘子2016年發佈的M1和 2017年 5月發佈的堅果Pro是公司歷史上生產最艱難的兩款手機,都遭遇瞭資金問題,最後是依靠京東出面,墊付瞭預付款,才得以開工出貨。

京東至少曾經很看好錘子,錘子也曾經讓京東看到瞭希望。

去年的“6.18”,堅果Pro成為1500~1999元價位檔的單品銷量冠軍,同時在4 月1 日後首發的新品銷量排行中名列第三,而整體銷量同比更是暴漲瞭3006%,整整30倍的增幅。

不過這種強勢表現沒能延續到2018。在今年的618,無論是銷量、銷售額,還是增長榜單,前十名都難覓錘子的身影。TNT理念太過“超前”,真旗艦堅果R1反響平平,不僅爆出瞭諸如鏡頭刮花這樣的質量問題,銷量也不盡人意。

截至目前,堅果R1的京東評論隻有4.3萬,且不說小米和榮耀,就和同為線上品牌的一加(同為上半年發佈的一加6,評論數為42萬)相比,都有著數量級的差距。

福利往往和風險同行,京東一旦出現問題,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可能隻是損失一些短期的股價,但對於靠京東活命的小玩傢們,卻可能是滅頂之災。硬件行業是一個需要高額資金投入和周轉的行業,任何一筆款項沒續上,都有供應鏈斷裂,產品不能按時上市,錯過黃金銷售周期,資金無法回籠的風險。而對於錘子這種,融資靠命,銷售靠天的企業來說,風險就更大瞭。

京東股價暴跌主要因為什麼,我們都明白,在這也不再去贅述。總之,銷量全部系於一線,是錘子這樣的中小廠商,不得不面對的風險。

仔細想來,這種綁定,其實和小米生態鏈企業與小米的關系頗為類似,而如今,稍微有些成績的生態鏈企業,已經開始尋求單飛瞭。

兩個體量差不多的抱在一起,叫抱團取暖,話語權差太多,就是單方面的抱大腿瞭,而大腿總有不帶你玩的可能。真正想翻身,還得銷量和口碑過關,讓平臺反過來求著你。但對於目前的錘子手機來說,這就有點強人所難瞭,還是做行李箱,翻身的可能性更大點。

註:文/古泉君,公眾號:虎嗅APP(ID:huxiu_com),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3/307612.shtml

5G群雄逐鹿 諾基亞勝算幾何

USB CONNECTOR

多傢行業咨詢機構此前一致預測,2017年至2020年全球無線接入網市場將持續疲軟,通信設備公司一方面希望在5G的賽道上不斷突破,另一方面,市場相對集中,對手左右夾攻,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近日,全天候科技獨傢獲得瞭諾基亞內部郵件,諾基亞CEO Rajeev Suri在郵件中宣佈,繼今年10月25日宣佈進行一系列結構改革之後,為在5G時代加速到來中有更好表現,諾基亞自2019年1月1日起,將會把Customer Operations(CO)客戶運營部分,拆分成美洲地區(Americas),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及亞洲地區(EMEA&Asia)兩大部分進行。

Suri在郵件中宣佈瞭這兩個新部門新領導者的任命。其中,美洲地區包括中美和拉美市場,其客戶運營將由在美國地區和5G轉型上有相關經歷的Rick Corker領導;EMEA和亞洲區域包括亞洲太平洋地區、日本、大中華區、印度、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這部分將由在固定網絡領域有豐富經驗的Federico Guillén領導。

諾基亞給大眾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昔日手機巨頭不敵市場競爭最終被收購”的形象。

諾基亞在1996-2006年間憑借手機業務獨占全球手機市場鰲頭,據公開數據,其手機發貨量曾在2015年占全球市場的32.1%。巔峰之後的諾基亞,恰好碰上瞭蓄勢待發的蘋果和安卓系統,自此走入下坡路,最終難逃被競爭對手擠壓生存空間,最終被迫在2013年將手機業務“賣身”於微軟。

2017年,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又被微軟轉手賣給前諾基亞高管創辦的HMD Global公司,這傢公司拿到瞭諾基亞的品牌授權和部分專利技術,產品搭載安卓系統重新回到手機市場。此時的諾基亞手機,和母公司諾基亞之間,已經並無多少關系。

雖然諾基亞輝煌的手機業務已成歷史,但它一直沒有放下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憑借著早年積累的大量通信基礎業務和先進通信技術,諾基亞正試圖以5G通訊網絡及相關設備供應商的身份,重回世界通訊市場的中心地帶。

近九成收入來自通訊業務

諾基亞在手機業務方面的失敗並沒有阻止其步伐。相反,諾基亞通過並購,從通信技術層面和運營商關系層面,彌補自身短板,尋求轉型。

2007年,西門子的通訊集團Siemens COM與諾基亞的網絡事業群Network Business Group各出資50%,成立諾基亞西門子通信(Nokia Siemens Networks)合資公司(下簡稱“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定位為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2010年諾基亞西門子通信並購摩托羅拉大部分無線網絡基礎設施資產。2013年7月,諾基亞以約22億美元收購瞭西門子所持合資公司的另一半股份。由此,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成為諾基亞全資子公司和重要業務部門,更名為諾基亞網絡。諾基亞通信業務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優勢也得益於這場收購。

2015年4月,諾基亞斥資166億美元收購法國通訊設備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這傢公司在2006年12月由法國阿爾卡特公司與美國朗訊公司合並而成。諾基亞CEO Rajeev Suri稱,“這場收購對公司發展5G通訊技術帶來瞭戰略性的優勢。”

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使諾基亞具備瞭固網、核心和IP網絡技術方面的能力。諾基亞依靠這些能力來實現端到端交易。自此諾基亞不僅大大拓展瞭在美國運營商中的市場份額,同時獲得瞭更多無線通訊的技術,能夠提供網絡解決方案。

考慮到5G普及之後的落地和應用,2017年2月,諾基亞以4.05億美元現金收購Comptel,後者是一傢通信行業軟件專業公司,擁有數百傢OSS和BSS客戶。今年5月諾基亞又宣佈收購總部在加裡福尼的IoT初創企業SpaceTime Insight。

2017年,諾基亞實現營收231億歐元,約為1845億人民幣。其中,通訊業務作為三大業務之一,貢獻瞭88%的收入。

2018年被稱為5G元年,而5G也成為諾基亞未來幾年在全球市場押註的重要籌碼。

諾基亞在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表示,公司仍預計5G商用部署將於2018年底啟動,“為通信服務提供商交付高性能端到端網絡,並在該領域保持領導地位是我們的第一大核心戰略。”

據相關統計,諾基亞目前擁有5G相關專利224件,僅次於高通。

近一年來,諾基亞的股價也在波動中總體上揚,這也讓很多人覺得在5G市場上“大展拳腳”的諾基亞,正在強勢回歸。“股價反映未來,這也說明市場對於諾基亞的轉型策略是認可的,這也與5G通信業務的增速有一定關系。”諾基亞內部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為瞭發展“端到端”的5G戰略,諾基亞今年還向歐洲投資銀行貸款5億歐元,投入與之相關的移動網絡計算、軟件和服務。

在全球5G商業化部署方面,今年1月,諾基亞和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公司NTT Docomo簽訂協議,將為其提供5G無線基站至2020年;7月,諾基亞宣佈與T-Mobile簽署價值35億美元、為期數年的5G網絡合同,加速美國5G網絡全國性部署,這是迄今為止全球已公開的最大一筆5G訂單。

作為AT&T5G供應商之一,諾基亞將於今年參與其移動5G部署項目,該項目將在休斯頓、傑克遜維爾、路易斯維爾、新奧爾良、聖安東尼奧等五個城市實施。此外,諾基亞在印度、緬甸的部署也在積極推進。

“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的5G準入測試門檻非常高,產品規范等方面有詳細的要求。諾基亞在這些地區取得的經驗,以及對於全球研發資源的整合,將助推在中國的部署。”上述內部人士稱。

佈局5G Chinafirst

在今年11月的進博會上,諾基亞引發不少關註。

在進博會的“5G創新應用”展區,諾基亞架起一座微型5G基站,重點展示瞭可滿足公安、消防、電力檢測等工業運維方面的多種應用場景,以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超級芯片等方面技術成果。

展會期間,諾基亞宣佈,分別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簽訂總價值超過20億歐元框架協議,通過部署5G技術和服務,加速運營商向5G演進。

根據協議,諾基亞將為中國移動提供無線接入網、核心網、無源光網絡、IP路由等服務;對於中國電信,諾基亞將提供FDD-LTE無線接入、智慧傢庭固定接入、核心路由器等服務;對於中國聯通,諾基亞將為其在全國范圍內部署諾基亞FDD-LTE無線接入、MEC邊緣計算、虛擬化IMS、SDN、IP路由等。

“中國電信已經訂瞭ASiR設備的貨,2019年上半年就會建5G網絡。從合作深度來講,程度最深的是中國電信,其次是中國移動,再來是中國聯通”,諾基亞內部人士透露。

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是國內三大運營商的5G計劃。上述人士提到,根據此時間表,諾基亞正給予配合,加大5G方面在中國的投入,“面對中國5G的飛速發展,我們一直在強調‘中國領先,Chinafirst’。”

實際上,在通信業務上的佈局,諾基亞瞄準中國市場為時已久。

1985年,諾基亞進入中國,當時在北京開設瞭第一傢代表處,主要經營電纜、光纜和傳輸設備。1998年,諾基亞簽訂瞭中國第一個雙頻網絡合同,提供全套GSM系統和終端服務。2007年,諾基亞宣佈進軍中國互聯網服務領域。

諾基亞在國內的運營主體叫做“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國資委直屬的中外合資企業上海貝爾,與阿爾卡特的中國業務合並。隨著2015年諾基亞完成對阿爾卡特-朗訊的並購,上海貝爾隨之易主,更名為“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諾基亞貝爾”)。天眼查顯示,諾基亞貝爾的股東中有國傢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和國務院的身影,兩傢合計占50%股權。

“其國資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對諾基亞5G在國內的佈局提供瞭幫助。”諾基亞內部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而諾基亞貝爾也將自己定位為“中國和全球的5G橋梁”。

在今年6月深圳召開的IMT-2020(5G)峰會上,IMT-2020(5G)推進組公佈瞭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進展情況,諾基亞貝爾成為瞭首傢完成工信部5G中頻段射頻測試、且唯一使用第三方測試終端完成5G NR數據連接測試的設備商。

除此之外,諾基亞貝爾的業務范圍還涉及垂直領域和企事業單位。“集團下面已經成立瞭一個單獨的公司和公共產品事業部負責這部分業務”,上述內部人士稱,“包括鐵路部門,公安部門等,還有蘋果、百度阿裡、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都從我們這裡采購解決方案和設備。”

諾基亞在中國的大力投入,還體現在研發人員和研發中心的設置上。目前諾基亞在上海,杭州,南京,北京,成都,青島設有研發中心。諾基亞貝爾總裁王建亞此前透露,“諾基亞貝爾的5G研發中心就放在杭州,有超過4000名工程師。目前我們展示的5G應用,都是杭州研發中心開發的。公司在國內的員工超過15000人,杭州研發中心超過1/4。”

群雄逐鹿勝算幾何

國際知名數據調研機構IHS Markit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的通信設備市場上,華為以28%的份額位列第一,愛立信和諾基亞分別占據27%和23%,排在第二、三位。緊隨其後的還有中興和三星。

自從華為在2009年啟動5G相關研究,至今已有十年的積累,在技術研發、聯合測試、生態建設等方面都取得瞭大量突破性成果。

雖然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傢都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方案之外,但據公開數據顯示,華為已經和全球20多個運營商建立瞭50多張5G預商用網絡。短碼爭奪中,華為進一步優化的POLAR也為其贏得控制信道短碼的勝利;在規模試驗中,華為與國內三大運營商聯合打造瞭百站樣板點,在海外,華為在多哈、倫敦、首爾等地也都建設瞭全球樣板點。

而愛立信目前已與全球38傢領先的運營商在5G領域簽訂合作協議,與全球22傢行業合作夥伴、45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在5G領域全面展開合作。

2018年上海世界移動大會期間,愛立信CEO鮑毅康提到,目前5G的商業合同量不大,所以各方都在為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努力,“愛立信已開始戰略轉型,更加關註與運營商的合作;研發投資額增加10%,持續擴大投資確保技術領先地位。”

多傢行業咨詢機構此前一致預測,2017年至2020年全球無線接入網市場將持續疲軟,通信設備公司一方面希望在5G的賽道上不斷突破,另一方面,市場相對集中,對手左右夾攻,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諾基亞CEO Rajeev Suri放言,2018年諾基亞的目標是,在運營商市場保持領先優勢、在企業業務市場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消費領域實現增值。

不論是大力在中國5G市場上佈局,還是通過內部組織架構調整來適應5G戰略,在前有華為、愛立信阻擊、後有中興、三星追趕的嚴酷市場競爭中,諾基亞是否能抓住新的“救命稻草”卷土重來,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15/307877.shtml

三星承認手機業務掙紮 欲通過新品擺脫危機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電子旗下手機業務近來的狀況卻不太樂觀,三星電子聯席CEO、IT和移動部門負責人高東真近日就表示,三星電子的手機業務目前處於掙紮狀態,他將盡最大努力通過兩款重要新品來擺脫危機。

在給三星電子IT和移動部門的高管及員工的信件中,高東真表示對於目前智能手機業務的掙紮,他感到非常抱歉,他現在的任務是盡力通過Galaxy S10和可折疊屏手機來擺脫困境。

從最近的財報來看,三星電子旗下智能手機業務的狀況不太樂觀,其10月30日發佈的財報顯示,智能手機所在的IT及移動部門的營收在三季度同比下滑瞭10%,雖然有旗艦產品Note 9,中低端產品線也有更新,但其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依舊疲軟,而由於廣告支出增加等方面的原因,利潤同比環比也均有下滑。

除瞭手機業務掙紮方面的壓力,高東真目前可能也面臨職位方面的壓力,《韓國先驅報》就指出,年底已到瞭三星對組織架構和人事進行調整的時期。

而外媒在報道中表示,三星集團副會長李在鎔在參觀歐洲一傢零售店之後,也對三星智能手機競爭力的下滑提出瞭批評,其已要求改進三星智能手機的攝像頭。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20/3085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