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iPhone需求放緩 影響其第四季度業績

USB CONNECTOR

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道,高盛表示,由於中國對iPhone的需求明顯減少,蘋果公司的業績可能最終會令投資者失望。

高盛分析師羅德霍爾(Rod Hall)上周日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表示:“有多種跡象顯示,中國消費者對iPhone的需求迅速放緩。我們認為,這很可能容易影響到蘋果今年秋季在中國的需求。”

盡管該分析師預計,蘋果最新款手機iPhone XR、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需求疲軟的影響,但手機需求的整體下滑可能會對蘋果公司的利潤造成巨大損失。

他表示:“在我們看來,蘋果的增長潛力主要集中在中國對更大屏幕iPhone的需求上。如果這種疲軟的消費者需求持續下去,並影響到高端iPhone市場,那麼蘋果第四季度業績將受到影響。”

雖然霍爾承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第二季度顯示出瞭一些重要跡象,但他預測蘋果第三季度的銷量同比下降15%。

他估計,iPhone第四季度銷量將達到8000萬部,其中1300萬部來自中國,占iPhone總銷量的16%,這一比例在2017年12月和2016年12月分別為19%和18%。

該分析師稱,對於蘋果來說,最糟糕的情況是,第四季度每股收益可能比高盛當前的預估低4%。霍爾給予蘋果股票“中性”評級,他將該公司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定為240美元,這意味著該股明年將有8%的上漲空間。

高盛公佈報告後,蘋果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下跌0.3%。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16/301465.shtml

三星收購網絡數據分析公司加快推出5G產品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三星電子準備推出5G聯網設備和移動服務產品之際,這傢公司周三表示收購瞭網絡數據分析公司Zhilabs,幫助這些產品快速處理數據。

三星沒有透露這筆交易的價值。這是自今年8月三星集團承諾在人工智能、5G、汽車電子元件和生物制藥領域投資25萬億韓圓(合168億英鎊)以來,首次宣佈新的技術收購。

三星看重的是,Zhilabs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網絡數據將幫助其過渡到5G新設備,後者使用自動網絡分析工具能夠快速處理數據。

Zhilabs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巴塞羅那,為大約50傢電信公司提供網絡狀況、性能和數據流量分析。三星將完全持有Zhilabs,後者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三星周三還表示,它“還將探索並投資於其他由新興技術推動的商業機會”。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17/301802.shtml

盜刷事件發酵:蘋果公司被中消協“點名”

USB CONNECTOR

【億邦動力訊】10月20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蘋果盜刷事件被中消協“點名”瞭。

中消協昨天宣佈,蘋果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的“試圖通過欺詐性的退款申請試圖牟利的情況有所增加”、黑客原因、“撞庫”手段等,均無法構成免責理由,且不應把自身存在問題與試圖有欺詐性情況混為一談。中消協要求蘋果公司及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足夠主證據反駁的,均應一視同仁進行足額賠償。

中消協方面表示,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應當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無論消費者是否開通免密支付,經營者都應保障消費者的交易安全。不僅如此,經營者在消費者開通免密支付時也應盡到合理的提示、告知義務。消費者開通免密支付後,每次交易仍應當經由消費者確認。中消協方面認為,免密支付應僅限於免除消費者輸入密碼,經營者對於消費者每次交易仍應盡到提示義務,經消費者確認後方可進行支付、扣款交易。

億邦動力瞭解到,近日,全國多地蘋果手機用戶反映他們在蘋果支付上遭遇瞭盜刷。目前,瞭解到的被盜刷人數預計超過700人。金額少則幾百塊,多則上萬塊,涉及面很廣泛。而且盜刷涉及支付寶、微信和銀行卡等常用的移動支付工具。據相關媒體調查指出,此次大面積盜刷與蘋果及支付寶開通的免密支付功能有著密切關聯。

蘋果公司隨後於10月16日發佈聲明表示,調查發現少量用戶的賬戶在尚未開啟雙重認證的情況下遭遇釣魚詐騙,同時,發現試圖通過欺詐性的退款申請試圖牟利的情況有所增加。強烈建議所有用戶開啟雙重認證,以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BYAKA7MA)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20/302328.shtml

印度智能手機報告:小米以27%市占率領先

USB CONNECTOR

在第三季度,小米打敗三星,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導者。

Counterpoint稱,在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瞭5%,環比增長瞭24%。印度智能手機的銷量占到印度全部手機銷量的一半,超過瞭同期美國智能手機的銷量。

在第三季度,在新款紅米6系列、子品牌Poco和下線渠道發展的推動下,小米創下瞭單個季度最高的銷量,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2%增長到瞭現在的27%。三星的市場份額與去年同期持平,仍然為23%。而小米和三星的市場份額均較上個季度出現下滑。在第二季度,它們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8%和29%。

Counterpoint公司的分析師卡恩-楚漢(Karn Chauhan)稱,在第三季度,150-250美元價位的智能手機貢獻瞭大約三分之一的銷量。

在第三季度,一加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機(3萬盧比及以上價位)市場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占有30%的市場份額。排在其後的分別是三星(28%)和蘋果(25%)。一加、三星和蘋果合在一起占有83%的市場份額;而在一年前,它們的占比高達98%。在第三季度,印度高端智能手機的銷量占比為3%,銷售額占比為10%。

“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估計比整體手機市場增長的速度更快,因為各手機品牌都已在這個市場上推出瞭更多的選擇。”Counterpoint公司副主管塔倫-帕塔克(Tarun Pathak)稱,“印度中產階級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也是一個積極的因素,這讓印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好。”

他還補充稱,在第四季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因為所有手機品牌都會用自己的新款手機進行競爭,例如谷歌Pixel也加入瞭競爭。

Counterpoint公司稱,整體而言,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創造瞭新的記錄。

“在第三季度,智能手機的銷量在一開始很平淡,但是後來迅速增長,到最後創下瞭歷史新高。”Counterpoint公司分析師安斯卡-傑恩(Anshika Jain)說。

她還補充稱,在第三季度,盧比對美國的匯率創下瞭新低。這影響到瞭各手機品牌的供應鏈和產品規劃。

“在假日季後,庫存的增加將會讓各手機品牌承受很大的壓力。它們可能需要將增加的價格轉移到消費者頭上。因此,各手機品牌不僅要在假日季吸引新的用戶,而且要盡量減少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vivo排在第三名,占有10%的市場份額,印度手機制造商Micromax兩年來首次擠入前五名,占有9%的市場份額。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24/303063.shtml

印度消費者本財年花費473億買中國手機

USB CONNECTOR

據外媒報道,在2018財年,印度消費者花瞭逾5000億盧比(473億元人民幣)購買中國四大手機品牌生產的智能手機,約為上個財年的兩倍。分析師和業內人士稱,由於中國手機品牌繼續雄霸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這四大中國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和榮耀——以及其他中國手機品牌例如聯想摩托羅拉、一加和Infinix,合起來占據瞭印度全部智能手機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分析師稱,今年以來,中國手機品牌的銷量還在迅猛增長。

相對於韓國、日本和印度手機品牌來說,中國手機品牌推出的手機往往規格偏高,價格偏低。它們成功將自己變成瞭全球手機品牌,迎合瞭印度消費者偏好跨國公司產品的心理。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副主管塔倫-帕塔克(Tarun Pathak)稱,中國頂級手機品牌能夠輕易借力深圳硬件和研發中心以及供應鏈生態系統。“這幫助它們成為瞭創新者,始終引領潮流。”他說。

由於“印度造”政策的實施,小米、Oppo、聯想摩托羅拉、華為和vivo不斷在印度本地投資生產手機和創造新的工作。這大大促進瞭印度經濟的發展。小米在今年4月宣稱,它計劃投資1500億盧比(約合142億元人民幣)在印度生產智能手機零部件。Oppo則在印度北方邦建立瞭兩個新的生產廠。

vivo在印度的工廠雇用瞭逾5000人。印度一傢最大手機零售店的負責人稱,中國手機品牌在主流價位的細分市場上確立瞭自己的地位,例如小米稱雄6000-1.3萬盧比(567-1229元人民幣)價位的市場,Oppo和vivo統治瞭1萬-2.2萬盧比(946-2081元人民幣)價位的市場,榮耀則在8000到1.2萬盧比(757-1135元人民幣)價位的市場上不斷獲得市場份額。

“這些價位的細分市場占印度全部手機市場的80%以上。沒有一傢印度手機公司敢與爭峰,三星是唯一角逐這個市場的非中國手機品牌。”他說。根據印度公司註冊處的相關文件顯示,在2018財年,小米的印度業務營收是2294.73億盧比(約合217億元人民幣)(相對而言,在2017財年,這個數字是833.44億盧比(約合79億元人民幣))。Oppo印度業務的營收是1199.43億盧比(約合113億元人民幣)(相對而言,在2017財年,這個數字是805.08億盧比(約合76億元人民幣))。vivo印度業務的營收是560.13億盧比(約合53億元人民幣)(相對而言,在2017財年,這個數字是358.42億盧比(約合34億元人民幣))。

在2018財年,中國四大手機品牌的營收總額從2017財年的2626.24億盧比(約合248億元人民幣)大約增長瞭一倍,增長到瞭5172.21億盧比(約合489億元人民幣)。小米和華為在印度市場上一直保持盈利狀態,Oppo和vivo尚未實現收支平衡。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稱,在2018財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約為1.5萬億盧比(約合1419億元人民幣);印度全部手機市場的規模為1.7萬億(約合1608億元人民幣)。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稱,在2017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為1.1萬億盧比(約合1040億元人民幣),在2018年有望達到1.2萬億盧比(約合1135億元人民幣)。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速度約為10-11%。

分析師預計,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快速發展的態勢在新的一個財年中將會繼續下去。原因有三:在3萬盧比(約合2837元人民幣)以上價位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一加已連續兩個季度保持領導地位;中國手機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例如小米推出瞭Pocophone,Oppo推出瞭Realme;以及新來的中國手機品牌傳音的Itel、Tecno和Infinix手機品牌在印度獲得瞭高速發展。

華為印度發言人稱,在2018年上半年,它的榮耀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獲得瞭史無前例的281%的高速增長。

相對而言,三星在印度發展瞭20年。在2017財年,它的智能手機營收是3426.1億盧比(約合324億元人民幣)。在2018財年,蘋果在印度的營收是1309.7億盧比(約合124億元人民幣)。在2017財年,另一傢中國手機品牌,聯想摩托羅拉,創造瞭1195億盧比(約合113億元人民幣)營收,但是其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和其他硬件的營收。三星和聯想摩托羅拉在2018財年的營收數字尚未公佈。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29/303859.shtml

秋季智能終端市場高端機現狀:國產四強爭霸

USB CONNECTOR

總體上看,國內智能機市場廝殺依舊激烈,三星已經滑落至2.9%瞭,小米也滑到9%瞭。蘋果相對堅挺,維持在25%以上。OPPO、華為、vivo激烈廝殺,OPPO目前以18.1%居於國產品牌第一位,不過近期也進入下滑趨勢,能撐多久?值得觀望。

廝殺之下,賣點噱頭切換相當迅猛,沒有高屏占比、拍照優化、功能AI,已經不好意思出門說自己是高端手機瞭,這大概也是為什麼OPPO、華為新機在國內的關註度、表現都要優於蘋果的原因瞭。

當然,從換機情況看,20個月換機規律仍然存在,各傢相差不大,不過換機去向差別挺大:華為相對穩定,45%以上仍舊選擇華為;vivo和OPPO好兄弟相愛相殺,用戶換機互流的較多。

不妨看報告吧。

中國智能終端市場品牌現狀及新款高端旗艦機型上市表現

1、TOP3品牌市場占有率比去年增加5.3%,品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OPPO暫時超越華為成為國產第一大品牌,兩者對市場的爭奪愈演愈烈

2、整體上,2000-3000價格段仍為當前的升級主力,華為及OV系對高端市場的爭奪加強

OPPO在3000-4000元高端機市場發展較好,而4000元以上市場中華為仍然領跑國產品牌。千元以內價格段低端手機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減少3.1個百分點。

3、蘋果仍有多款手機占據TOP機型榜單前五,但領跑的兩款均為2015年發行的舊機型,將很快進入換機周期

4、屏占比提升、拍照效果優化和功能AI化是各品牌的高端旗艦機推陳出新的主要競爭方向

5、OPPO和華為的高端旗艦機型在上市一月後的表現十分亮眼

OPPO Find X和華為P20以及P20 Pro定價均在4000-6000元左右,約為蘋果新機價格的一半。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導致果粉換機的“觀望期”拉長。

6、一二線發達地區30歲以下的人群為高端旗艦機的核心用戶,擁有零界全面屏的vivo NEX受到24歲以下年輕人的青睞

安卓用戶換機情況及動機分析

1、國產四大品牌用戶換機周期比較接近,均為1年半左右

2、從安卓用戶的換機行為來看,華為的自傢技術優勢帶來瞭較高的用戶忠誠度;而OPPO和vivo互換比例較高,潛在用戶重疊比例大

3、華為、小米高端機的用戶主要來源於本品牌用戶的終端升級需求

4、OV兩傢用戶流動比較頻繁,除瞭終端升級需求,也有部分vivo NEX用戶會選擇換到OPPO Find X

5、玩遊戲,看視頻是華為P20用戶換機的主要動機

換機到華為P20後,用戶在在線視頻及手機遊戲類應用的活躍度明顯提升。

註:文/Mr.QM,公眾號:QuestMobile(ID:QuestMobile),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3953.shtml

互聯網電視:如何從喧囂走向衰退

USB CONNECTOR

沒有等來47歲的生日,李懷宇便在今年3月離開瞭自己一手創辦的微鯨。

作為百視通的創辦人,李懷宇曾在2011年一手將它帶上瞭A股,功成名就後,退居幕後。但僅僅過瞭三年,不甘寂寞的李懷宇又重出江湖,拉上華人文化,成瞭互聯網電視領域的攪局者。

那是2014年。互聯網電視的鼻祖樂視電視,剛剛經歷長達一年的產能爬坡,當年年底,他的始作俑者賈躍亭從美國“渡劫”而歸時,其年銷量已經突破瞭150萬臺。

這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數字。那時,一傢主流電視廠商的年銷量也不過近千萬級,樂視電視的狂飆猛進,讓這些打瞭幾十年的老冤傢們靜瞭下來,一齊將目光投向互聯網電視這一嶄新的細分領域。

覬覦這塊肥肉的,更不僅僅是傳統電視廠商們。不久後,互聯網電視項目接二連三湧現,2014年底成立的微鯨也是其中一員。

在2015年產品發佈時,微鯨帶著背後堪稱豪華的大佬資源高調亮相,其陣仗足以讓競爭對手們膽寒;而華人文化基金等資方帶來的20億元啟動資金,更是堪稱創業者之中的頂配。

然而,僅僅不到三年,微鯨的“星光”就黯淡瞭。今年1月,是李懷宇最後一次在媒體亮相,兩個月後,這位自比為“令狐沖”的70後創業者便選擇瞭出走。

這時,他曾經的對手們,要麼早一步離開,要麼尚在苦苦堅持—–整個互聯網電視領域,也不過剩下小米電視活得稍微輕松一點罷瞭。

性價比的“原罪”

互聯網電視自樂視而興。

2013年5月7日,樂視第一代電視X60正式發佈,正式開啟瞭互聯網電視元年。

雖然樂視的PPT上充滿著無數“生態”字眼,但消費者卻完全不在意。真正刺激消費者的是X60前所未有的性價比:60吋大屏幕+四核處理器,售價6999元+490元(490元為視頻會員服務費)。

彼時,同尺寸產品基本都在萬元以上;至於同配置,連對比的對象幾乎都沒有。

市場立刻給瞭積極反應。根據樂視官方公佈的數據,首次開賣的一萬臺X60在不足一小時後即被搶購一空。最終,X60在其生命周期內賣瞭30多萬臺,這在60吋大尺寸上相當出色——-一個可以用來佐證的例子是,作為合作方,富士康給這款產品定下的預期僅有5萬臺。

“開售前,富士康做瞭個儀式,他們在小黑板上寫著賣夠10萬臺富士康降多少錢,再賣10萬臺降多少錢,之後郭臺銘跟我們挨個簽字”,時任樂視致新總裁的梁軍曾告訴騰訊《深網》,事實上,後面的階梯富士康本來就沒打算啟用。

自那時起,性價比就成瞭樂視電視難以無法抹去的重要標簽。

當年10月10日,樂視又發佈瞭50寸電視S50。50吋更加主流,2499+490元的價格也更加低廉,配合上樂視輕車熟路的互聯網公司式營銷,S50成瞭第一代電視裡最大的爆款。

然而,這時的樂視電視還尚未真正引起整個行業的重視。

不同於傳統電視廠商,沒有太多產業積淀的樂視電視團隊在硬件上犯瞭難,當時一位電視行業從業者甚至在接受騰訊《深網》采訪時斷定,樂視電視根本活不過一年。

這並非危言聳聽。雖然X60發佈於5月7日,但梁軍後來告訴騰訊《深網》,拖到當年7月3日,樂視電視才真正開售,“這兩個月當時宣稱是搞營銷,實際上是研發真沒幹完”。

直到2013年9月底,在每天要花兩個小時開用戶反饋會的情況下,樂視電視團隊才把原本“沒擦幹凈的屁股才勉強擦好”。

這時,走過第一階段的互聯網電視,終於在樂視電視團隊堪稱冒險的嘗試下,勉勉強強得站在瞭電視廠商面前—–後者並不知道,眼前這隻“嗜賭成性”的猛獸,即將帶來怎樣的血風腥雨。

內容打法成型

2013年9月,同時也是小米電視面世的時間。

不同於走得踉蹌的樂視,依仗著做手機時積累的品牌效應和供應鏈優勢,小米電視一上來就打出瞭聲勢。

恰逢此時,樂視自己掉瞭鏈子,硬件上的“軟肋”被人揭瞭出來:當人們拆開樂視電視的後蓋,蜘蛛網一樣的佈線讓人大跌眼鏡。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個競爭對手趁機發難,糟糕的做工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樂視電視一度陷入被動。

這時,不少人猜測,樂視所開啟的行業熱度可能將讓位於走的更穩的小米。

然而,“運氣”仍然沒有離開剛從PPT中走出來的樂視電視。

2013年,正是視頻版權時代的隱性轉折。經過數年的發展,盜版模式逐漸消失,買版權成瞭新的關鍵詞。一夜之間,樂視囤積的正版版權成瞭一筆重要財富。反映到電視屏幕,樂視電視上大量高清正版資源,與沒有自有版權、用戶隻能自己通過盜版等方式解決的小米形成瞭鮮明對比。

被性價比吸引過來的用戶也開始逐漸發現這一點。不僅如此,相對於傳統電視廠商,樂視電視在高清資源上的優勢同樣明顯,而互聯網公司在操作系統上的體驗優勢再次幫助樂視拉來不少粉絲。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

於是,進入2014年後,意識到這一點的電視廠商們終於開始跟進。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樂視之後,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廠商開始註意到這一風口,互聯網廠商也發現這塊生意有利可圖—–硬件產業和內容產業第一次真正平起平坐,開始籌劃聯姻。

自2014年開始,TCL、長虹等傳統電視廠開始宣佈與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合作,推出對標樂視等互聯網電視產品的智能電視。

但直到年底,樂視電視仍然倚靠其內容+硬件一體的完善體驗,讓大多隻通過所謂合作推出瞭一個定制APP的傳統廠商相形見絀。

那一年,樂視電視成功將銷量突破瞭150萬臺,雖然相比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廠商仍有一定差距,但其勢頭已經讓後者開始焦慮。

而缺乏內容的小米電視,僅僅拿下30萬臺銷量,一度陷入沉寂。

小米反擊戰

眼看著紅利要被樂視一傢蠶食殆盡,眾多玩傢終於按捺不住,裹挾著資本,在2015年這一年集中入場。

包括PPTV、暴風、聯想、微鯨等均在此時入局。一時間,原本隻有個位數玩傢的互聯網電視領域,成瞭幾十個玩傢的大混戰。

起瞭個大早卻又趕瞭個晚集的小米率先回到戰場,並成為這一輪圍剿樂視的急先鋒。

如同小米手機發佈會上常常對標的iPhone,這一時期的小米電視,對樂視電視情有獨鐘,但凡開發佈會,總要把樂視拿出來對比一番。但內容的匱乏,令小米這時隻能打性價比和硬件牌,面對樂視的內容優勢,小米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小米很快采取瞭行動。2014年底,前新浪總編輯陳彤加盟小米;在雷軍授意下,手持10億美元內容專項資本的陳彤率領小米軍團奮起直追,到2015年6月時,小米已經用資本構建瞭一個由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等各大產業公司組成的內容聯盟。

這是小米電視打響反擊戰的開始。幾乎在公開內容聯盟的同時,此前一直躲在幕後的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走向瞭臺前,連續向樂視發難,指責其內容不合規、收費政策是騙局。

這打中瞭樂視的“七寸”,合規問題確實是樂視的軟肋。受困於無法接入播控平臺,樂視電視常年遊走在違規的邊緣,相較之下,已經接入iCNYV、GITV的小米並不擔心政策風險。

隻是,小米赤裸的公開發難,多少讓樂視方面始料未及。一位樂視致新高管當時告訴騰訊《深網》,雖然知道小米小動作多,但點名道姓的罵、還專門開溝通會罵,怎麼想也沒想到。

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則告訴騰訊《深網》,在電視的問題上,雷軍一直不甘心,但自己站出來,又感覺有些掉瞭身價,最後才讓王川站出來對陣賈躍亭。

但口水戰畢竟隻是口水戰,幾輪攻訐後,最終還是不瞭瞭之。而在銷量上,起死回生的小米依舊沒有占到便宜:截至2015年12月,樂視電視宣佈當年銷量相對上年翻瞭一倍,達到瞭300萬臺;相比之下,小米電視當年銷量約是百萬臺上下。

至於其他玩傢的銷量,除瞭創維旗下的酷開,甚至沒有拿出來對比的必要。

融合、同化

酷開絕對算是個異數。

雖然傳統電視廠商並不是這一輪互聯網電視浪潮的主角,但敢於獨立出新品牌的創維,多少搶瞭些風頭。

根據渠道人士估算,2015年,酷開總銷量約為100萬臺,與小米不相上下,穩居互聯網電視領域前三。但相對於樂視小米的高調,酷開卻長期不溫不火,幾乎在輿論上沒什麼聲量。

究竟誰在買酷開?這一度讓不少行業人士充滿困惑。

當時,互聯網電視幾乎都以電商渠道為主,其服務用戶也大多是年輕群體,無論是電商渠道還是品牌形象上,酷開顯然並不占優。但一位渠道人士此後告訴騰訊《深網》,酷開快速上升的秘訣,有一部分原因在於母公司創維的幫助。

“很多人去線下店買創維,導購會告訴顧客,同樣配置的可以更便宜,隻是你得網上下單,不能在店裡提”。而創維自身的物流、倉儲,也為酷開提供瞭便利。

如此,酷開在線上營銷之外,開辟瞭新的戰線。依托於創維本身的渠道優勢,“互聯網品牌”酷開以一種不那麼互聯網的方式在暗地裡攻城拔寨。

而酷開的存在,似乎也模糊瞭互聯網電視與傳統電視之間的邊界。事實上,對於互聯網電視的定義,業內一直沒有準確的說法;一種較為通用的解釋是,互聯網電視由互聯網公司主導,往往使用電商渠道售賣。

但作為公認的互聯網電視龍頭樂視,卻在2015年—–互聯網電視最為大行其道的那一年,大張旗鼓的佈局起瞭線下渠道。對內,樂視電視甚至將其視為當年最重要的戰略。

時任樂視控股副總裁的張志偉,正是樂視線下渠道Lepar的負責人。在接受騰訊《深網》專訪時,他甚至表示,以後隨著線上增速放緩的趨勢加劇,最終線上渠道的占比很難超過30%。

“電視品牌沒有線下店,一定不會成為主流品牌”。

一語成讖,如今來看,這可能是互聯網電視行業逐漸衰落的最佳註腳。

後繼者們

不過,樂視的學徒們,學樂視佈局線下的卻不多——這本身不是互聯網公司的擅長之處。互聯網電視的主戰場,依舊在互聯網、在電商渠道,這也是長時間內行業的共識。

由於前一年的集中入場,互聯網電視領域終於在2016年百花齊放,李懷宇的微鯨電視、馮鑫的暴風TV等,都在這一年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然而,這些廠商的歷史,卻大都隻是在翻版前輩走過的路。

供應鏈問題仍然是這些新生互聯網廠商的最大障礙。一位行業人士曾告訴騰訊《深網》,由於缺乏供應鏈經驗,很多互聯網廠商在供應商面前十分劣勢。

“以面板為例,面板廠普遍很勢利,誰的量大就會優先供應誰,小玩傢連面板都常常拿不到”。這與在供應鏈上業已耕耘多年的樂視、小米又拉開瞭不小差距。

而在內容層面,以視頻網站起傢的PPTV與暴風,在內容儲備上甚至還不如樂視,而定制APP的粗糙方案早已被證偽。

這時,大多數互聯網電視廠商能拿出的,幾乎隻有性價比這一條路。其結果便是,賣一臺虧一臺,不斷陷入虧損的泥淖。即便是當時綜合實力仍穩居行業第一的樂視,也擺脫不瞭這一宿命。

直到2016年底樂視電視因樂視危機陷入困境,人們才逐漸意識到,這條路或許已經走到瞭盡頭。反倒是傳統電視行業,隨著其產品智能化日益提升,渠道優勢與供應鏈優勢又得以重新顯現。

在整個2017年,不少互聯網電視的從業者都在強調盈利。

但隨著樂視電視的迅速衰落,沒有瞭學習對象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即便選擇停掉硬件補貼,也會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消亡?新生?

命運的密鑰又逐漸回到瞭傳統廠商手上。

根據傢電調研機構奧維雲網發佈的監測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延續收縮態勢,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9%,萎縮至10%。而在2017年初,互聯網電視份額一度逼近彩電整體銷售的20%。

顯然,比起2017年前的人聲鼎沸,2017年後,互聯網電視正陷入到長久的沉寂,生存危機也隨之襲來。

多傢廠商開始告急,微鯨便是其中之一。知情人士曾告訴騰訊《深網》,在2017年逐漸減少補貼後,曾經勢頭強勁的微鯨電視銷量便出現瞭滑坡。

在今年3月,有一傢供應商甚至向媒體曝料稱,微鯨科技已經拖欠其近兩年的款項。“法院已經判決瞭,一共分為五期”,截止到今年3月份是最後一期,但微鯨電視還有兩期遲遲不肯交付。另一傢供應商則表示,拖欠的時間也很久瞭,主要原因可能是微鯨科技去年融資出現瞭問題,目前資金吃緊,虧損嚴重。

雖然微鯨此後對其進行瞭否認,但3月開始的公司重組,側面也印證瞭其面臨的嚴峻形勢。

另一傢在2017年迎來發展的企業,暴風TV也在今年因母公司暴風集團財務狀況陷入困境。根據暴風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其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同比下降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0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572萬元。

其財務狀況大幅下滑的原因,來源於暴風電視的硬件銷售帶來的虧損。

與曾經大打性價比牌的樂視相似,暴風電視同樣打起瞭價格戰,硬件銷量越大,利潤越低,這使得去年暴風TV運營公司凈虧損高達3.2億元。

按照暴風集團掌舵人馮鑫的預期,暴風TV將在明年迎來大規模盈利;如若無法實現,整個暴風可能將最終被互聯網電視業務拖入泥潭。。

除此之外,聯想17TV、雷鳥、KKTV、海信VIDAA、風行等曾經跟風的的品牌,也大多不再積極發佈新品,有些甚至完全停止瞭更新。

酷開則逐漸放棄獨立策略,嘗試與創維整合,也不再大打互聯網牌。

至此,在很多從業者眼中,前一波互聯網電視熱潮,已近乎末路。無法盈利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在產業寒冬下,正越發難以生存。

唯一在市場收縮中受益的可能隻有小米。

在樂視轟然倒下後,同樣主打性價比的小米電視接過瞭互聯網電視的大旗,並在今年9月,宣佈二季度在國內市場銷量第一。

或許是讓其他手機廠商有所觸動,榮耀、一加近期也相繼宣佈將進軍電視領域——隻是,在性價比牌和內容牌已逐漸失效的現在,行將入局的手機廠商們還能拿出令人振奮的商業創新嗎?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3958.shtml

蘋果中國零售店“大躍進”未達預期

USB CONNECTORUSB CONNECTOR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成為蘋果公司最重要的市場,貢獻瞭高達翻一番的業務增長,蘋果也制定瞭宏大的零售店擴張計劃,不過據外媒最新消息,受到競爭等因素,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擴張計劃受阻,蘋果也開始進行戰略調整。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報道,八年前,擔任蘋果首席運營官的庫克對於中國市場相當自信,他曾經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中國的四傢蘋果零售店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瞭全世界其他的蘋果零售店。

蘋果不少高管預測,到2011年底,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將會增加到25傢。

然而,受到消費者欺詐等影響,蘋果實現上述目標晚瞭四年,到2016年才開設瞭26傢零售店。從那以後,蘋果對中國的零售計劃踩瞭“剎車”。

據一些蘋果前員工稱,蘋果收縮中國零售店的主要原因是業務表現達不到預期,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的零售店。

實際上,蘋果零售店在中國的困境和該公司在中國的其他巨大挑戰形成呼應。在中國,諸多廠商推出瞭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另外以更快的速度建設小規模零售店,導致蘋果iPhone面臨激烈挑戰。

之前,蘋果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出現瞭多年下滑。本周四,蘋果將會發佈三季度財報,中國區營收可能獲得多年來首次增長。不過分析師表示,蘋果中國區收入的擴大並非來自於手機銷量增長,而是手機平均銷售價格上調。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駐上海分析師康文德(Ben Cavender)表示,十年前,蘋果手機依靠創新吸引瞭中國消費者,不過如今,中國相當多的消費者已經成為國產手機的粉絲。

康文德表示,蘋果過去推出的手機和競爭對手截然不同,消費者自然願意光顧蘋果零售店,但是到瞭2018年,人們看到蘋果產品和市面上的產品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差異。

據一些蘋果前任員工透露,蘋果正在對中國大陸地區的42傢零售店進行調整。蘋果將不再用大規模零售店覆蓋全國,一些中小城市的零售店將更多關註服務本地民眾以及遊客市場。

據悉,美國的人口隻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是蘋果在美國開設瞭270多傢零售店,中國的蘋果零售店數量形成瞭鮮明對比。

早期的成功

今天蘋果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在蘋果零售店購買產品。蘋果的2017年年報顯示,蘋果28%的全球銷售收入來自於直接銷售渠道,其中包括官方商店、直營零售店,其餘的72%來自於其他零售商渠道。

不過,在蘋果過去20多年的重振過程中,直營零售店扮演瞭十分重要的角色。2001年,蘋果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購物中心開設瞭第一個零售店,當時,喬佈斯主要的考量是對外部零售商工作人員對於蘋果電子產品的介紹方式不滿,所以希望直接開店。

蘋果零售店逐步成為蘋果產品銷售渠道的一個黃金標準,其他零售商也開始進行模仿。每當蘋果推出新產品時,直營零售店成為一個培訓消費者的最佳場所。

蘋果並未公開零售店在各國的銷售收入,不過一位前任員工透露,在蘋果中國區的收入中,隻有一成來自直營零售店,其餘九成來自移動運營商或者電商網站。

不過,蘋果在中國的一些零售店獲得瞭巨大成功。比如北京西單的零售店收入持續增長,在2017財年超過瞭1.5億美元,其中一個因素是蘋果手機價格持續上漲。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估計,去年,蘋果每傢直營零售店的平均收入為6200萬美元。

2008年,蘋果在北京市開設瞭在中國的第一傢零售店。據前任員工披露,當時市面上出現瞭一些假冒的蘋果零售店,因此蘋果準備直接開店,這傢零售店也引發瞭媒體關註。

前任員工透露,早期,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完成銷售任務毫無壓力。他們獲得瞭意料之外的巨大成功。

一位知情的前任員工透露,蘋果第一批中國零售店隻用瞭三年就收回瞭建設成本。

蘋果還曾經發生瞭因為消費者排隊購買、人潮擁擠而不得不暫時關店的事件。

蘋果在中國區的收入也快速增長,依托大屏幕手機iPhone 6,2015財年達到瞭600億美元,占到瞭全球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當時,已經擔任蘋果首席執行官的庫克甚至預測,中國遲早會超過美國成為蘋果在全球的最大市場。

開店難度

不過蘋果後來在中國擴張零售店的計劃(包括在四年內開設25傢零售店)遭遇瞭困難。前任員工透露,蘋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確定設計方案和施工企業。

前任員工透露稱,蘋果在中國傾向於開設大規模的零售店,這進一步增加瞭零售擴張的難度。比如蘋果的大旗艦店雇傭瞭100到300名全職員工,營業面積超過瞭1000平方米。

蘋果傾向於在高檔購物中心選址,和Prada、Gucci等奢侈品牌“做鄰居”。這樣的方案使得蘋果零售店選址困難。

前任員工透露,蘋果建設和開設零售店也需要獲得各種政府部門的審批,涉及到施工許可、消防、建材進口審批等。這些審批環節也促使蘋果放緩瞭開店節奏。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也遭遇瞭“黃牛”倒賣的困擾,影響瞭消費者購物體驗。

在香港的蘋果零售店也催生瞭一個灰色市場,香港地區沒有增值稅,一些人員將香港購買的蘋果手機在內地轉售牟利,如果一旦銷售不暢,這些人會在14天退貨期內把手機退給香港零售店。

據報道,在中國大陸地區,蘋果零售店遭遇的退貨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一些消費欺詐現象也讓蘋果高管在是否擴大中國零售店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戰略調整

在巴寶莉首席執行官艾倫茨擔任蘋果零售負責人之前,蘋果宣佈將在2016年之前在中國開設40傢零售店。隨後,前任員工透露,艾倫茨還呼籲蘋果在其他國傢的員工,支援中國的零售店擴張計劃。

不過,中國手機市場出現瞭變化,蘋果手機的銷售開始放緩。

據前任員工透露,2017年,蘋果突然改變瞭中國零售店擴張計劃,一年之內隻開通瞭三傢新店。由於店長的崗位數減少,蘋果之前培訓計劃的畢業生流向瞭上海分支機構。2015年的管理培訓生大部分離開瞭蘋果。

一位知情的前任員工表示,蘋果過去希望在中國市場實現全覆蓋,但是他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戰略是無法盈利的,在一些小型購物中心的零售店中,消費者進來看看,但是不會購買任何蘋果產品。

據監管文件和前任員工透露,蘋果去年曾經註冊湖南長沙市零售店的法律實體,但是最近已經撤銷瞭開店計劃。在黑龍江哈爾濱開店的計劃遲遲沒有進展。

目前沒有跡象證明短期之內,蘋果還會在其他中國城市開設直營零售店。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0/304030.shtml

《2018中國電器線上市場分析報告》出爐

USB CONNECTORUSB CONNECTOR

第十個“11.11”臨近,各大電商的銷售大戰再次拉開帷幕。就在線上銷售競爭如火如荼之際,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大數據應用與體驗經濟研究院最新發佈瞭《2018中國電器線上市場分析報告》,對2018年全年中國電器線上市場進行瞭深入分析。

報告顯示,在政策鼓勵、消費升級的背景下,2018年全年電器電子類技術消費品(含攝像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大傢電、小傢電、IT及辦公產品、通訊產品等)整體零售市場,預計達到2.7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同時,由於線上購買的消費群體的不斷擴大,電商市場已趨於成熟,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帶來電商的差異化競爭。京東、天貓和蘇寧依然保持瞭三大龍頭地位,特別是手機線上銷售市場,京東占比50.3%,天貓以32.5%緊隨其後,蘇寧以7.5%位居第三。

手機市場穩定 銷量增速平緩銷售額上升

在中國經濟發展格局逐步調整的環境下,消費市場同步進入穩中有進的新態勢,手機市場也趨於成熟和穩定。手機產品逐漸高端化,線上均價由1680元提高到2100元,一人雙機的比例也在提升,換機周期縮短,因此手機銷售增量開始下滑,但銷售額反而上升。

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國內網購市場共銷售手機約8750萬部,同比上升1.5%,手機類線上市場銷量約占整體手機市場銷量的24.3%,線上銷售額達到1600億元,京東則占據瞭手機銷量半壁江山。線上銷量同比去年增長8%,而京東同比增長則高出1倍達到16%。特別是二、三線城市消費者購買力大幅增長,逐步成為線上手機市場增長的關鍵驅力。這也是在當前手機發展整體放緩的趨勢下,京東的增長仍能保持亮眼成績的重要原因。

個性化需求成追逐熱點 國產中高端手機將受熱捧

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T”型格局明顯,手機網購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前五傢頭部廠商:榮耀、小米、蘋果、華為和魅族已經占到瞭整體市場的90%份額,二三線手機廠商的生存越來越困難,新品牌異軍突起的機會更加渺茫。同時可以看到,隨著品牌認可度的提高,國產手機品牌已打破以往蘋果、三星主導高端市場的格局,分流瞭大量消費者。

隨著品牌差異度的縮小,消費者對於品質的需求逐漸凸顯。尤其是八零、九零、零零後逐漸成為手機消費的主流群體,他們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樂意享受並體驗消費,並且更註重價值和性能,同時追求個性與差異。從心理和能力上,他們都越來越願意花大價錢購買高品質手機,因此,盡管未來手機市場可能仍以換機需求為主,但中高端手機將會受到追捧,3000元以上手機仍有增長潛力。

圍繞這些需求,品牌及電商平臺都在競爭中尋求突圍。京東不斷加碼消費者服務,與眾多品牌獨傢合作推出瞭定制版手機以適應個性化需求,同時加速佈局線下渠道,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消費體驗,

消費升級兩大方向 品質與服務缺一不可

電商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洗牌,才形成瞭今天穩中有升的格局。從早期的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到現在細分領域差異化競爭,消費者對電商的信賴度隨著市場的規范化和良性化發展逐日提升,而日益豐富的需求也反過來催生瞭電商的不斷變革。

在未來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品質升級與服務升級將是兩大方向,搶先占有先機者必將拔得頭籌。2018年,京東基於“無界銷售”的全新理念,積極向“零售+零售基礎設施的服務商”轉型,通過開放京東在大數據、金融、營銷、運營等方面的優勢,為品牌廠商進行全方位的賦能,為品牌商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深度定制化、場景交易高融合的零售解決方案。

同時京東手機面對消費者常見的意外損壞、價格顧慮、響應時效等消費痛點,首創瞭包含“一站式無憂保障”、“更高品質更低價格”、“用戶體驗全面提升”三個層面的“京享無憂”服務,將服務屬性作為產品購買選項,提供貫穿售前、售中、售後全購物流程特色服務,讓消費體驗更上層樓。

變化創造需求 行業未來上升可期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一次結構性的變革,推動增長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變。中等收入群體崛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等,將創造巨大需求。與此同時,電商平臺新玩法、新業態的不斷湧現也為手機產品的線上銷售帶來瞭新挑戰,自媒體內容電商、拼團社交電商、精選電商等概念火爆,增加瞭市場多樣性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瞭更多選擇。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市場環境中,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積極響應消費者與品牌商的需求,從技術、服務、銷售等全方位提升,必將促使行業進入充滿變化又穩定發展的新時代。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02/304795.shtml

手機老大在中國“翻車”

USB CONNECTORUSB CONNECTOR

鄭州市最繁華的商圈——二七廣場步行街上,為紀念近百年前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而修建的二七紀念塔雙峰矗立。塔的西側,多年來一直是手機專賣店聚集地。

這裡早先盤踞著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兩大巨頭,到功能機時代尾聲,變成瞭諾基亞和三星的天下。智能機時代,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黑莓這些巨頭中,隻有三星繼續稱霸,與新興貴族蘋果齊頭並進,收割著功能機到智能機時代的換機紅利。

三星像一株常青藤,安安穩穩地從功能機時代移植到智能機時代的土壤裡,並且多年來把持全球智能手機第一寶座。

而近幾年,這裡又改頭換面,變成瞭華為、小米、OPPO、vivo們的地盤,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跌至1%以下,被歸為“Others”行列,身影消失不見。

二七商圈可以說是一個縮影,中國大多數鬧市街頭,都曾上演過如此這般波譎雲詭的變幻。

01危機暗伏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告訴市界,“中國市場(華為)最近三年沒有把三星當對手”。

同時,餘承東補充道,“我們與三星有很多合作”。這也基本呼應瞭三星目前的處境:手機業務萎靡,存儲芯片、屏幕等業務持續走高,撐起三星營收的大半江山。

從三星剛剛發佈的Q3財報來看,三星的智能手機業務依然十分黯淡,第三季度,手機業務運營利潤同比下降32%,手機業務營收同比下降瞭10%。

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便開始下滑。

調研機構IHS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出貨量為5800萬臺,市場份額占到14.38%,同比2013年下滑將近8個點,且行業地位跌至第二。

超越它的,是出貨6000萬臺的小米。那一年,也是小米的鼎盛之年。之後,小米被榮耀反超,OPPO、vivo在線下渠道的市場爆發,雖然風水依然輪流轉,但坐莊的都是國產品牌,已經沒有三星什麼事兒瞭。

隨後,華為、OPPO、vivo、魅族、魅藍、奇酷360、酷派、金立、一加、ZUK、Nubia等品牌百花齊放,迅速站穩低端市場、占領中端,並逐漸上探中高端市場,而蘋果持續霸占高端市場。在蘋果和國產品牌上下夾擊,三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到2015年,三星手機在中國的銷量更加慘淡,份額不足8%,跌出前五。

02禍起“黑天鵝”

2016年,三星丟掉瞭最後一點驕傲。

當年8月2日,三星年度旗艦Galaxy Note7在美國紐約全球發佈,並於8月19日正式上市開售。

這款設計精美,性能極致的產品,被三星寄予厚望,信心滿滿地要和新一代iPhone7一較高下,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搶占更大的版圖。

Note7也沒有讓三星失望,剛上市時反響熱烈,從後續召回時的數據來看,短短一周時間就銷出百萬部,僅中國市場就超過15萬部。

然而,很快“黑天鵝”降臨,一切戛然而止。

2016年8月24日,韓國發生Not7全球首次爆炸事件,但並未引起官方過多重視,畢竟手機爆炸以往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很多品牌的手機都出現過爆炸的個例,三星官方也以為這是個別事件,在新的市場依然照常開售。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逐漸失控,全球市場不時傳來爆炸消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內地和香港……

幾乎Note7開售的國傢都發生瞭“爆炸”案,三星終於重視起來,宣佈對產品質量進行額外測試,並推遲Note 7的出貨時間。

但由於國行版采用的電池與海外版來自不同的供應商,三星自認為國行Note7是安全的,在其他國傢進行推遲發貨、召回、更換配備其他廠傢電池的“安全版”Note7等一系列動作時,並沒有中國市場的事兒,於是,國內用戶紛紛指責三星“區別對待”。

直到國行首個爆炸案例的出現。2016年9月18日,一名用戶從京東正規渠道購買的國行版Note 7珊瑚藍版發生爆炸,從照片上看,手機膨脹、鼓包、濃濃黑煙、燒焦變形……該網友表示,“坐在床上玩手機突然黑屏,手機開始晃動,之後發生爆炸。”

一時間,國內的輿論炸瞭鍋,尤其是手握Note7的用戶,更是深感不安,好似手裡揣著的不是手機,而是一顆定時炸彈。

這時,三星第一時間並沒有聯系用戶檢測手機,反而懷疑國行版爆炸“來自外部加熱所致”,暗指人為,當時甚至一度流傳是“競爭對手(暗指某國產品牌)策劃瞭爆炸案。

但接下來的一起又一起事件很快打瞭三星的臉,不久後,“安全版”Note7也出現爆炸事件,緊接著Note7被多傢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單”禁止攜帶,三星最短命機皇謝幕,消費者對三星的信任也徹底瓦解。

據市界不完全統計,因手機及電池過熱問題導致爆炸起火的意外中,原版85起,召修版55起。事情過去半年後,三星才召開新聞發佈會,承認Note7電池設計問題,公開道歉。

質量是三星成為一流大廠的關鍵,和海爾張瑞敏砸冰箱類似,把質量問題看作癌癥的李健熙,曾於1995年搞過一場“手機火刑儀式”,一把火燒掉數十億韓元問題產品。

早在1993年,在一次企業內部會議上,李健熙還確立瞭“質占十分重,量占零分重”的指導方針,開始李健熙個人標志的“質量管理”時代。

但2016年出現的Note7爆炸案,三星不僅沒有第一時間反思自己的產品質量,反而質疑用戶動機,讓人匪夷所思。

如果說手機爆炸是“偶然事件”,那麼,事後三星的處理方式,尤其是對中國市場的舉措,無疑是“人禍”,這也是為什麼爆炸案遠去,歐美等市場還願意重新接受三星手機、卻獨獨在中國市場遇冷的原因之一。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網友對事件中三星公關“區別對待”中國市場的行為心有不滿。所以,前不久三星高管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重振中國市場的第一要務,仍然是“恢復信心”,但信心比黃金,易失卻難得。

03國產品牌趁虛而入

北京,西單北大街,這座城市最潮的商業街之一。靠近西單菜百首飾的地方,有兩傢名為“西單手機廣場”的門店,和品牌專賣店不同,這種經銷商賣場一般品牌比較多,也喜歡把自己主要銷售的品牌logo打在門臉招牌上。

市界走訪發現,這兩傢的招牌裡有蘋果、華為、榮耀、OPPO、vivo的logo,沒有三星“SAMSUNG”,在最擅長的線下渠道,三星已失去優勢。

走進其中一傢店,聽到我關於“這裡怎麼沒有三星櫃臺”的詢問,穿著“HUAWEI”logo拉鏈衛衣的小哥笑著說,現在問三星手機的人比較少,所以三星的櫃臺也少瞭,“都把專櫃給撤瞭”,另一位店員則稱要“負責任”的告訴我,“現在壓根沒有三星專賣店(非直營式渠道門店)瞭”,但他又緊接著表示,三星的手機他們是有的,“在庫房裡”。

當我表示不喜歡三星手機的自拍效果時,他又“放大招”似的給我推薦起華為Mate 20,並大談特談這款手機的拍照,而提到比較便宜的三星A9 star,小哥則表示不推薦買,“配置太低,會卡”。

有意思的是,店員小哥自己用的手機就是三星的Note9——因為沒有劉海屏。

三星曾一度認為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蘋果,而對國產品牌不屑一顧,這種傲慢,也讓它失去慧眼,沒有看到真正的敵人是誰。知己知彼方百戰百殆,搞錯方向的三星,自己也制定瞭錯誤的策略。比如一味地提升產品的調性,押寶曲面屏設計,但市場反響均比較平淡。

同時,三星一味看重高端市場,執著於和蘋果PK,失去瞭低端用戶尤其是從低端換到中端時的紅利。

三星內部人士告訴市界,目前他們自傢高端機型對比最多的依然是iPhone,但加上瞭華為旗艦,而中低端就主要對標小米ov。

某資深行業人士對市界表示,前幾年三星特別熱衷對標蘋果,每次發新機都要和iPhone橫向做各種對比評測,卻忽視瞭潛力巨大的國產品牌,讓國產品牌有可乘之機,從低端市場開始,不斷上探到中端、中高端乃至今天的高端市場,國產品牌占據瞭重要位置。

雖然三星從2014年推出主打中低端市場的A系列、2016年推出定位中端的C系列,來狙擊小米OV,但都沒有抓住關鍵的點,比如最近就發佈的A9 star和A6s,雖然采用瞭四攝設計,屏幕設計均不錯,但在處理器的選擇上卻不夠給力,對於看重性能的中國用戶而言,就是“高價低配”。

相比之下,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品牌廠商更懂中國用戶,配置高,價格好,在感情上也更容易被中國用戶接受,尤其是近年來“國貨崛起”的論調下,買國產,成為中國用戶的主流選擇。

04騎虎難下

韓梅曾先後用過兩款三星手機,一款Note系列,記不清具體型號瞭,好像是Note 3 lite版,一款是三星A系列,2016年換成瞭iPhone 6 plus,因為“老公給買的蘋果就用瞭”,她表示,如果是自己買的話,也可能會考慮三星,感覺三星的外觀更好看,但現在蘋果用得也很好。

相比韓梅的用什麼都行的“佛性”心態,於航則掙不開蘋果iOS構築的生態。於航打心眼裡喜歡三星的設計,但卻隻能把手中的三星S9+當備用機,主用機還是iPhone X。他解釋稱,“最主要的原因是蘋果的生態,我上班用Mac,它和iPhone有很好的互通性,如果換成安卓手機則沒有這種工作上的優勢,這也是我比較糾結的地方。”

這部S9+,是於航用自己使用兩年的S7以舊換新折價購買的,S7折瞭500元,本來打算送給老媽,可是“我媽不要,堅持用華為”,沒辦法,正好自己也喜歡三星不帶劉海的設計,就留著當備用機用瞭。

在於航看來,三星最好的地方在於設計。齊劉海時代,三星遵循的設計依然是強迫癥最喜歡的。但不管怎麼喜歡,他還是最離不開iPhone。

在高端市場,iPhone有iOS這個護城河,Android的可替代性卻要大得多,所以,起初國產廠商先從低端做起,一步步往上走,即便如此,華為、OV等國產中相對高端的品牌“安全感”也並不高,畢竟隨時都有品牌可以取代自己,相比iOS,Android用戶的忠誠度要低的多,更何況,安卓手機品牌紮堆,用戶的選擇也很多。

隨著智能手機產業鏈的越來越成熟,集成度越來越高,三星能用的芯片,其他安卓手機品牌也能拿到,三星能用的攝像器件,可能有的國產廠商比它配備、優化的還要更好。

三星高估瞭安卓手機的忠誠度,也高估瞭自己的品牌溢價能力。

前述業內人士對市界分析稱,中國用戶拋棄三星,一方面是三星手機價格沒有優勢。中國消費者是一個獨立的群體,在中國幾百元就能買部不錯的手機,三千元就能買部和三星一樣配置的旗艦手機。中國用戶不看重外觀、系統,配置夠瞭價格到位就是買的道理。二是源於一場爆炸。雖然已經過去兩年,但爆炸的“聲音”依然在消費者至今不消,也是“區別對待”把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推入深淵。

他還表示,貴和保守是三星手機目前的兩大頑疾,貴是售價貴,這個上面說瞭。保守是說技術保守,國際廠商沒有像國內廠商那麼前衛大膽,敢於用一些未成熟的產品,導致噱頭都被搶走瞭。

比如這兩年出現的多攝像頭組合方案、可折疊屏手機、滑蓋手機、屏下指紋技術等等,都是國產廠商率先應用的。

但隨著蘋果乃至國產華為OV旗艦新機售價的逐漸走高,也讓三星手機的價格“騎虎難下”,貿然降價會損傷品牌形象,甚至會讓讓用戶覺得不如國產旗艦。

05“黃金犬”反攻

如今,不再是中國市場第一的三星,無疑是焦灼的。

擁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市場,是兵傢必爭之地。丟掉中國市場,三星要坐穩全球老大寶座就是天方夜譚。同時,隨著中國品牌廠商的出海,三星其他國傢的市場,也面臨被國產品牌圍剿的命運。

華為在歐洲市場深耕多年,小米、聯想、OPPO則在印度市場越來越得心應手,今年三季度,小米再次踢走三星,坐上印度市場第一王位,一加則在美國市場越紮越牢。在手機這個成熟的市場裡,各個玩傢之間一定是此消彼長的,國產品牌的出海,給三星的地位帶來威脅。

據內部人士向市界透露,三星手機在中國份額減少,他們也很著急,高東真經常來中國,跟線下的星粉們聚會,聽取三星粉絲的意見,“比如有些系統的優化就是聽取意見後改進的”。

從今年7月開始,三星接連已經舉辦瞭兩場高東真總裁與你面對面活動,以傾聽中國消費者對於三星手機的一些建議和看法。高東真曾表達自己對中國用戶的誠意:一月一城一次。第一站是武漢,前不久又去瞭西安,三星蓋樂世社區人員告訴市界,“下一站正在籌備中”。

此外,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還在蓋樂世論壇上開設瞭“CEO聊天室”,會經常出現在論壇上回答網友的提問。

無論是面對面還是聊天室,都是三星希望打通星粉、用戶與官方的溝通渠道,打造更親民的品牌形象的努力。

三星正在奮力求變。

一次發佈會上,權桂賢擲地有聲:我們絕不放棄中國市場。

三星電子移動事業部總裁高東真說,過去幾年間我們最大的一個教訓,就是我們總想把全球的一些成功案例直接移植到中國。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的改變,做出更多滿足中國市場以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設計、市場營銷以及零售等方面更加的本土化。

在紐約Note9發佈會後的媒體采訪上,高東真表示,“三星更在乎銷售額和利潤,而不是銷量。”同時,他稱,“份額低於1%,但也決不放棄中國市場”。

更在乎利潤而非銷量,也是三星的無奈之舉,畢竟想從其他廠商碗裡搶回丟失的份額太難瞭,而提高三星手機單品的售價,增加銷售額,也不失為一種盈利的方法。

於是,三星中國進行體系扁平化調整,由權桂賢親自掛陣,在中國各個地區、各個商圈推動零售端的優化。因為今年是狗年,三星把這個項目命名為“黃金犬”,目前已經接近完成。

而前不久,華為在上海開業瞭第二傢智能生活館,相比之前單一的手機專賣店,這種更註重應用場景和體驗互動的智能生活館,逐漸成為主流。雖然三星零售升級的最終形象還未出來,但從種種跡象來看,應該也是這一方向。

大悅城5樓三星專賣店的負責人告訴市界,他們最近確實有“變”的打算,門店要重新翻裝一下,翻裝後產品體驗的環節會豐富一些,包括有攝像、音樂等區域,會融合PC等產品。

隨後,她透露,目前商場正在走流程,需要商場批、物業批、消防批,流程走完就會很快。我問是否類似於小米、華為智能館的樣子,她說目前還不知道,但表示“很期待是那樣”,而提到三星高層所說的“扁平化管理”與“放權”,她表示並不知情,但連聲稱“好啊,那好啊”。

智慧生活、智能傢居的背後是IoT(萬物互聯)的佈局,這一點,目前小米落地的產品最為豐富。新的賽道代表著新的機會,IoT、5G時代即將到來,一場新的競賽就要開始。

然而,三星的對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它們不會眼睜睜看著“大佬”在中國東山再起。

註:文/楊錦,公眾號:市界(ID:sparklelive),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103/304950.shtml