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刷榜是對互聯網信任體系的侵蝕

  “付費刷榜,就能讓 APP 在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長此以往,一旦被虛假數據侵蝕,網絡平台本身就會面臨信任危機。要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完善技術,提升對造假行為的識別能力,堅決打擊黑產。”

  近日,據媒體報道,在針對手機 APP 的評論、評分和下載量的背後,暗藏一條黑色產業鏈。付費刷榜,就能讓 APP 在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付費評論,就可以提升 APP 的好評率,營造 APP 口碑不錯的假象。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不參与刷榜遊戲,APP 就難以出頭。

  其實,APP 刷榜不是什麼新話題。在強調數據的互聯網世界,“萬物皆可刷”。電商平台的商品銷量可以刷,商品評價可以刷;推薦平台上的“種草”筆記可以刷,網紅博主的點贊量和互動量也可以刷……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網絡黑產。

  靠作弊和造假就可以操縱數據。乍一看,目光所及處一片繁榮;但仔細一瞧,處處是坑。那排名前列的 APP,可能就是個山寨貨;那被眾多網友讚美的餐廳,可能從餐食到服務都乏善可陳;那被熱議的網紅護膚品,可能根本就是低成本劣質“三無”產品……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遭遇刷量的平台,都旗幟鮮明地反對造假。社交電商平台“小紅書”在被曝出存在刷量問題后,發聲明說對黑產打擊到底,堅決捍衛社區生態,因為信任是平台立身之本。國外點評軟件 TripAdvisor 也強調,在該軟件撰寫虛假評論在多個司法區都被視為違法行為,觸犯了歐盟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和涉及消費者保護、欺詐和虛假廣告的多個國家法律。

  確實,一旦被虛假數據侵蝕,平台本身就會面臨信任危機。不過,有些平台也與流量造假達成某種合謀——虛假流量能夠提昇平台熱度和用戶活躍度,即使知道這流量中存在貓膩,為了自身利益,也乾脆睜隻眼閉隻眼。虛假數據能營造看似還不錯的廣告效果,能提升自媒體和大V的商業價值——這場遊戲,一定有人甚至不少人樂意玩下去。

  但是,若黑產肆無忌憚,刷榜愈演愈烈,威脅的是整個互聯網信任體系——如果好評、分數甚至一條條看起來有模有樣的點評都是假的,那麼互聯網世界的評價機制又何以立足?當消費者對評價、對分數的信任崩潰,互聯網平台上的交易成本必然會隨之升高。當廣告主不知道廣告投放的真實效果,本來有價值的數據就只能淪為虛無的比特——這對以數據為傲的互聯網產業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和黑產的鬥爭,如很多人所說,是沒有盡頭的“貓鼠遊戲”。只要數據是評價指標之一,就一定會有人用各種手段進行數據造假,也就一定需要監管方持之以恆地與之作鬥爭。要用互聯網的手段解決互聯網的問題,完善技術,提升對造假行為的識別能力;監管各方也必須形成合力,聯動出擊;對刷量行為要劃定紅線,為打擊黑產在法律上提供依據。

  刷量遊戲的參与各方都應該意識到,這遊戲如果一直玩下去,惡果必將顯現。用戶信任崩盤的後果,將由整個互聯網產業來承擔。利益是暫時的,傷害是永久的。如果用戶用腳投票,拋棄這一整套評價、排名體系,砸錢的你和他,最後收穫的都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

【精選推薦文章】

帶您來了解什麼是 USB CONNECTOR  ?

為什麼 USB CONNECTOR 是電子產業重要的元件?

又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蘋果將發現漏洞的最高賞金提高到一百萬美元

  蘋果將發現漏洞的最高賞金。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Black Hat 會議上,蘋果宣布擴大 bug 懸賞範圍,從 iPhone/iOS 擴大到 Mac/macOS 到 watchOS 和 Apple TV。

  此前蘋果的最高賞金是 20 萬美元,並且要求必須通過它的 bug 懸賞計劃。現在賞金金額增加到 100 萬美元,並且對所有安全研究人員開放。這是大型科技公司至今提供的金額最高的懸賞。蘋果還將向參与者提供開發者版設備,允許安全研究人員更深入的查看系統運作。

【精選推薦文章】

平板收購,iphone手機收購,二手筆電回收,二手iphone收購-全台皆可收購

收購3c,收購IPHONE,收購蘋果電腦-詳細收購流程一覽表

高價3c回收,收購空拍機,收購鏡頭,收購 MACBOOK-更多收購平台討論專區

3c收購,鏡頭 收購有可能以全新價回收嗎?

賣IPHONE,iPhone回收,舊換新!教你怎麼賣才划算?

信息、熵、螺旋星系

  撰文:

  Chris Jeynes(薩里大學物理學教授),Michael Parker(埃塞克斯大學客座教授)

  1

  天文學家開普勒是最早思考雪花結構的人:為什麼它們如此對稱?它的一邊又是如何知道另一邊已經生長了多久的?

完美對稱的雪花。 圖片來源:Pixabay

  開普勒認為,這一切都歸結於一個被稱為“形態發生場”的概念,它指的是事物之所以擁有某種形式或形態,是因為它們想要如此。但自那之後,這種觀點就被科學界拋棄了。但是,對於雪花和類似的結構為什麼會如此對稱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被理解。

  現代科學表明,這是一個多麼基本的問題。看看所有的螺旋星系你就會知道,這些直徑可寬達 50 萬光年的星系,仍能維持着很好的對稱性。這到底為什麼?在一篇發表於《科學報告》上的新研究中,我們給出了一個解釋。

  2

  我們知道,“電磁場”這個概念是由電場和磁場結合而成的。在新的研究中,我們證明了信息也能以一種完全相同的方式聯繫在一起,成為“信息熵”。電流會產生磁場,而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流;信息和熵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相互影響。

  熵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簡單地說,它是對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的度量。例如,由於熵永遠不會減少(無序度總是增加的),所以你可以把一個生雞蛋變成炒雞蛋,但反過來卻不行。如果你要傳遞信息,熵也一定會增加——一通電話是要付出熵的代價的。

光波具有電場(E)和磁場(B)。 圖片來源:Parker & Jeynes

  在新的研究中,我們證明了熵和信息可以被視作為場,並且與幾何有關。我們可以先來想象一下相互纏繞在一起的 DNA 雙螺旋,其實光波也具有相似的結構,只不過是用電場和磁場來代替兩條 DNA 鏈而已。通過使用一些數學方法,我們證明了信息和熵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同樣的幾何圖形來表示。

  我們想要測試的是,我們的理論是否能用於預測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於是決定試着用我們的理論來計算將一種形式的 DNA 轉化成另一種形式需要多少能量。畢竟,DNA 是一種螺旋,是信息的一種形式。

兩種形式的 DNA。 圖片來源:Parker & Jeynes / Scientific Reports

  實際上,大約在 16 年前,就有科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過一系列非常精確的測量。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捲曲的 DNA 分子拉直,然後用光學鑷子夾住它的兩端,將其旋轉了 4800 圈。像上圖所示的那樣,DNA 從一種形式被翻轉成了另一種形式。然後研究人員可以計算出這兩種形式之間的能量差。

  使用我們的理論也能計算出這個能量差:我們知道了這兩個不同版本的 DNA 分子的熵,然後通過熵和溫度的乘積從而計算出了能量,得到了完全一樣的計算結果。從這個結果來看,我們的理論似乎是成立的。

  3

  從數學角度上看,螺旋星系也是一種雙螺旋,它們與 DNA 有着相同的幾何形狀。

一個螺旋星系,與之雙臂重疊的對數螺線。 圖片來源:Parker & Jeynes

  我們的理論直接證明了為什麼螺旋星系的兩條臂是對稱的,這是因為與其他的場一樣,信息熵場也能產生力。星系中的恆星排列是由熵的力量而編排成這樣一對螺旋的,其目的是為了使熵最大化。

  除了這種定性的論斷,我們也希望能得到一些確鑿的数字。因此,我們決定根據新的理論來計算銀河系的質量

  大家知道,如果根據恆星在星系邊緣移動的速度來計算,我們會得出銀河系的質量大約為 1.3 萬億個太陽質量的結果。但奇怪的是,這實際上比星系中的所有可見恆星的質量要大得多。

  為了能夠解釋這種差異,並解釋恆星的運動速度為什麼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天文學家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認為是因為星系中存在這種看不見的暗物質,才對恆星施加了額外的引力。

  在我們的理論中,我們需要知道星系的熵才能進行計算。好在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早就發現星系的熵主要由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熵決定。

  而黑洞的質量是已知的,約為 430 萬個太陽質量。當我們知道了黑洞的質量,就可以通過一個方程計算出熵,這個方程是霍金(Stephen Hawking)推導得出的,他還發現了如何計算黑洞表面(即事件視界)的“溫度”。

  如果能給黑洞的視界指定一個“溫度”,為什麼不給星系也指定一個溫度呢?要知道,黑洞視界以內的任何東西都是不具有溫度的。在新的論文中,利用所謂的“全息原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想法。因此,我們用信息熵方程來計算星系的全息溫度。

  然後事情就變得容易了。因為星系的能量是由它的熵和溫度的乘積給出的,而一旦我們知道了能量,就能通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而計算出質量。不過這樣計算出的星系質量並不完全準確,但鑒於我們的星系模型是被高度簡化過的,因此這一結果也是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之內。

  4

  星系的信息熵幾何不僅解釋了熵的力是如何創造並維持了這樣美麗的對稱形狀,而且還解釋了它所包含的所有質量。這意味着我們根本不需要暗物質。根據我們的模型,星系熵產生了如此大量的額外能量,以至於它改變了觀測到的星系動力學,導致星系邊緣的恆星運動速度超過預期。而這正是天文學家想用暗物質來解釋的問題。這種能量不能直接以質量的形式被觀測到,但它的存在肯定得到了天文觀測的支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對暗物質的搜索至今仍一無所獲。

  儘管支持暗物質的研究有很多。但我們的理論對觀測結果提出了另一種解釋,而且這是一種無需提出新物理學的解釋。當然,我們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工作來證實觀測的真實複雜性也能被成功地模擬。

  我們認為開普勒所尋找的那種“形態發生場”確實存在,它實際上是信息和熵相互交織的結果。經過四個漫長的世紀,似乎我們終於證明了,開普勒是正確的。

  原文標題為“Kepler’s forgotten ideas about symmetry help explain spiral galaxies without the need for dark matter – new research”,首發於 2019 年 8 月 8 日的 The Conversation。原文鏈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keplers-forgotten-ideas-about-symmetry-help-explain-spiral-galaxies-without-the-need-for-dark-matter-new-research-121017.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略有修改,一切內容以原文為準。

  論文鏈接:

 

【精選推薦文章】

帶您來了解什麼是 USB CONNECTOR  ?

為什麼 USB CONNECTOR 是電子產業重要的元件?

又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寄生蟲、烈性病毒、致死病菌,老鼠有的遠不止這些

  曾經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讓麻雀幾乎絕跡,讓臭蟲變得陌生,最後讓蟑螂上了位。 “四害”成員換了又換,但蒼蠅、蚊子、老鼠組成的鐵三角還是雷打不動。 近來出現了釋放絕育雄蚊的滅蚊奇招,蚊子也有過氣的趨勢。剩下兩強蒼蠅和老鼠,老鼠更為特別,因為它們其實和我們很相似。 

  可能不少人家裡都鬧過老鼠,也動用過各種方法手段。常見的有粘鼠板、老鼠藥,但是其實都不太理想。更多人會選擇用老鼠籠活捉。

   如果你成功過,你一定會遇到一個最棘手的問題,該怎麼弄死它?而且,你會發現抓到的小老鼠看起來並沒有想象中的面目猙獰,甚至還有些可愛。 

  然而,老鼠的恐怖你可能想象不到,最近看了一部講述人鼠戰爭的紀錄片《鼠命》,裏面的一個解剖實驗着實讓我震驚。 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組調查新奧爾良市的老鼠究竟攜帶了哪些致病源。他們在郊外的草叢里設下陷阱,捕捉到一些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老鼠。 

  使用麻醉劑“人道”地處死之後,解剖開始。 首先是體表,這些老鼠有身上有很多寄生蟲,最常見的是跳蚤,用專用的工具梳理皮毛就能得到一堆黑色的點狀物,曾經的黑死病就是由跳蚤傳播的。 

  其中一隻老鼠的胸部還寄生了一隻碩大的馬蠅幼蟲,按比例算相當於人的胸口長了一個柚子大小的寄生蟲。馬蠅幼蟲同樣也會感染人類,通常會被叫做“人皮蠅”,以皮下的組織為食。 

  切開老鼠的胸腔,取出肺部,能从里面找出好幾條鼠肺線蟲,這種線蟲通過老鼠的排泄物傳播,能夠感染人類,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腦膜炎,如果家裡鬧老鼠,一定要小心食物被老鼠排泄物污染。 

  老鼠的肺里除了寄生蟲還發現了更恐怖的漢坦病毒病毒,這種病毒和埃博拉病毒類似,感染人體後會引發嚴重的出血熱,致死率超過 50%。 接下來是寄生在肝髒的絛蟲,脾臟里的巴爾通氏體,腎臟里的細螺旋體。這些病原體基本上都能感染人類,如果與老鼠有親密接觸,比如被老鼠咬傷,食物被排泄物污染。

  城市中的老鼠密度大,這些危險的病原體更容易在老鼠群體內傳播,也更容易與人類接觸,一旦疾病爆發後果不可想象。 這隻是這部紀錄片的其中一個亮點,更值得說道的是影片拍攝的手法完全不走尋常路,運用了非常多的恐怖片和驚悚片的手法來營造氛圍。 

  影片的開頭,沒有多餘的字幕介紹,手持攝像跟隨一位捕鼠人尋找老鼠的蹤跡,畫面音效黑暗壓抑,突然跳出老鼠猙獰的口齒迅速轉場,進入正題。 

  這位捕鼠人資歷頗深,他和城市裡的老鼠戰鬥了 48 年,可是他卻沒有表現出經驗豐富的那種自信,反而說這半個世紀以來,老鼠進步了人類退步了,而他的眼裡多了一份對老鼠的尊重。 

  在紐約,人類已經和老鼠戰鬥了 200 年,至今仍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隨着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提高,尤其是“燈塔國”,浪費食物已經是常態。 這種浪費有時候並非主動而為,因為市場繁榮,食品餐飲競爭激烈,必然有很多食物最終流向了垃圾桶。紐約街頭的垃圾可能是每一個遊客印象最深的街景,大量的垃圾在晚上被堆在街頭,等到第二天的早晨才會被清理,這種規律簡直就是老鼠天堂。 

  試想一下,你只是老鼠界的一粒塵埃,晝伏夜出,夜晚把鼻子探出下水道的格柵,就聞到了你最喜愛的食物,和小夥伴們一起鑽入食物的海洋,與世無爭。這就是紐約老鼠的真實生活。 

  當我們嘗試去用盡各種方法消滅它們的時候,其實它們也在學習,它們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聰明。老鼠是社會化的動物,它們擁有和我們一樣的社會法則,只不過稍微原始一些罷了。 作為專註捕鼠 48 年的老炮,他曾經也做過一個實驗。他抓來 4 只老鼠,把它們關在足夠大的籠子里,給充足的食物。 

  很快,4 只老鼠就變成了 37 只老鼠的大家族,它們有家庭,有社會等級,會照顧後代,看起來其樂融融。 等到老鼠的數量上升到 52 只時,食物供應停止了。老鼠樂園瞬間變成了老鼠地獄,它們毫不猶豫地開始同類相食,嚴格的等級制度讓首領永遠是吃掉弱者的那一個,這樣一場災難過後,留下來的仍是高等級的精英。 

  曾幾何時我們發明了特效老鼠藥,30 分鐘就能殺死一隻老鼠。但是我們成功消滅它們了嗎?顯然沒有。現在的老鼠變得非常機警,如果發現陌生的食物,它們並不會冒然嘗試,通常會觀察好幾天,最後由等級低的個體試毒。

  如果有同類因為吃了人類投放的誘餌而死去,老鼠們會在誘餌上撒尿,防止其他愣頭青再接觸。老鼠夾的情況也類似,夾死老鼠就留在原地,其它老鼠能看到並理解,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老鼠再觸碰捕鼠夾。 

  老鼠不僅僅有總結經驗的能力,它們甚至在基因上也變異出了超能力。英國的一些老鼠已經進化出了超強的抗藥性,有些個體需要 2000 倍的藥量才有可能死亡。 顯然,傳統的捕鼠方法已經很難有成效了,最簡單粗暴的投放藥物反而成了最難成功的一種。當然這部《鼠命》也介紹了世界各地人民對付老鼠的方法。 

  印度的一些城市出賞金鼓勵市民捕鼠,一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會以此為生計,他們網捕鼠,扯斷脊椎放進袋子里,一晚上的努力能賺來 6 英鎊左右的賞金。 

  在英國,有人把捕鼠發展成一種運動,利用梗犬捕獵的天性抓老鼠,就像傳統的狩獵一樣,為的就是捕到最多老鼠的榮耀,狗拿耗子真的不是多管閑事。 

  當然最極端的情況發生在印度的拉賈斯坦邦,這裏的人認為人死後會轉世成老鼠,再經過一次死亡才會重新成為人,人世間就在人和老鼠之間輪迴。

  因為這樣的信仰,他們有老鼠神廟,這裏的老鼠有專人餵養,與所有到神廟朝拜的人親密接觸,有些信徒甚至認為吃老鼠吃過的食物能治癒疾病。 

  紀錄片的結尾是一句預言,最早可能是這麼說的:“如果人類滅絕了,世界就是蟑螂的。”但是從紀錄片里的情況看,沒有人類的世界更可能是屬於老鼠的,畢竟老鼠還能吃蟑螂。

【精選推薦文章】

平板收購,iphone手機收購,二手筆電回收,二手iphone收購-全台皆可收購

收購3c,收購IPHONE,收購蘋果電腦-詳細收購流程一覽表

高價3c回收,收購空拍機,收購鏡頭,收購 MACBOOK-更多收購平台討論專區

3c收購,鏡頭 收購有可能以全新價回收嗎?

賣IPHONE,iPhone回收,舊換新!教你怎麼賣才划算?

Uber和Lyft終於發現,他們是交通擁堵惡化的推手

  文:王喬華,編輯:秦言,來源:懂懂筆記

  這個星期對於 Uber 來講有點兒走背字。不僅新一季財報爆出重大虧損,而且自己請來的調研公司用數據證明城市擁堵的推手——正是 Uber 自己。

  對於共享出行領域的巨頭來說,優化城市交通配給、緩解交通擁堵狀況一直是他們的“賣點”。但是數據證明,Uber 和 Lyft 在城市交通中佔據的比重正在逐漸加大,根據 Fehr&Peers 的研究報告显示,在部分重點城市 Uber 和 Lyft 的行駛里程甚至達到了車輛總行駛里程的 14%。 

  No.1 財報慘淡、調研打臉

  昨日 Uber 發布 2019 年二季度的財報:數據显示 Q2 營收為 31.7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 14%;但是營收增長的同時凈虧損也達到 52.4 億美元,同比也增加很多。這是近兩年來 Uber 正式披露財務數據以來最大的一次虧損,導致其盤后股價一度下跌了 12%。

  在虧損進一步加大的同時,Uber 對於城市交通改善的宣傳,也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被“喊破”。

  近日國外媒體曝光了一份 2018 年 9 月的“內部”調查報告。當時 Uber 和 Lyft 聘請了知名交通諮詢研究公司 Fehr&Peers,調查了他們在全美六個城市的總行駛里程(vmt),並將該数字與同前幾個月每個地區的總行駛里程進行了比較。不想研究結果狠狠打了 Uber 和 Lyft 的臉。

  該報告分析了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和華盛頓特區的交通數據,將研究結果分為兩部分:包括周邊城鎮和郊區的地區;以及城市中心及重要商業區為主的“核心”區域。

  調查結果显示,在每個城市的城鎮及郊區,Uber 和 Lyft 僅佔總行駛里程比例中的1~3%。但當這些数字放大到每個城市的核心區域時,比例就會急劇增加。例如,在舊金山郡,Uber 和 Lyft 佔據了整體車輛行駛里程的 13.4%,在波士頓的佔比達到了8%,在華盛頓 DC 則是 7.2%。

  Uber 和 Lyft 在歐美的共享出行市場已經成為雙寡頭格局。長期以來,這兩家企業一直堅信叫車應用程序有能力通過減少交通流量和私人汽車擁有量,進而改善城市交通。

  但實際上隨着 Uber 和 Lyft 影響力的逐漸上升,不斷有新的研究表明,共享出行服務實際上對交通擁堵造成了進一步的惡化。雖然每次兩家公司都會對相關研究結果提出質疑,但是對於共享出行服務造成交通環境惡化的爭論,至今都沒有停止過。

  No.2 利弊並存、值得警醒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土木工程教授格雷戈里·埃爾哈特(Gregory Erhardt),在過去一年多時間一直研究 Uber 和 Lyft 對公共交通流量的影響。他表示根據 Fehr&Peers 和其他機構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這一數據“幾乎是先前估計的兩倍”。

  當然相關行駛里程佔比在不同的城市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有些城市所受到的影響不像其他城市一樣那麼大,比如芝加哥、洛杉磯和西雅圖這些城市,Uber 和 Lyft 在總行駛里程所佔比例較低。

  而紐約市則被完全排除在數據分析調研目標之外,因為紐約市是這兩家公司在美國最大的市場,而且紐約市擁有廣泛的公共交通網絡以及較低的私人車輛擁有率。 

  Fehr&Peers 的研究報告還分析了不同階段的打車情況:從一位放空車的司機找到乘客,並把乘客送往目的地,整個流程對交通擁擠的影響。

  數據显示,Uber 和 Lyft 的平均行駛里程中,只有 54% 到 62% 的車輛是載客狀態的,也就是說“未載客”的空駛車輛行駛里程,佔據了兩者總車輛行駛里程的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問題並不是近期才被輿論注意到。據悉紐約市正試圖通過新的途徑——將司機工資與他們的實際載客時間捆綁在一起,來解決過多空駛車輛“滿大街跑”的問題。

  對於輿論的質疑,Uber 全球公共交通政策主管 Chris Pangilinan 在博客中側面做出了回應:“研究表明,儘管過去十年中共享出行服務的使用量有了巨大增長,但與所有其他交通量相比,網約車應用程序的使用量仍然相形見絀。儘管目前看來網約車應用程序的使用,可能會給交通流量帶來壓力,但是與私家車和商業交通用車量所帶來的壓力相比還是小了很多。” 

  Lyft 對於相關質疑則展示出了更积極的態度,Lyft 政策和分析主管彼得·戴對此表示,“們認為私人車輛是最大的問題,76% 的美國人獨自上下班。但是隨着共享概念的進一步推行,我們可以解決城市在交通領域面臨的挑戰。”

  可以肯定的是,Uber 和 Lyft 多年來一直飽受外界對其增加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批評。在此期間,他們也進行了不少嘗試,試圖通過其他渠道和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這兩家共享出行服務企業都推出了共享自行車和踏板車服務,將公共交通調度和票務整合到其應用程序中,同時提出了鼓勵司機轉向電動汽車的激勵計劃。Uber 還支持了紐約市最近推出的擁堵收費政策。 

  但實際上,僅僅將私家車的擁有量去對比 Uber 和 Lyft 的“運營車輛”,並不能作為外界質疑和批評的重點,駕駛里程總量的增加才是需要着重關注的。

  交通專家們大多都對 Uber 和 Lyft 的解釋和說辭感到厭煩,前紐約市交通專員 Janette Sadik Khan 在推特上批評到:“由於 Uber&Lyft 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已經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他們已經破壞了現有的交通模式。請問他們到底解決了哪些交通難題?”

  從一系列的調研數據可以看出,Uber 和 Lyft 只是提供了更方便的“第三方”出租車,而不是 Uber 和 Lyft 所承諾的出行革命。因為一旦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的人就會瘋狂加入到網約車的運營中。

  值得思考的是,當這樣的網約車服務進一步普及並造成了城市交通擁堵惡化后,人們是否還會選擇“網約車”這種出行方式呢?所謂共享出行服務的初心又有誰會記得?

【精選推薦文章】

帶您來了解什麼是 USB CONNECTOR  ?

為什麼 USB CONNECTOR 是電子產業重要的元件?

又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傳AMD正開發“NVIDIA殺手”顯卡:7nm Navi 23大核、支持光追

  作者:萬南

  面對 NVIDIA 的甜品卡,AMD 有 RX 5700 系列對標,然而,再往上的話就幾乎成了老黃一人的獨角戲。

  按照 AMD CEO 蘇姿豐的說法,7nm Navi 還有更多產品在路上。今晚(8 月 9 日),一位可靠的匿名消息人士爆料稱,AMD 正準備兩款可以和 NV 旗艦卡抗衡的產品,核心分別是 Navi 21 和 Navi 23。

  其中 Navi 23 在內部被稱作“NVIDIA Killer(N卡殺手)”,瞄準 RTX 2080 Ti,但是否會升級到基於 7nm+ 的第二代 RDNA 架構還不得而知。其實今年,Navi 本計劃在第一季度發布,可 AMD 延期了,一推就是小半年。

  不過,按照 AMD 圖形總師王啟尚的說法,AMD 會加快圖形顯卡的節奏。

  另外,Navi 21 可能會在今年底作為第一代 RDNA 的大核登場,只是此次消息中並沒有很明確予以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AMD 總是以等生態成熟為例來搪塞“光線追蹤”技術,可 NV 的大肆宣傳已經讓玩家們開始介意這項技術的有無,況且 AMD 為 PS5、Xbox Scarlett 定製的 APU 也都硬件級支持光追,AMD 也不打算藏着掖着了,很有望在 Navi 23 上正式推出。

  據說 RTX 30 系顯卡也在趕工了,希望 AMD 把握好節奏,別 Navi 23 出來沒幾天又被降維打擊了。

【精選推薦文章】

平板收購,iphone手機收購,二手筆電回收,二手iphone收購-全台皆可收購

收購3c,收購IPHONE,收購蘋果電腦-詳細收購流程一覽表

高價3c回收,收購空拍機,收購鏡頭,收購 MACBOOK-更多收購平台討論專區

3c收購,鏡頭 收購有可能以全新價回收嗎?

賣IPHONE,iPhone回收,舊換新!教你怎麼賣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