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了坐王欣的馬桶,覺得太味兒了

  文/Philex

  來源:科技唆麻(ID:techsuoma)

  不少人自認為欠兩個人電影票,一個是周星馳,另一個是王欣。

  前一位的,大概率在《美人魚》的時候已經還清了,即將沖春節檔的《新喜劇之王》的已經開始显示出頹勢:

  “衝著 XX 也要看”的邏輯已經開始失效了。前兩年屢試不爽的“大 IP+ 流量明星”在全年幾乎全線票房撲街,一度喜劇影響力不遜於周星馳的開心麻花,也在《李茶的姑媽》上結結實實栽了個跟頭。

  “衝著 XX 也要看”不靈了,那“衝著 XX 也要用”呢?

  出獄一年,王欣做了兩件事。去年 9 月拿了貝塔斯曼和 IDG 的 3000 萬美元天使輪,以及今年 1 月宣布以匿名社交產品回歸創業。前者被他視為“拿給團隊看的”,後者則是他口中的“剛需”。

  這款產品就是定於今天早上 10:30 發布的馬桶。

  從 14 日晚間起,便有用戶陸續通過馬桶官方公布的方式提前試用。既然主打匿名,如你們所想馬桶里也的確充滿了馬桶里該有的東西:

  沒了“罪魁禍首”樂視作為發泄對象,作為社交產品老大,騰訊自然成為靶子。一如當年“3Q 大戰”時,被 360 煽動的吃瓜群眾一樣,熱烈非凡。

  王欣自己也加入了戰鬥中,但至於事實是不是如王欣字里行間暗示的“微信怕了”,作為看客的我不知道,但微信認定其“網頁包含不安全內容”,我認為並沒有任何過失。

  當然,新生力量被“打壓”的戲碼永遠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咱不用微信和短信邀請了,咱直接上官網也行。但事實證明,王欣的這隻馬桶完全沒有做好上線的準備。

  從今天上午開始,下載好 App 的,一直處於“驗證碼錯誤”的狀態。而沒還沒下載的,已經沒地兒下載了,iOS 下載鏈接已經被關停,蒲公英應用內測分發平台上,App 也已經被刪除。

  更扎心的在於已經有不少用戶開始質疑“為何一個匿名社交 App 要獲取通訊錄權限?”

  就“發布馬桶”這件事本身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場車禍。而一直以“產品經理”的標籤示人的王欣,顯然清楚一款產品在這一階段流失用戶的後果。

  我更想說的是,王欣在抓緊修復問題的同時,可能要開始審視一下自己的人設。

  1

  冷啟動,靠個人品牌靠譜嗎?

  正如開頭那個段子一樣,“欠 XX 一張電影票”從本質上來講,是社交貨幣的一種體現。

  譬如,你自稱“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約等於為自己貼上了一個“周星馳影迷”的標籤。

  我來一句“欠王欣一張電影票/會員”,很大程度上為自己貼上的是“關注互聯網行業”或者“我也青春過”的標籤。

  別笑,在中國這個複雜且龐大的市場,整天把段子掛在嘴邊的人,不少就是他所在圈子中的“懂的人”。自詡“懂”的人,是不屑於整天把“雞湯味”更濃的馬雲、任正非掛在嘴邊的;他們更崇拜張小龍……以及王欣。

  而王欣很有可能陷入了一個“大V怪圈”。

  類似的情況經常出現在不少大V身上。社交時代,總有人囿於表達技巧的欠缺,或是懶於表達自己的態度與觀點,而被一個人設鮮明的大V吸粉。粉的人,奉為圭臬;黑的人,棄如敝履。

  王欣的人設是“堅信技術無罪的天才”,滿足了不少人“謝耳朵式幻想”。

  從過往的輿論來看,吹捧王欣,至少已經能聚集起相當一部分人。而這群人表現出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主要關注的並不是“做了什麼”,而是“誰在做”。王欣目前聚集起的大量用戶,並不像微信早期切入市場時,是瞄準了“移動端即時通訊”這一需求的發芽,而僅僅因為他是王欣做的。

  在所謂的“苦微信久矣”大環境下,少年斗惡龍的戲碼自然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而如果這位少年還是“自帶青春回憶濾鏡”的王欣,戲劇程度顯然就更高了。

  換言之,馬桶是什麼不重要,“王欣的產品”才是重點。

  如果你有留心最近的新聞,王欣的各種採訪想必是刷到了不少。以個人品牌作為產品冷啟動的憑藉,的確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一大批種子用戶。

  那麼,然後呢?是不斷滿足這群快播延續下來的種子用戶的需求,為“拜王欣教”打造一款“圈地自萌”式的產品,還是以傳統邏輯燒錢拉新蹣跚前行?

  畢竟,個人品牌的反噬作用,我們在手機圈已經能找到案例。反觀當年快播做到 3 億用戶,也從未將王欣抬到台前。

  2

  匿名社交真的有戲?那麼多閃呢

  “微信無法撼動”已經成為共識,那麼放棄熟人社交,以“匿名”切入社交賽道的確順理成章。不過,以當下的初步顯露的問題來看,馬桶顯然有不少沒有考慮到問題。

  匿名社交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從當年各種聊天室、BBS,到後來一度火爆的無秘、烏鴉、幾度。從 PC 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它的確是一種“剛需”,畢竟窺私慾是人性中天生的一部分。

  匿名是真的在“緩解壓力”嗎?恐怕不是,匿名潛台詞其實是“你不用為你的言論負責”

  互不相識地兩個人會匿名討論最喜歡的作家是誰嗎?顯然不會。

  所以你能看到最“長壽”的匿名社交產品是誰呢?是脈脈。原因無非兩點:一方面相對垂直,多為互聯網相關話題;另一方面是公司認證,好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言論真實性的問題,也出現過翻車問題。

  既不垂直,亦無須為言論負責,顯然難逃一死。

  往輕了說,就像曾經的無秘,早期還是一片豐收的瓜田,最後卻成了造謠攻擊的溫床。而往嚴重了,LBS 配合匿名社交,想象空間不可謂不大。比如銷售某些違禁商品、拉皮條……至少我已經聽到的消息是,不少黑產玩家已經躍躍欲試了。

  以過往的經驗來看,監管的重鎚一旦落下,後續翻身的機會顯然渺茫。

  而最難堪的問題在於那個創投圈最經典的問題“騰訊做了怎麼辦?”

  騰訊的 QQ 和微信牢牢把握住熟人社交的市場,微信不必多說,QQ 至少是目前最大的年輕用戶社交平台,以至於外界會誕生出一種不切實際的看法:既然熟人市場已經結束,那麼陌生人社交呢?

  從陌陌到探探,陌生人社交真的那麼好做嗎?

  當年 Snapchat 與 Facebook 的那一場大戰不少人還記憶猶新。Snapchat 憑藉“閱后即焚”的亮點功能,從學生群體中開始爆紅,一度市值高達 330 億美元。

  而在拒絕 Facebook 的收購之後,前者開始全面將“閱后即焚”作為旗下產品的內建功能。如今 Snapchat 市值僅剩不足 82 億美元。

  和熟人社交以關係鏈作為壁壘不同,匿名社交可以說毫無壁壘可言。

  以王欣瞄準的微信為例,無論是已經作古的“漂流瓶”還是同樣 LBS 社交的“附近的人”,都曾是冷啟動時的殺手鐧。這對於如今的微信來講,並沒有技術壁壘。

  對微信而言,實現起來僅僅是在發現頁加一個按鈕而已,背後則是覆蓋的 10 億的裝機量。

  換言之,需要匿名交流場景,對效率的要求是極高的,這意味着微信/QQ 有着天然優勢。心如火燎地捧着半天沒幾個人的馬桶,和到處都是人的微信/QQ,你選誰呢。

  如果想得更遠一點,如果微信真的有了匿名社交。聊得來的話,隨口一句“加個微信吧”,這可能是殺手級的應用。

  總之,匿名社交可能有戲,但分誰來做。

  3

  最後:如何定義圈子?

  截止到完稿時,今天的第三場社交產品發布會還沒開始。從匿名社交的馬桶、到“專為年輕人打造”的多閃,其實我認為有一個本末倒置的地方。

  做社交,定義圈子的不是產品,而是文化。

  中國是個大市場,有極大的想象力。所以也不賴互聯網公司沒創意,扎堆兒做社交,誰都想複製當年騰訊以社交為根據地的打法。

  但問題是,中國這個市場也足夠複雜。所以“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產品其實完全找不到落腳點、莫說是 90 后與 95 后相差甚遠,哪怕是細化到同一個班級,也是你愛二次元,我看 NBA。

  互聯網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難度,也解放了個體的發展方向。

  所以,倒回去看過去一段時間一度表現不錯社交產品,比如一起唱歌的音遇、一起看電影的微光、亦或是以愛好共同點匹配的 soul……無不適將落腳點放在“文化認同”上。

  顯然,打敗微信的,不會是下一個微信。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網頁設計公司推薦更多不同的設計風格,搶佔消費者視覺第一線

※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網站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自行創業 缺乏曝光? 下一步"網站設計"幫您第一時間規劃公司的門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